<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1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新年献词。</p><p class="ql-block"> 1949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一年。改变,在当年第一天《人民日报》刊发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就强烈地体现出来。文章出自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之手。这可是一篇重磅文章,文风犀利,说理透彻,就如同长江北岸的炮声,震动着摇摇欲坠的南京国民党当局。</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相继展开了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至12月底时也胜利在望。由此,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国民党反动政府垮台已成定局,全国革命胜利已为期不远。所以,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种形势,曾悍然发动内战并扬言几个月消灭共产党军队的国民党,却突然大谈起和平来。而且,通过种种渠道放风,试图与共产党重启“和平谈判”之门,之前这扇门正是国民党自己关闭的。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这时候也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1948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曾向国务卿马歇尔建议:鉴于国民党政府“已较过去更加不孚众望,并且愈来愈众叛亲离”,可否“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内的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以便组成一个没有共产党参加的共和政府”。在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的配合下,美国舆论加紧放出“蒋介石下台”和国共“和谈”的空气。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开始策划“划江而治”的阴谋。</p><p class="ql-block"> 1948年12月中旬,蒋介石不得不表示要以“主动下野”的办法以促成国共“和谈”。12月下旬,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两次致电蒋介石,施加压力,要逼他下台。一些中间派则被这些假象所迷惑,劝说共产党停战。一时间,“和平攻势”猛烈。这种情况下,就如文中所说:“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毛泽东描述了这两种前途的不同,认为:“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接下来,他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来,伙同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血淋淋的历史,论证了革命不应半途而废。针对“自由主义人士”对国民党惨败的同情心理,文章用古希腊《农夫和蛇》的寓言来说明“蛇一样的恶人”不足怜惜。</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是否能够真诚地合作,而不致半途拆伙,就是要看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否采取一致的意见,是否能够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这里是要一致,要合作,而不是建立什么‘反对派’,也不是走什么‘中间路线’。”文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篇重要文献把建立新中国正式提上了1949年的日程。</p><p class="ql-block"> 历史已经证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张是多么正确和富有远见。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了《新年文告》,要求同中共和谈,却把保存所谓“宪法”“法统”以及“国军”等作为谈判的前提。其目的就是为了赢得喘息,以图再起。不久,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和谈,但到限定的4月20日,国民党最后却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至此,国民党当局的“和平攻势”宣告破产。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进步日报》刊登了南京解放的消息。毛泽东在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看完报纸,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再次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明灯,是宣言,是号召,更是贯穿毛泽东一生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党宣</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span style="color: rgb(41, 41, 41);">中国档案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