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吴瑞林将军

革命军人(骁勇四野)后代精英联谊群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叶灵</p><p class="ql-block">助理:孟智炜</p> <p>吴瑞林将军</p> <p class="ql-block">人物档案</p><p class="ql-block">吴瑞林,1915年—1995年,籍贯:四川巴中,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迎接红军入川第一人:</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美国西点军校,一位三星将级老教官问一位正在该校留学深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年军官:“你知道中国的吴瑞林将军吗?”青年军官摇摇头说:“不知道。”老教官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盯着中国军官足有三四十秒钟,随后遗憾地转身离去。过后,老教官又特意把青年军官找去对他说:“吴瑞林是你们中国的一位了不起的将军,我十分敬佩他。你回国以后,在战略战术上要好好地向他学习。”老教官还向他吐露真情说,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他曾是吴瑞林将军的手下败将,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吴瑞林将军还亲自审问过他。他在俘虏里受到过很好的优待,感念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原名吴尚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吴家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为了度日,他10岁那年跑到通江当泥瓦学徒工。“四·一二”事变后,一个姓肖的包工头把他带到阆中县砖瓦厂当学徒工。党组织向工人秘密宣传南昌起义,后经人介绍,吴瑞林加入了共青团。</p><p class="ql-block">吴瑞林入团后,1928年冬,党组织决定让他做秘密交通员。1932年12月,吴瑞林接到上级通知来到通江的烟溪场接到红军先头部队,可红军部队怀疑他是国民党派来的探子,将吴捆了起来。吴说:“你们可以捆我,但不能打我,我是党组织派来迎接红军的。”说明情况后,12师师部师长邝继勋便叫吴带路,攻打通江县。这样,吴瑞林成了迎接红军入川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陆军将军成为海军新兵</p><p class="ql-block">吴瑞林从一个小泥瓦匠逐渐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英勇善战的战将。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4个军的军长之一,率部浴血奋战,力挫美国王牌。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点将,派他去保卫祖国的南大门,在守护祖国的南疆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p><p class="ql-block">由陆军到海军是吴瑞林军旅生涯的一大转折。而对于只读了一年文化速成中学的人来说,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吴瑞林始终牢记着1960年春节,他到南海舰队上任伊始,去看望正在广州疗养的朱德和罗荣桓时的情景。朱老总对吴瑞林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绝对不能丢掉。</p><p class="ql-block">于是,吴瑞林每年以2/3的时间带舰出海训练,东起福建广东,西至广西北部湾,南过海南岛,至西沙、南沙群岛,走遍了祖国南部海疆、港岸。</p> <p>吴瑞林将军</p> <h1>各军区代表团入朝参观学习,彭总指定他们先到42军阵地观摩体验</h1><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1952年3月开始,解放军各大军区相继派出代表团前往朝鲜观摩学习,体验生活,学习朝鲜战场上的作战经验,也为即将轮流入朝作战做准备。各军区代表团在入朝之前,彭总都在北京见了他们,介绍了42军的情况,并指定先去42军防守的晓星山一带观摩体验。</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第一批到来的是西南军区代表团,由16军军长尹先炳率领,包括其部下的3个师长和军区机关人员共计20余人。16军军、师级领导此行的目的,就是为部队即将入朝先行准备,向42军取经学习。</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空洞寺志愿军司令部里,陈赓笑着对吴瑞林介绍说:“他们是刘邓首长派来的西南军区代表团,是到你军来见习的。刘邓首长非常重视朝鲜战场上的作战经验。”接着陈赓用手指着尹先炳说:“他是二野的主力军长之一,到你们军见习,你们对他们没有什么保密的。”</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甘泗淇紧接着说:“他们到你军后,与你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共战斗,要做到遇事共商量。”</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尹先炳说:“我们是奉刘邓首长的指示,到朝鲜来取经的。”接着他介绍了属下的3个师长和二野机关的一些部长们,又说道:“我们在北京见了彭总,彭总向我们介绍了42军的情况,指定要我们到你军来学习。”</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正在几人热聊之际,敌人的飞机又开始轰炸了,陈赓笑着说:“听,美国人来欢迎你们了,他们在放爆竹了。”