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拾级而上”

张赶生

<div><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话说“拾级而上”</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破解汉字世界(3)</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赶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旅游登山,我们常常会拾级而上。无论是口头语说出来,还是书面语写出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拾级而上”这个常用词汇。<br> “拾级而上”里的“拾”,读什么音才是正确的呢?<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shí (2)shè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jiǎn (4)yá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我们试着按四个不同的读音表示的不同意思,把这个词解释一下看看:<br><br></div><div> (1)“拾”读shí,意思就是“捡起东西”。“拾级而上”可以解释为:就像弯着腰捡东西一样,踏着台阶往上走。<br> (2)“拾”读shè,“拾”应当是“涉”,是因为音近而发生的误差。“拾级而上”可以解释为: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往上走。<br> (3)“拾”读jiǎn,“拾”通“捡”,是古汉语的假借现象。“拾级而上”可以解释为:就像弯着腰捡东西一样,踏着台阶往上走。<br> (4)“拾”读yán,意思就是“沿着”。“拾级而上”可以解释为:沿着台阶的次序往上走。<br><br> 拾级而上,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原句有“拾级聚足,连步以上。”这里就牵扯到我们的祖先一段有关礼仪的规范美传来。我们不妨借题发挥,看看我们的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的。<br><br> 《礼记·曲礼上》段落节选:<br><br>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br> 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br><br> 译文:<br><br> 凡和客人一道进门,每到一个门口都要让客人先入。客人来至主人内室门口,主人要请客人稍等,而自己先进去铺好席位,然后再出来迎接客人,主人请客先入,客人要推辞两次,主人这才引导客人入室。主人进门后向右走,客人入门后向左走,主人走向东阶,客人走向西阶。<br> 如果客人身份较主人卑下,就应随主人走向东阶,要等主人一再谦让,然后客人才又拐回西阶。到了阶前,主客又互相谦让谁先登阶。谦让的结果主人先登,客人跟着,主人登上一阶,客人跟着登上一阶,每阶都是先举一足,而后举另一足与前足并拢,如此这般地一步接着一步地上去。上东阶的主人应先举右足,上西阶的客人应先举左足。<br><br> 既然“拾级聚足,连步以上”是“拾级而上”这个成语的出处,现在我们就回到“拾级而上”的“拾”是什么意思、读什么音这个主题上来吧。<br> 对“拾级”的理解有点分歧,有的把“拾级”解释为像“捡台阶一样”。把这样的解释放到“拾级聚足”的语境中去,可以看出是前言不搭后语。因为,像“捡台阶一样”与“后脚与前脚相并”,从语意上无从发生联系,这一种说法应排除不用。<br> 另外,在吴小如《读书从札》中列出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南宋学者卫湜《集说》引吕大临说:“拾,更也……拾级者,左右足更上也”。翻译这句话:拾,是更换的意思……拾级,就是左右脚变换着上台阶。如果把这一解释放到“拾级聚足”的语境中去,可知与原文矛盾:因为左右脚更换着上台阶就不能“聚足”了。因此,这不符合“拾级聚足”的意义。<br> 东汉学者郑玄说:“拾当为涉,声之误也。级,等也。涉等聚足,谓前足蹑一等,后足从之并”。翻译这句话:拾应当是涉,是因为音近而发生的误差。级是等,“涉等聚足”说的是前一只脚上一级台阶,后一只脚跟着也上去与前一只脚并拢。<br> 《礼记·曲礼上》所描述的是主客等阶相互礼让的情况。主人在前,登一阶停一步,以待主人先登,主客脚步相接。<br> 郑玄的解释合情合理,用“涉”代“拾”没有任何矛盾之处。<br> 所以,至今“拾级”读为“shèjí”,“拾”读“涉”,“涉”是登的意思,“拾级而上”就是登上一个台阶再登上一个台阶。<br> 家长朋友们,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知道,前边的四个选项,该选哪一条了吧?<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