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情怀叫追忆</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信仰叫忠诚</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基因叫红色</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精神叫传承</p><p class="ql-block"> 梦想点燃我们沸腾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心与心相约</p><p class="ql-block"> 使命呼唤我们的魂灵</p><p class="ql-block"> 手牵手相聚</p> <p class="ql-block">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2020年12月23日利村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用双脚丈量历史,用双眼探寻文明,用双耳倾听故事,用心去感悟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虽然寒冬腊月,乌云遮日,但我们心潮澎湃、难掩兴奋、心之神往。</p> <p class="ql-block"> 红旗飘扬,笑容满面,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坐上始往第一站——祁禄山的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 大部队集合在“登贤驿站”,在教官的组织下,我们进行开营仪式:出旗、利村中心小学邱校长致辞、授旗、全体宣誓。</p> <p class="ql-block"> 我们集结号令豪情满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整装待发信仰坚定</p><p class="ql-block"> 我们初心不渝牢记使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着足迹重旅征程</p> 重走红军小道 <p class="ql-block"> 在于都县祁禄山镇金沙村,保留着一段红军小道。时而依山,时而傍崖,86年前,中央红军的一支部队就在这里秘密进发,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3公里多的红军小道上,有对历史的深沉铭记,有对意志的生动写照,更有对精神的不息传承。</p> <p class="ql-block"> 山高路远坑深</p><p class="ql-block"> 大军纵横驰奔</p><p class="ql-block"> 谁敢横刀立马</p><p class="ql-block"> 唯我英雄红军</p> <p class="ql-block"> 队伍渡过的第一座小桥——金沙桥,杉木拼接而成,桥上微微颤颤,桥下流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身着红军服,头戴八角帽,伴着嘹亮的红歌,在红色旗帜的引领下,我们热情饱满地踏上了长约3公里的“红军长征小道”。如一群踏上战场的士兵,用翻山越岭的方式感受当年革命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军小道山路狭窄,曲折蜿蜒,森林都是原始生态的。在这条小道上刻印着厚重的历史脚印,承载着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更有对长征精神的不息传承。追寻初心路上,孩子们实地体验和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重温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历史和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多情总抱争春意,遇挫不移向上心。”走在崎岖的小道上,回想几十年前红军烈士的峥嵘岁月,真是为革命前辈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赞叹!</p> <p class="ql-block"> 指示牌上记载了:2019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实地考察该路线,称赞:这是迄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原生态的红军长征小道。他现场题写“红军长征小道”六个字。今时今日,那群远征的人渐渐离我们远去,而他们留下的长征精神,却历久弥新、永恒不灭,不断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 山路崎岖,历经长时间的徒步行走,不少队员已经满头大汗,步子越来越沉重。眼见着“行军”速度越来越慢,“加油!”“别放弃!”鼓励声、吆喝声四起,大家喝口水,擦擦汗继续前行。队伍在山林间行进,欣赏着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追思着革命先烈当年的英勇事迹,感叹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大家仿佛置身于伟大革命征程之中。</p> <p class="ql-block"> 趟过险峻木桥,穿过茂密树林,踏过泥泞小道,走在平整干净的大马路上,历史与现实的接壤,艰苦与幸福的对比,我们更感先辈的伟大,幸福生活来之不易!</p> 探访寒信古村 <p class="ql-block"> 距于都县城东北方向30公里处,梅江蜿蜒而行,绿水倒影两岸青山田园,庵背山与车头嶂青山夹峙,这便是寒信峡。前方寒信潭,水草丰茂,鱼虾成群。</p> <p class="ql-block"> 梅水从北蜿蜒穿过寒信峡,恰如一条白纱带回荡在青翠葱绿的山峡之间。位于梅水中段的寒信曾经是赣州东部六县水路航运必经之处。</p> <p class="ql-block"> 在村头两棵绿阴参天的古榕下,十三级半古码头见证了当年的商业繁荣。如今沿河仍可见一路的卵石和断垣,记录着过往的街衢痕迹。村中留存有古寺庙、古祠堂、古门楼、古戏台、古接官厅、古店面排屋等众多传统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路阔步向前,大家早已饥肠辘辘,终于到了午饭时间,大家有序用餐。红米饭、南瓜汤,忆苦思甜,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同学友好相伴,感恩老师辛苦培育,感恩先辈拼搏奋斗!</p> <p class="ql-block"> 午餐过后,黄导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解。我们听红色故事 ,了解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肖南京爷爷为我们表演古文说唱。</p> <p class="ql-block"> 欣赏江西省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茶篮灯表演!</p> <p class="ql-block"> 尽管听不懂诉说的话语,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乐器敲击声,孩子们仍然认真倾听,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拍手叫好。</p> <p class="ql-block"> 今年76岁的萧南斗爷爷是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村民,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编草鞋,是当地为数不多掌握制作草鞋技艺的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萧南斗的父亲曾以编草鞋为生,红军长征出发前,他的父亲带着亲朋邻里,几天时间里赶制了两百双草鞋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就是穿着一双双苏区群众亲手编织的草鞋,踏上战略转移的伟大征程</p> <p class="ql-block"> 一说学习编草鞋,孩子们跃跃欲试,队员代表认真观看,萧爷爷耐心指导,班上孩子轮流触摸草鞋,感受其坚硬、刺脚而简陋。</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试穿草鞋,纷纷感叹红军生活的艰苦,长征路途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 在教官有趣的组织下,我们跳”拖拉机舞”,玩“母鸡下蛋”游戏,“看图猜数字”的游戏 。现场气氛活跃,笑声阵阵。</p> <p class="ql-block"> 懂得休息,才会更懂得学习,适当的放松,只为明天更加精彩。在这里,我们少了一些学习上的压力,得到了适当放松,过得很开心;老师们少了一些工作上的压力,得到了适当休闲,无比惬意。</p> <p class="ql-block"> 活动接近尾声,队员感慨万千,深情诉说着自己的体会,或缅怀先烈,或感慨长征艰难,或珍惜现在,或展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愉快的研学之旅已经落幕,这既是孩子们童年时光美好的回忆,也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新的开始。我们相信,在这一天的活动中,大家不仅追忆了红色经典,更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脚踏这片红色热土,我们的心中激荡着喷薄的热血;告慰英烈,我们满怀报国的激情;“会当水击三千丈,应向龙腾万里云”,接下来,我们将开启新的征程,不畏风雨,走出一条新时代的长征之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刘玲</p><p class="ql-block">图片:王财福</p><p class="ql-block">审核:邱炳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