一句话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只要有陈赓在的地方,就不会缺少欢快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副官进来请大家去吃饭,陈赓又幽默地说:“这是空洞寺,不是北京,也不是重庆,在我空洞寺里吃的东西,比他们谷南左里(42军军部驻地)还好一点。但我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能够一起享受杜鲁门、马歇尔派人给我们放爆竹、放烟花的乐趣。他那里比我这里更热闹。”</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他的话让大家大笑不止,却也道出了一句实情:美国人的飞机对我军阵地和后方的轰炸袭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样的轰炸在志愿军司令部已是司空见惯,更别说前沿阵地了。</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老友在战场上见面,大家格外高兴,为人豪爽的陈赓大声地对工作人员说:“把尹军长带来的茅台酒拿出来,这玩意我好久没喝了,拿出来,今天与大家共饮。”</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有陈赓副司令员在,这顿饭吃的自然是无比轻松和惬意,席间他妙语连珠,时不时的引得大家的开怀大笑。吃完饭后,尹先炳等人随吴瑞林前往42军军部驻地,距离志司驻地约65公里的谷南左里。</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42军在朝作战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下来的几天里,尹先炳在吴瑞林的陪同下,参观了军部直属队,以及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上的炮兵配属和坑道工事,但吴瑞林不同意他去第一道防线。42军的第一道防线以394.8高地为主,距离美军的前沿阵地仅有1000米的距离,不仅完全在敌人的炮火范围内,而且敌机每天的轰炸扫射至少三次以上。</p><p class="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在吴瑞林陪同尹先炳等人开始参观的第二天,他接到了陈赓的电话,西北军区的代表团也已经到了。考虑到一同前去,会给42军很大的压力,所以陈赓将第二批代表团留在了志司,计划等16军参观完后,再派他们前来。</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北军区代表团由原第一野战军参谋长张文舟率领,他本人也即将接替解方出任志愿军代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42军军部,张文舟对吴瑞林说:“在北京时,彭总与我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说你们这支部队朝气蓬勃,吃苦耐劳、守纪律、听指挥。无论接受什么任务,从未讲过什么困难。彭总要我们先到你们军来见习和体验生活,他还说:“这支部队很好”。”</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虽然组建时间不长(1948年3月组建纵队),但42军能打敢打、服从指挥、战绩突出,让彭总很是喜欢。</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过和其他代表团不一样的是,即将出任志愿军参谋长的张文舟,基本走遍了42军的防御阵地,包括394.8高地。他除了观摩学习外,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缺少蔬菜,部队患夜盲症的很多,战士们都在喝着苦涩的松树枝汤;工具损坏也很严重,需要及时更换。。。</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文舟对吴瑞林说:“部队实在太辛苦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比彭总向我介绍的情况还要多。”他向吴瑞林表示:会代他们向上面反映,让后方送些蔬菜、盐和副食品来,再及时增加新的工具。他一定要把守卫部队的真实情况向陈赓副司令员反映,给彭总写报告。</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42军在朝作战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月中旬的时候,东北军区坦克部队司令员赵杰来到了42军军部。见到吴瑞林后,赵杰直截了当的说明了来意:“我这次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体验生活;二是准备来朝鲜参战。”赵杰和吴瑞林是老战友了,红军时期都在川陕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同在鲁中,解放战争时期又都在东北战场。</p><p class="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相比于其他入朝作战的友军部队,42军的军属炮兵和工兵是最出色的,当然这不包括总部直属的炮兵部队。入朝初期,42军的炮兵实力最强,工兵更加了不得,用炸山体砸坦克的办法,炸毁了敌人十几辆坦克,让美军一度不敢再派坦克部队进攻。</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奔着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来的,因为晓星山一线是连接东西战场的战略要地,总部给吴瑞林配属了1个坦克团、1个喀秋莎团、1个12管火箭炮团、1个斯大林式重炮连,都部署在第二、三道防线。</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接下来的十天里,赵杰从一线到二线、三线,一边参观,一边听着吴瑞林的介绍,时不时的提出自己的疑惑,虚心的向42军学习请教。