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苏州河,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的俗称,民间一般认可的河段是:起于上海市区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苏州河上的桥它记载着上海历史,讲述着上海的故事。拍摄苏州河上的桥梁也是我多年的愿望。前一时期一次偶然的路过,拿出手机一路从武宁路桥拍摄到恒丰路桥(我暂将此行称之为中段)。途径的苏州河两岸景观道已基本贯通,部分还正在抓紧施工。过后几天,又与我兄一路向东从恒丰路桥步行拍摄至外白渡桥(将此行称之为东段)。与兄已相约待近期的寒潮(预报最低温度将达-6℃)过后,从曹杨路向西沿苏州河两岸步行前往北新泾真北路桥(西段)。12月28日看到电视新闻中播放“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现特整理了一组拍摄的苏州河桥梁照片,先作上传,以此祝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天气回暖了,2021年1月14日兄弟俩又从曹杨路桥一路向西步行到真北路桥。至此,我也已沿着苏州河拍摄了从真北路桥至外白渡桥横跨苏州河上的三十座桥梁,以作自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真北路桥(近景),后景为中环立交桥。真北路桥的前身是1932年辟筑真北路时建的木桥,名“真北路一号桥”。1964年拆除木桥建钢筋混凝土桥,名“北新泾桥”。1992年真北路和桥梁同时进行改造,改名为“真北路桥”。2000年建设中环路,真北路桥结合中环路进行系统改造,2004年竣工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北横通道主线桥(建设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木渎港泵闸。这里也是苏州河第十六湾——北新泾湾。是木渎港与苏州河的汇合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泸定路桥:北侧为泸定路南侧为威宁路,2010年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建设中的游艇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四、古北路桥:原名大渡河路桥,2004年改建,2007年完工后改名为古北路桥,为苏州河上跨径最大的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古北路桥横跨第十五湾——火花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棉廿一厂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强家角人行桥:强家角人行桥(桥北光复西路、桥南万航渡路)位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开始运营的强家角渡口旁。桥于1997年12月16日建成使用,同日渡口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六、中山西路三号桥(远景):南接中山西路北接中山北路。民国13年(1930年)兴建中山路时建,称“中山桥”。民国26年毁于八一三战火,不久,侵华日军在原址见军用桥,解放战争时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49年底修复。1960年在原桥西侧建今桥,1985年整修成现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七、凯旋路桥:凯旋路桥原名铁路桥,1915年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就建了一条钢结构桥梁,称为“铁路桥”。铁路桥是根据铁路需要建设的,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在现址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奔驰的轻轨三号线行进在苏州河凯旋路跨线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八、华政桥:华东政法学院校内有一座华政桥,这是贯通华东政法学院苏州河南北两岸校区的校内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苏州河第十二湾——“学堂湾”,位于华东政法大学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曹家渡水位站,设立于1932年,属国家基本水文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九、曹杨路桥:桥址原为建于民国17年(1928年)的曹家渡桥,以渡口得名。俗称三官堂桥。西侧原有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曹家渡西桥。60年代和70年代初先后拆除,在西桥处建临时人行钢桥。1980年建成今桥,改名为曹杨路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武宁路桥:建于1956年。2008年再次改建,并配合世博会的要求对整个桥体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整治,武宁路桥是苏州河上最具个性化的观赏性景观桥。4座立柱采用艾奥尼克式立柱风格,高达27米的桥头堡使其整座桥梁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桥头堡顶部用铜浇注,表面贴金的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的雕塑,突出体现了武宁路桥这个交通枢纽像伟大母亲一样,用坚实的躯体横贯苏州河上,带给人们和谐、甜美、宁静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一、宝成桥:又名叶家宅路桥,1930年有浜北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因位于宝成弄(现叶家宅路),故名,建造时为五孔木桥,行人桥,主要供工人上下班用,1936年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改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的行人桥,自行车可上下推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方还有我曾经的家</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创享塔园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二、镇坪路桥:于2007年开始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桥,2009年竣工。桥的引桥很长,总长为660米,共五跨,过苏州河为一跨,跨度47米,主桥宽25.6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原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西路145号,属于荣毅仁家族的老建筑,建于1926年,原占地10亩多,解放后曾作为上粮一站的仓库,现仅存临河主体建筑的主体部分。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因道路拓宽之需,建筑被往西北方向平移了55米,该工程规模仅次于2003年上海音乐厅的平移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三、西康路桥(只供行人通行):1981年撤渡(小沙渡)建桥,命名为西康路桥,服务于两岸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四、江宁路桥:又名“造币厂桥”。江宁路桥于民国18年(1929年)建成,于民国38年(1949年)4月重建,于1968年再次重建,于2011年12月2日封闭交通进行拆除重建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恢复交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始建于1920年的上海造币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上海造币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环保主题公园梦清园内的苏州河上的“大鱼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五、昌化路桥:昌化路桥于上海解放初期建成,时称归化路桥,于1957年改名为昌化路桥,于1974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拱肋吊杆桥,于2000年11月拆除重建,于2001年12月重新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昌化路桥堍的新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六、长寿路桥:长寿路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间曾经有座木桥,但被毁于日军占领时期。在解放初期,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没有桥梁,两岸交通均依赖船渡,称为广肇渡口 。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人民币376万元,批准在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53年12月,长寿路桥竣工,系解放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 。1998年,为了满足长寿路拓宽所带来的车流量,长寿路桥进行改建,新建的南北复桥设置在老桥左右,中间用绿树相隔,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七、普济路桥:1996年为了分流因长寿路桥扩建工程而在原苏州河普济路摆渡口旧址处建造的一座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桥梁,于1997年10月竣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八、昌平路桥:2020年12月6日正式通车的“苏河之眼”——昌平路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九、恒丰路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建,为木桁架结构,名汇通桥,俗称新大桥。