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旅(清凉山景区)

王新民

<p class="ql-block">清凉山,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北的延河对岸,隔河与凤凰山、宝塔山三足鼎立,遥遥相望。清凉山历来被称为延安第一名山,历代名人咏诗、作词甚多,赞颂为清凉胜境。</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石牌坊是1984年重新修建的,上刻"万佛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二是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三是太和山道教教观。</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璧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历代名人骚客,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爱护。</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宋代佛教石窟,又称万佛寺。窟内最早题记为北宋元丰元年(1078),其后历代均有续凿和修葺。现存4窟及摩崖题刻34方,另存有金皇统九年(1149)三教仙石洞碑记。为陕北四大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屏壁上满布浮雕佛、菩萨、罗汉、弟子像等。</p> <p class="ql-block">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写《清凉漫兴》四首,赞其为"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又是新中国的新闻、出版、广播事业的发祥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诞生于延安窑洞的新华书店,如星星之火燎原于全国城乡,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中央印刷厂对开印刷车间和校对室</p> <p class="ql-block">中央印刷厂工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至1947年3月,这里曾是中央印刷厂的生产车间,除排字部设在万佛洞洞口,其他的五个部门都在万佛洞内。毛泽东先后四次亲临清凉山,看望和慰问印刷工人和新闻工作者,与他们亲切交谈和联欢。</p> <p class="ql-block">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有诗称赞:"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p> <p class="ql-block">当年抗大一部曾住清凉山下,教员中有要求带兵杀敌者不安心教育工作,毛泽东为抗大题词:"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并在对教员讲话中,引用了以上两句诗。</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凉山八景之一,从水钵右角可以看到凤凰山延安古城墙倒影,故名"水照延安"。水中倒映着"水照延安"四个字,在水钵中刚好正过来,非常有趣。</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写有"诗湾"二字,在它上面是三个大字"诗中画"。顺着山势的岩壁上,密密麻麻有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50多处,真草篆隶,参差错落,布满全湾。</p> <p class="ql-block">印月亭</p> <p class="ql-block">范公祠,祠内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塑像。</p> <p class="ql-block">药王庙</p> <p class="ql-block">石刻药方</p> <p class="ql-block">碑林</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八仙洞,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到此游观。</p> <p class="ql-block">桃花洞,传说每逢大雪时会有桃花从洞口飞舞而出。</p> <p class="ql-block">琉璃塔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原址在甘谷驿镇唐家坪村。1985年,整体搬迁至清凉山仙人洞上方。为八角七级实心塔,塔刹无存,残高6.3米,塔外表通体附以孔雀蓝为主色的琉璃构件,是陕西现存唯一一座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成仿吾,原名成灏,曾用石厚生等笔名。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第二任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和华北联合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成仿吾早年留学日本,并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结成革命文学团体一创造社。1921年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官学校教官。1928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1929年在柏林第一次把德文《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委员,分管教育,并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工作。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誉为"长征路上的唯一教授"。</p> <p class="ql-block">成仿吾1937年至1939年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至1948年任华北职合大学校长。后任华北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任副校长,协助吴玉章校长工作。1953年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1978年春,成仿吾受命主持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任党委书记、校长,1983年后任名誉校长。1984年5月病逝。</p> <p class="ql-block">成仿吾关于中等教育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成仿吾校长一生致力于党的教育工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陈毅在其《咏"七大"开幕》中写道:"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2日拍摄于延安清凉山,12月29日编辑于西安文景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