</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月底的时候,赵杰还没走,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李福泽带着几个参谋人员,拿着志愿军的介绍信,直接来到了42军军部:我们来的任务,是学习你的作战指挥经验。我们准备对台湾海峡美蒋作战,军区首长要我们来学习你们的作战指挥,二是学习对空作战;三是防敌登陆。</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瑞林高兴地说:“老李,我欢迎你们。我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是兄弟单位,并肩作战,是老相识了。”吴瑞林毫无保留,他还建议李福泽等人去124师指挥部看看他们的设防与进攻,去126师了解打防御战。</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42军在朝作战时</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由六个军组成的志愿军第一批部队开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伟大征程。</p><p class="ql-block">在当时六个军之中,作为先头部队最先进入朝鲜的是志愿军第42军,它于1950年10月16日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部队早了3天。</p><p class="ql-block">当时,担任志愿军第42军军长的是出身红四方面军的名将吴瑞林(四川巴中人,后来授予中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行军途中的42军女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来参观学习的各军区代表团,吴瑞林没有任何的保留和藏私,每个军区的代表团到来,他都亲自陪同介绍,尽最大的可能让他们了解42军在入朝作战一年多时间里积累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他们经历了无数次血战积累下来的宝贵军事财富。</p><p class="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除了参观外,吴瑞林还和军部负责人与来参观的代表团一起召开座谈会,介绍美军作战的详细情况,谈论之前战役中的经验得失。而每一个代表团,都是怀着虚心求教的心态,向42军取经学习。</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除了国内各大军区的代表团外,42军还接待了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和朝鲜党政领导人的参观。他们在参观完后,对42军的坑道防御工事大为钦服。</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志愿军的战斗序列里,除了42军之外,其他部队也打的很出色,比如第二次战役时打出“万岁军”荣誉的38军,铁原阻击战打出国威的63军等,彭总为何指定让代表团前往42军学习体验呢?因为42军,是最能学到东西和实现体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先,42军防守的晓星山一线是战略中枢,是敌我对峙的最前沿,小规模的战斗和敌人的轰炸一直没有停止过。交手的时候,也是了解对手最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次,42军的坑道工事在志愿军中最出色。42军依托晓星山,在梯次配备的三道防线上,修建成了坑道,由交通壕连接,成了一座坚固的“地下长城”,晓星山更是被打造成了一座“壁垒”。敌人的飞机的轰炸和炮火轰击对我军能造成的损伤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再者,42军在入朝后,连续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又进入晓星山一线设防,反击敌人。他们与“联合国军”的交手的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相应的经验也更丰富,更重要的是42军创造了许多现代化战争中作战的新经验,这对我军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军事经验。</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42军是最适合代表团去的地方,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取经。</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53年1月初,42军凯旋归国,中央又交给了他们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镇守南疆,防守祖国的南大门。这是毛主席亲自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42军回国后立刻马不停蹄地从东北赶赴广东,部队进行了改装,成为我军中第一支改装为现代化装备的现代化部队,这是主席对他们的认可和肯定,也是祖国对他们的认可和肯定。对于42军来说,又是一个可以载入军事的无上荣光。</p><p class="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 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2军军长吴瑞林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个最早:</p><p class="ql-block"> 一是,作为东北边防军部队,最早到达指定地区完成集结。当时第42军已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北安地区担负屯垦开荒任务,在接到被编入东北边防军的命令后,将即将成熟的农田移交地方政府,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部队收拢,尔后7天内全部到达指定的吉林通化地区完成集结。