因南岸桥侧有舢板厂,又名舢板厂桥。当时桥南为麦根路,亦名麦根路桥。民国3年(1914年)拆除,民国6年重建。民国16年9月又重建,取名恒丰桥。抗日战争期间,被日伪拆除。民国37年间重建成现状。因桥南麦根路改名淮安路,俗称淮安路桥。1987年在其东侧建今桥。它的存在却是一个纪念、一座丰碑——闸北华界抵御租界侵蚀,越界筑路过程中,仿照西方市政管理模式,建成的第一座构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南北高架苏州河桥:建于1993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福新面粉一厂旧址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南苏州路1295号,建于1902年的原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仓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一、新闸桥:最早的新闸桥建于1916年,堪称为吴淞江(今苏州河)上第一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始建于1908年,曾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杜月笙私家粮仓。园区通过“修旧如旧”式的保护性修缮和功能更新,尽可能地保留了仓库古旧的历史原貌,现已为海内外时尚创意、文化艺术人士的聚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二、乌镇路桥(施工中):始建于1929年,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民国37年(1948年)重建新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于1999年5月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三、西藏路桥:始建于1922年,具有欧式韵味的西藏路桥位于上海苏州河与西藏路的交汇处。旧名“新垃圾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行仓库: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这里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四、浙江路桥:又名“老垃圾桥”,是亚洲罕见的鱼腹式简支钢桁架桥之一,也是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路桥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建成,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改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于2015年12月28日重新通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十五、福建路桥:又名“老闸桥”。清光绪元年(1875年),随着老闸镇的发展,为了连接苏州河两岸的交通,老闸桥建成。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工部局将原来的木桥拆除。10月,新建的老闸桥完工。民国34年(1946年),老闸桥因为毁损严重,被南京国民政府拆除。同年,福建路桥建成,是一座长度为61.6米的木质桥。1968年,福建路木桥进行拆除重建,重建后福建路桥为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2001年,由于福建路桥在经历2次事故后桥梁结构受损,已成为危桥,福建路桥被拆除 。2004年2月,福建路桥开工建设。2005年9月,福建路桥主桥面完工。2006年,福建路桥入选上海市2006年市政重大工程建设名单 。2008年1月3日,福建路桥重新通车 。2015年,由于浙江路桥大修,福建路桥东侧增加一条非机动车道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六、山西路桥:新建于2007年底的一座钢结构便民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七、河南路桥:始建于1875年,1924年改建成一座三孔混凝土桥,1996年曾进行过一次大修,2009年改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上海总商会旧址(北苏州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八、四川路桥:优秀历史建筑。又名“里摆渡桥”(1860年建浮桥,1878年建木桥)。1922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位于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上海邮政博物馆1922年建造,1924年11月竣工。曾列为当时上海十大建筑之一。1989年9月25日列入上海市首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20日,江泽民主席为上海邮政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上海邮政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十九、乍浦路桥: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 蓬恩(文惠康)在此渡口之西建造过一座浮桥。1873年,将浮桥改为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 中国人称头摆渡桥,亦称白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钢筋混凝土桥,以乍浦路路名命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光陆大楼位于上海苏州河畔乍浦路桥南堍的黄浦区虎丘路146号。1928年落成,底部曾为光陆大戏院,上层为办公用房和公寓。1994年,入选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圆明园路149号哈密大楼,建于1927年。曾进驻过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文汇报馆、沙咪洋行、瑞和洋行等单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圆明园路133号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旧址。建于1933年,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位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圆明园路209号真光大楼,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1930年建成,原为中华浸信回联合会办公大楼。199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摄于2019年1月27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南苏州路107号原新天安堂(联合教堂)。由道达尔设计,仿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于1886年建成,1901年扩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摄影2019年1月27日)</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南苏州路79号原教会公寓,建于1899年。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摄于2019年1月27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南苏州路76号原划船俱乐部旧址,始建于1903年。(摄于2019年1月27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外滩源33内树龄100岁的银杏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十、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清咸丰六年(1856年)10月,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行人需交“过桥税”后方能过桥。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租界工部局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7月28日,公园桥竣工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园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同年,外白渡桥开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投入使用 ,后又经多次修复,2008年3月,外白渡桥正式封闭交通,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 。2009年3月,外白渡桥以原貌回到原地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老建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左:上海大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右前: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右后:浦江饭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苏州河汇入黄浦江</span></p> <p><b>文字解说:来自网络</b></p><p><b>摄影:本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