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医苍生 琴艺高超永流传——纪念王直夫老先生诞辰120周年

舟语

2020年12月27日,王直夫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湖北老河口市以举办音乐传承发展座谈会的特殊形式,纪念王直夫先生为我市中医事业发展和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br> 老领导、原政协主席李守成,副主席叶宗佩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会。 李守成先生以他一贯的睿智儒雅幽默风格主持座谈会 <p class="ql-block">王直夫先生的儿子王俊先生介绍其父的生平和事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直夫,原名王彬文,又炳文,生于1900年卒于1984年。</span></p> 王直夫先生出生于老河口市吉庆街竹排场(现秋丰路南侧面南背北。西起汉江边,东至北京路),一个三代祖传的中医世家。占了半条街的木质结构房屋,祖上在此开诊所,开药铺、开制药坊。因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出其不意、并且稳、准、狠,手到病除,因而被称为“王狠子”。<br> 王直夫凭着他的聪颖和过人的毅力,继承和发扬了祖传的中医医学,尤其是对治疗对口、瘩背、疗疮和各种疮痈有独到之处,被誉为“鄂西北、豫南”第一中医外科世家。<br> <p class="ql-block">王直夫先生的弟子,国家级非遗项目老河口丝弦、锣鼓架子传承人余家冰先生介绍师从王直夫先生的传奇经历</p> 王直夫先生自幼禀赋超异,在清朝末年,子女从小就要熟读《四书》、《五经》,他确实聪明过人,天资颖悟,无论学什么一学便会,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在读《四书》、《五经》时,十岁左右既能背诵《大学》、《中庸》等书著,逢年过节,为街坊邻居书写对联。从医后,他以过人的悟性把《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十几部医学著作有的编成河南坠子,有的编成大调曲子,有的编成河南梆子,能够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唱出来。<br><br> 生于清朝末年,成长在乱世之中,要想独善其身,谈何容易。1914年2月到处匪患猖獗,为了躲避匪患,在逃往均州的途中一颗流弹打中了他的左大腿,险些命丧汉江。日本鬼子入侵中原大地后,到处狂轰乱炸,再次逃往均州避难,回来后,在竹排场的家被大火烧得所剩无几,最可惜的是几十箱医书被烧毁,仅剩一套《医宗金鉴》正是经受了这样大的磨难认识到了世事沧桑和人世间的艰辛,他更加立志把学到的医术用于立世救人,济世苍生。他时刻牢记母亲的警示:“我们是行医世家,当一生以医术立身,别无旁骛而无至颓废”。此后他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他扶弱、济贫、免费为逃难的灾民和贫穷的人们治疗,当时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上头王直夫,治病是魁手,无钱免费治,有钱随意留”。<br><br>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对日本鬼子深恶痛绝。当时老河口抗日将士大多是从南方来的,由于长期的作战,将士们感染了非常多的疑难杂症,他深入军营为将士们治疗,很快将士们得到了痊愈。前清秀才,国民党将军范石生,抗战时期的51师师长李志新,都曾身患重疾,在王直夫的精心治疗和调理下,不久治愈重返战场。特别是儒将范石生,在同他的交往中,范从谈吐中发现他才艺超群,技艺精湛,为人诚实,便提出要把他带走随军从医,王直夫婉言谢绝,为此,范将军赠诗一首,并把他的名字改为“王直夫”,意为:正直的大夫。<br><br> 与生俱来的天资,和超出常人的禀赋,王直夫先生如论学什么都是显得那么的从容和娴熟,他少年时期,一管紫萧伴随左右,吹出天籁之音,委婉流畅,寂美回荡。他14岁时,师从李瞎子和刘冤爷学习古筝,16岁时师从刘子廷学习三弦,由于他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强,有过耳不忘,熟记韵律的天赋,深受老师的赏识。在三弦方面,他同素有“三弦大王、曲子圣人”汤应侯苦斗几天几夜,最终汤应侯心悦诚服,拱手相拜。在古筝方面,他倾注一生心血,也是造诣最深的器乐。河南筝派创始人,我国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筝泰斗--曹东扶先生,三次背琴莅临河口,同王直夫先生促膝长谈,通宵达旦《高山流水》、《列子询问》等古曲,一板一眼,一韵一律,细细品味,进入忘我境界,留下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在琵琶演奏方面曹东扶先生对王直夫先生的评价是:“当今中国有三块半琵琶演奏家,你就是那半块琵琶”。<br><br> 王直夫先生与老河口市民间艺术家金殿臣的忘年之交也是以音乐为缘。当王直夫家一次被烧、一次被炸毁后,王直夫先生一家人就住进了金殿臣家中。常常是金殿臣在院中作画,王直夫在一旁鸣筝鼓瑟。新中国成立后,王直夫、金殿臣、徐东山、张甫臣、赵晕、丹书、金安等骨干,组成了“国乐研究社”。或金殿臣击鼓、或王直夫司锣,或王直夫击鼓、或金殿臣司锣。就这样两人在一起写写画画、弹弹唱唱、敲敲打打,度过了人生一段美好时光。<br><br> 1955年光化县国乐研究社代表襄阳地区参加全省文艺汇演,王直夫的三弦、古筝,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一等奖。当时正在我国访问的德国音乐学家听了王直夫演奏的《高山流水》、《闺中怨》、《苏武思乡》、《打雁》等古曲牌后,赞不绝口,并把中国的古筝誉为外国的钢琴。经省领导安排,王直夫先生在中南音乐学院给德国友人进行了15天的古筝传授。1956年,中南音乐学院聘请王直夫先生担任该院的国乐教授,王直夫先生志在行医,难违家训而婉言谢绝。同年被选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武汉武汉分会理事。