该军作为东北边防军能最早到达指定地区完成集结,客观因素是,当时编为东北边防军的4个军,只有该军在东北地区,其他3个军的主力在河南、湖北和广州等地。但该军收拢部队、完成集结的动作迅速,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p><p class="ql-block">二是,最早到朝鲜境内侦察地形。该军部队到达指定地区完成集结前后,吴瑞林军长经请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的同意,便秘密带领一名作战参谋和一名情报参谋装扮成火车司机,到朝鲜境内侦察地形。这一行动,当时军政委和副军长等都不知道。他们三人,从新义州到平壤,从平壤到江界再返回平壤,又到平壤以东能通火车的地方,在铁路沿线侦察6天,吴瑞林军长将看到的有关情况令作战参谋作了记录、情报参谋绘制了地图。这个侦察为后来志愿军入朝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p><p class="ql-block">三是,部队最早开赴朝鲜。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开赴朝鲜协同朝鲜人民军同美军及***军作战,10月18日,正式命令部队于19日黄昏开始向朝鲜境内开进。但该军于10月16日晚,即派出第124师第370团在副师长肖剑飞率领下,作为侦察部队开赴朝鲜,当夜进入朝鲜境内达30余公里。志愿军正式向朝鲜境内开进后,该军是最早全部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部队。</p><p class="ql-block">四是,最早铺设水下桥。吉林辑安(今集安)口岸建有鸭绿江大桥,然而一旦桥梁被美国空军炸断,将严重影响将来部队入朝过江。为保证江桥一旦被炸断部队入朝时能顺利过江,吴瑞林军长经亲自勘察,决定在鸭绿江中游的辑安口岸,铺设一条水下桥,这样,美军空中袭击看不到水下桥,既能保证部队顺利过江,又能防止美军空袭。军指派工兵部队,在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援下,用石条板铺成了水下桥。这一创造,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江河桥梁被炸毁情况下保证部队顺利渡过江河提供了重要经验。</p><p class="ql-block">五是,最早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国内许多人知道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所以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就是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一天有四个战斗。一个是,上午8:30左右,在西线的云山以北地区,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对北进的***军第1师,给予迎头痛击,并坚守阵地两天三夜,使敌军未能北进一步。第二个是,上午10:30左右,在温井以北两水洞附近,第40军第118师侦察连与***军第6师第2团尖兵接触,尔后第118师第354团在第353团配合下,经5个小时激战,全歼***军第6师第2团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这是志愿军出国作战取得的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这个战斗也是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影响最大的战斗。第三个是,当夜24时,第40军第118师全部和第120师2个团,对进占温井的***军发起进攻,经两小时战斗,攻占温井。第四个是,第42军第124师第370团第2营,于25日拂晓,在东线黄草岭地区阻击***军第3师第26团的进攻,尔后,第124师部队在黄草岭地区阻击***军和美军先后各以11师的猛烈进攻,达13昼夜。这一天打响的四个战斗,虽第40军的作战影响最大,但第42军的作战打响最早。</p><p class="ql-block">六是,最早在防御作战中运用了兵力部署“前轻后重”的原则。所谓兵力部署“前轻后重”的原则,就是各级将少量兵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部署在第一线,主力部署在第二、第三线,主要目的是为减少伤亡。彭德怀司令员等志愿军首长在第一次战役中的11月3日通电志愿军全军并报中央军委、表扬第42军的电报中,非常鲜明地肯定了该军防御作战中兵力部署的这一原则。</p><p class="ql-block">此后,在志愿军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时,将这一原则作为整个防御作战的兵力部署原则。</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42军在朝作战时</p> <p class="ql-block">黄草岭守备英雄连黄草岭守备英雄连,四连70年前在抗美援朝出国第一仗中创立的辉煌业绩。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4连与美军王牌陆战一师过招,两天之内打退敌人20次进攻,以牺牲50余人的代价歼敌250余人,荣获了“黄草岭守备英雄连”称号,一战成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驻守岭南罗浮山下的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124师370团4连荣誉室里,悬挂着一面浸染着战火硝烟和岁月风尘的锦旗。锦旗上“黄草岭英雄连”六个大字,记载着四连60年前在抗美援朝出国第一仗中创立的辉煌业绩。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4连与美军王牌陆战一师过招,两天之内打退敌人20次进攻,以牺牲50余人的代价歼敌250余人,荣获了“黄草岭守备英雄连”称号,一战成名。