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鲁甸,就是选择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选择奔赴鲁甸支教,就是“红烛精神“孕育教育报国情怀的热烈奔涌。<br> 支教于我而言,是大学时代未完成的心愿,是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段深刻难忘的人生旅程;当然,这也代表着一份不寻常的选择、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份光荣的使命,激励我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成就更好的人生!<br></h3> <h3>第一章 满怀希望 踏上征途</h3> <h3> 2020年9月17日,玉溪红塔区支教团队11人整装出发,正式踏上了光荣的支教旅途。</h3> <h3> </h3> <h3> 本着一颗有教无类,大爱无疆的心我跟随支教队伍来到了昭通鲁甸,沿途也被这里壮丽磅礴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打心底里觉得不虚此行。</h3> <h3>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度过为期半年的不平常的时光,更是展开一段不平凡的支教工作,不论气候寒冷与否,我们将与鲁甸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所有师生携手共进,一起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h3> <h3>第二章 倍感温暖 全情投入</h3> <h3> 此次支教虽然名义上是支教活动,但实质上也是一种深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刚下大巴车,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郑校长和刘副校长就亲自驱车来接我们前往支教所在学校,让身在异乡的我们倍感亲切和温暖,因天气微凉而以“秋城”命名的昭通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暖暖的温情。</h3> <h3> 到达学校安顿好后,我们就和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及各科老师积极展开对接工作,因地制宜讨论教学交流合作方案,本学期的支教工作以教研为核心,每周安排固定的示范课并进班听课评课。 本学期的支教帮扶工作具体如下:</h3> <h3>1、听课评课 </h3><h3>听课评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一方面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另一方面是发现问题,进行沟通合作并有效解决问题,以此方式不断提高各科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我们政治学科6位老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分别从教学思想、课堂氛围和时间安排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反馈和交流。<br></h3> <h3> </h3> <h3>2、教学研讨 </h3><h3>根据本校的规定,政治学科本学期一共有三次公开课。<br>首次开讲的是黄佑娇老师,从课程结构上来看,黄老师整堂课的课程目标明确,把握住了教材的整体性,在上课前就将重要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讲授时也以重难知识点为核心,学生在探究活动时带着学习目标去思考,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从学生反馈角度来看,黄老师导入时插入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学生全程高度配合。<br></h3> <h3> 陈娥老师教学功底十分扎实,整堂课贯穿了教育部提倡的新课程理念,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讲授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并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和鼓励,所举案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建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有效探究活动。</h3> <h3> 最后一次公开课由宋子伟老师讲授,走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板上精心绘制的板书设计,字迹刚劲有力令人眼前一亮,板书演示过程条理清晰、逻辑强大。</h3> <h3> 宋子伟老师教学功底深厚,课堂掌控能力十足,由于冬天气候寒冷,讲授前宋老师让学生不停搓手热身,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长时间的保持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心里自由和安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产生思维碰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发动学生即兴表演,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点,恰到好处的进行点拨和鼓励,不仅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得淋漓尽致,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h3> <h3> 每次公开课后会进行研讨反思,并继续磨课,大家聚在一起敞开心扉交流点评,致力于从细节处寻求突破点,每一次公开课和研讨会的参与都令我受益匪浅。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寻求自身的提升与成长。</h3> <h3>3、走进课堂</h3> <h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作为老师我投入的是热爱,收获的是更多孩子的感恩与成长进步。<br> 在课堂上我经常表扬学生,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不断进行正面强化,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也相信国家,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骄傲和希望,都会被关心着扶持着共同盛放在阳光下,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比起来更加催人奋进,长此以往也带来了学生良好的反馈和效应。</h3> <h3>4、学校活动</h3> <h3>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本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尽己所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初中部和小学部的集合,应学校邀请我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参加少先队活动,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同时也是第一次和小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天真活泼很快就打动了我们,果然跟可爱的人儿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开心起来。</h3> <h3>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用餐时对号入座,维持良好秩序,提醒学生轻拿轻放、打饭时放缓速度,减少浪费并爱护餐具,有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h3> <h3> 在领队宋子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晚上十点到学生宿舍楼查寝,检查宿舍人员到位情况以及卫生打扫情况,夜间气温骤降但学生还是坚持手持抹布擦地,认真勤恳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赞许。</h3> <h3>5、周末家访</h3> <h3> 周六早晨,我们到学生家庭居住地卯家湾安置区看望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和学生交谈过程中我们尽力安抚他们,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展望未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在一步步实现。</h3> <h3>第三章 自我反思 催生进步</h3> <h3>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经历了这学期的支教工作,我收获颇多,不仅丰富了阅历,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好每一的课后反思,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尽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我愿意成为最努力的奔跑者,朝着目标奋勇前进,绝不半途而废和骄傲自满。<br></h3> <h3> 踏遍山河,历尽千翻,才会觉得人间值得,不枉此生。在支教过程中,我找到了诗和远方,找到了属于我生命的答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期待下一次远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