<br><br> 1958年,公私合营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光化卫生院的建设中去,并组建中医外科,担任医师。<br><br> <p class="ql-block">王直夫先生在给余家冰授课</p> <p class="ql-block">师徒合奏</p>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民族音乐也被污为封、资、修黑货,为了传承祖国的文化瑰宝,他老人家悉心在古曲、古牌一音一符、一锣一镲、一鼓一点等认真传授给爱徒余家冰。真正的把这些珍贵的、民族的、民间的遗产完整的传承了下来。<br><br> 在医学方面,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把中医药国学技术从一汤一头、一膏一捻,亲手把这些治病救人的中医祖传技术传授给爱女王秀、爱徒李智英。从而使中医学发扬光大。<br><br> 王直夫先生的一生,低调中不见平庸,平凡中却又显现民族气节。他常常用王氏家训教育后代,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不议人短,勿道己长。授人不语,受恩勿忘。<br><br> “修心养性一超琴、济世延身三品药”,这是儒将范石生将军临别时赠送给王直夫先生的一副对联。也是对他老人家的一生总结。 <p class="ql-block">王狠子第五代传人王秀先生</p> <p class="ql-block">跟王直夫先生学中医的邓永胜先生</p> <p class="ql-block">师从王直夫先生学国乐的黎定安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师从王直夫先生学琵琶的李荣华女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河口中医院党委书记徐明星(右)表示,将保护和发挥好王直夫先生传下来的中医传统优势,壮大我市的中医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龚文江(中)发言</p> <p class="ql-block">王俊先生建议卫健局领导查一下王直夫先生的档案,里面有珍贵的营业执照。</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档案局任职过的老河口卫健局副局长石颂东当即回复:档案馆为老河口名人建有专门的档案,可以去查看。</p> <p class="ql-block">王小军先生讲诉了他当年看到王直夫先生手起刀落疮血遍地的“惊魂一刻”,连连赞叹:老先生一句“把头扭过克,莫看!”话未落地,苹果大的疥疮已除。患者浑然不觉,看者却惊呆了,“真是狠呐!”“真是狠里狠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威震鄂西北的大刀席别头(席福庆)先生是与王直夫先生同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是中医高手,一个喜抚琴,一个好耍刀。席先生比王直夫先生小12岁,是中医骨伤科专家。“以武养医,以医养武”,席别头中医绝技精湛,鲜出其右,还精通武术,洪拳、黑虎拳、内家拳,手到擒来,尤擅使六合大刀、六合双刀,在湖北省及全国的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屡获金牌,被人誉为“大刀王”。</span></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交,王席两家的后代关系好得让人羡慕到“嫉妒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请听听被王秀先生称呼为“老相好”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元堂席氏骨伤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席连忠讲述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原市委行管局财务总管杜志军建议:大家的发言都是很珍贵的资料,市政协要收集整理好王直夫先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王秀先生因要准备晚上的新年音乐会节目演出,先行告退。文史学者秦喜辉讲述了一个故事:王直夫先生医治好一外地人的背疮,其后人是南海舰队的,夫妇俩专程来老河口探望老先生,可惜的是先生已仙逝。真个是:斯人已逝,清名永传。</p> <p class="ql-block">老河口日报社原社长晏书成谈到,有幸采访过王直夫、席别头这两个老河口名人,在老河口日报多次进行过报道宣传。</p> <p class="ql-block">老河口染织厂厂长刘金洲发言(左)</p> <p class="ql-block">王秀的小女儿<span style="font-size: 18px;">肖蕾</span></p> <p class="ql-block">“王狠子”第六代传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肖培是老河口市政协委员,正在参加政协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老河口政协文史委主任崔生田表示,文史委十分重视老河口名人资料的收集,已经出过名人专辑。今天的座谈会专门派人进行了影音录制,接下来会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p> <p class="ql-block">王直夫先生的孙女王怡珉,因要参加晚上的新年音乐会没有参加座谈会。她五岁师从余家冰学习古筝演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在江西南师大学习期间,学习音乐教育专业,主攻古筝演奏,先后获得湖北省、江西省及全国古筝演奏金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谢谢浏览转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