现成为两栖机械化步兵连,是对台军事斗争的一支利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草岭守备英雄连</p><p class="ql-block"> 飞兵抢占黄草岭1950年10月19日深夜,我刚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某部四连官兵,在异国他乡幽谷深涧、悬崖峭壁间疾速强行军,目标直指400多公里外的黄草岭。黄草岭是朝鲜北部的军事要冲,海拔在千米以上,地形极为险要,美军元山登陆后,以机械化部队快速向北运行,企图迂回江界,直捣鸭绿江边,而黄草岭是敌人冒进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 敌我针锋相对,都在向黄草岭方向运动。“先敌抢黄草岭,打好出国第一仗!”四连官兵冒着敌机的轰炸,在崎岖的山路上,4天强行军300多公里,真可谓前无古人的飞兵。部队越过了别河里一线,此时,敌距黄草岭120公里,是机械化行军;我还有220公里,靠两条腿步行。紧要关头,朝鲜人民军集中了18辆汽车前来支援,志愿军某团副团长苑世仁率四连和兄弟部队登上汽车,人民军驾驶员技术高超,驾驶汽车在险要的山路上高速行驶,终于在10月24日先敌占领了黄草岭。后半夜2时许,敌人也机动到黄草岭山脚下,并开始爬山,黄草岭阻击战一触即发。浴血奋战挫强敌打响黄草岭之战第一枪的是机枪手朱丕克。他是坐在人民军的汽车车灯上抢占黄草岭的。</p><p class="ql-block">当敌人摸上山来的时候,朱丕克的机枪像长了“夜明眼”,只两个点射,就撂倒5个敌人。敌人不明山上虚实,停止了攻击。四连官兵乘机每人挖了防空洞,准备血战。次日凌晨,冷雾刚刚散去,美军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蜂拥而至,向我阵地扫射轰炸,敌炮兵也向我阵地倾泄了成百上千发炮弹,随后,两个连的美军冲了上来。当敌人离阵地只有50来米时,连长盖成友挥手一枪,“打!”瞬时,几十枚手榴弹同时在敌群中爆炸,步枪、冲锋枪、机枪一起开火,战士们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美军连滚带爬退到了山下。</p><p class="ql-block">当天四连连续打退敌人4次进攻。26日,美军扩大到营的集团冲击,飞机、炮群的轰炸,延长再延长,从天明到天黑,炮弹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一刻也没有停止,整个天空都像被战火烧着,云朵变成火团。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下午,美军增兵到两营,分多股向四连冲击。这时,四连除了3班还有少量的子弹外,其余班的子弹都打光了,全连总共还剩下一箱手榴弹。转眼间,两股敌人冲上了阵地。勇士们挺起了刺刀,和敌人展开肉搏,刺刀弯了,举起石头砸,抡起木棒打。取石斩木为兵的勇士们,打得敌人溃散而逃。黄昏,美军两个加强营向四连阵地合围,切断与营部的联系,电话线也被燃烧弹烧毁,连队成了孤军。</p><p class="ql-block">被崩削的岩石上,留着烈士的鲜血,阵地上弹尽粮绝,活着的官兵都不同程度负了伤。指导员鼓励大家:“同志们,一定要挺住,坚持就是胜利!”渴了,战士们从山坡上挖出草根放在嘴里嚼;饿了,吃几个土豆充饥……敌人屡次进攻受挫,但仍不死心。第三天——27日,从早晨起,敌人的攻势更加凶猛,竟出动了100多架次的飞机,5次轰炸、扫射四连的阵地。敌人成营兵力的集团冲锋一波接着一波,但都被四连官兵一次又一次击退。</p><p class="ql-block">坐在东京遥控指挥的麦克阿瑟如坐针毡,急令:“以最大力量打下德洞关(黄草岭),迅速前进”。28日,敌人以数百架次的飞机,数百门大炮对我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阵地上,岩石被炸得粉碎,泥土被炮火犁了一层又一层。山可炸,石可碎,英雄的坚强意志不可摧。官兵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让寸土给敌人,一定要坚守到主力反击!四连血战三天三夜,共打垮美军24师及李承晚精锐白虎团20多次冲击,消灭敌人260多名,全连阵亡14人,伤26人。</p><p class="ql-block">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四连以小的代价,胜利完成了黄草岭阻击的任务,战后被上级授予“黄草岭英雄连”称号。撼天动地英雄魂黄草岭成为敌人的“伤心岭”,也成为志愿军的英雄岭。</p><p class="ql-block"> 现任四连连长刘文辉告诉记者,黄草岭之战涌现出的英雄及他们的壮举,一直在连队经久流传。机枪手朱丕克打光了子弹,端起轻机枪冲出战壕,吼叫着“杀!”,一口气砸伤10个敌人,吓得美军丢盔弃枪往山下滚。共产党员刘凤林,奉命突围去和人民军联系,冲出包围不远又被一群美军围住。他打死几个美军,打完子弹,3个美军扑过来活捉他。刘凤林反而冲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 激战中,营部派来打通联系的通信班长被敌机的扔下汽油弹烧着,子弹带里子弹被烧得乒乓乱跳,战士张悦涛冒着生命危险救战友,当即冲到通信班长身边,双手往下扒子弹带和手榴弹带。一颗子弹迸进张悦涛的胳膊,血肉模糊,他忍着剧痛把通信班长的生命危险完全排除,又背起负伤的战友爬回了工事。连长盖成友在解放战争负伤的胳膊再次负伤,鲜血直淌,他仍带伤坚持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敌人有两次突破了我阵地,盖成友挺起刺刀带领官兵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以敢打必胜的气势将敌人打退。继往开来谱新篇六十多年来,黄草岭精神一直激励着四连一代代传人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连队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全面建设标兵单位。在98抗洪中,四连官兵奋战在长江大堤上,堵口子、抢险堤,用血肉之躯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作家到连队参观后感慨道:战火硝烟已散去,和平的日子已久远,在这绿色的方阵中,黄草岭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42军在朝作战时</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文革”中任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参与了李作鹏在海军的夺权活动。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p class="ql-block">1995年4月21日,原海军副司令吴瑞林中将病逝,享年80岁。抗战中,吴瑞林右腿因伤致残,别看他瘸,打起仗来却毫不含糊,打的鬼子可谓是闻风丧胆,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瘸子司令”。</p> <p class="ql-block">吴瑞林将军42军在朝作战时</p> <p class="ql-block">军长吴瑞林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详尽叙述四十二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资料:那是1951年5月下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要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率第一批出国赴朝作战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军四位军长回国汇报,吴瑞林便有了被毛泽东单独召见的机会。事后,他有如下的回忆:毛泽东握住吴瑞林的手说:“你太瘦了!我听说你在战场上累得吐了血,是怎么回事呀?”</p><p class="ql-block">吴瑞林:“那是内伤,过去的伤口破裂而出血,经治疗现在已经很好了。</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又问:“是突破‘三八线’时伤口破裂的吧?能坚持吗?”“是的,当时我虽然吐了血,但对群众采取保密,下面干部都不知道。当时彭总都把他的药送给我了,以后军委和东北军区专门送药给我。突破‘三八线’时,我坐着担架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说:“正是有了你们这些同志坚持指挥战斗,我们什么也不怕了。”</p><p class="ql-block">吴瑞林汇报了对抗美援朝的认识,讲起入朝作战在军事方面做的准备工作。谈对付敌人空中优势,志愿军采取夜战、近战、不良气候条件下作战;对付敌人坦克、装甲车,则依靠地形地势,利用爆破箱、小包炸药等我军传统战法。当谈到对付敌整体装备优势的炮兵,采取集中火力重点使用,将劣势变成优势时,毛泽东说:“好呀!你们抓住了要害,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对头,这是我们的优势嘛!”</p><p class="ql-block">当吴瑞林说到教育部队战士要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尊重朝鲜的领导,团结朝鲜人民军队,才能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又说:“这又是你们抓住了更重要的要害呀!只要坚决地坚持下去,就能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军呀!</p><p class="ql-block">在谈到对付敌人的毒气战时,他说会每人准备一块手巾大的纱布或白布,用水浸湿捂在口鼻和眼睛上;在山上如无水可取,则可用尿代替。他还讲起在抗日战争中曾用尿当水来防毒气的经历。毛泽东称赞说:“我们的老同志有经验嘛,这种办法要及时往下传达,这很好。土办法对付洋东西,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嘛!”</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问:“过鸭绿江,你们军在一夜之间,三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和运输车辆都过去了。远的,过江后还前进了六七十里,近的也走了三十里,你们是怎么这样快过桥的呢?吴瑞林说:“过江前,我和副军长看了三天地形,了解到步兵从火车道上走障碍多,步伐很慢,我们就设法把木板搭在枕木上,与铁轨镶平用爪钉钉住,火车通过没有问题,步兵四路纵队通过也没有问题,一个团40分钟就过完了。另外,我们还在江水浅的地段用石条铺水下桥,桥头两面伪造公路,修一段伪装一段。车辆马匹从水下桥通过,可以防空袭。万一桥被炸,也可从水下桥上通过。做了两手准备。</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听后大笑道:“好呀!好呀!***江河多,均可采用。这个办法现在可用,将来也可以用,这就叫天无绝人之路嘛!”接着,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问:“我从电讯上看到你在公路上炸石头,炸毁、炸伤敌人的坦克车十余辆,你说说,是怎么回事啊?”吴瑞林说:“第一次在黄草岭作战,敌人出动坦克沿着山边的公路向我们进攻。我想起在抗日战争期间,看见过日本鬼子修公路炸石头。我就采用了这个办法,叫工兵在山缝中塞上小包炸药,扩大口子,再装上200公斤炸药,电发火,用电话机起爆。飞起的石头一下子炸毁敌人坦克车5辆,炸伤8辆,敌人不知道我用的什么战术和新式武器,地面部队五六天不敢行动。第四次战役在三个不同的方向(龙头里、元宝山、中元山)都使用这种方法,炸坏了敌人大批坦克。”</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点点头说:“美帝国主义有飞机、大炮、坦克的优势,我们有山头,有石头嘛!”他手指着吴瑞林的头继续说:“还有这几千、几万、几十万的头脑嘛,这就是我们强大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42军将士踏上朝鲜保家卫国</span></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吴瑞林将军晚年时</p> <p>抗美援朝42军打出英雄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