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沙的日子

雨巷丁香

<p class="ql-block"> 忆及那段岁月,就有种幸福漫上心头,懵懂青春,追求梦想,血气方刚。物质的贫瘠,像极了小说中的上山下乡。精神的富有,却是永不褪色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 初到东沙,有着诗意的名字的小镇,尽收眼底:真的是小镇,并不宽阔的街道两边,疏疏落落的几户人家,走到街道的尽头也用不了十分钟吧,穿过一个广场(后来知道那是集市,好像三五天一次,记不清了)就到了我的学校----------东沙中学。我们是从侧门进去的,学校不大,但很整齐,因为是新建的,一切都很新鲜,干净。带着毕业的喜悦和憧憬,我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p> <p class="ql-block">  特殊的集体让我体验了特殊的生活,领悟了多样的民族文化。我们是蒙汉合校,又是新建,只有两个蒙文班和三个汉文班,教工也就二十来个人,开会的时候,先用汉语讲,蒙族的老师们虽然有的汉语说不太好,但是他们是听得懂汉语的。然后再用蒙语翻译一遍时,对于一句都听不懂的我们来说,真是尴尬啊,只能静静的看着他们的表情,猜测抑或想点别的事情。那时候真的懊悔自己没有多学一门语言。</p><p class="ql-block"> 上操的时候也热闹,汉语版的“一二一”和蒙语版的“一二一”互相应和,起此彼伏,合奏成一首独特的旋律在操场的上空回荡。后来相互熟络了,也互相学习了几句日常用语,挺有意思的。我们学蒙语难,他们说汉语也不轻松,为此闹过好多笑话呢。借东西的时候说不明白,弄的彼此大眼瞪小眼,干着急。记得有一次体育老师来借上操用的溜子,他努力的解说成借‘吹子’,越着急越不知道怎么说,带着蒙音的‘吹子’让我们猜了好久,也笑了好久。还有把军人叫兵人,........,这样的小插曲还不少呢,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主任是个健谈的人,他常常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见闻并谈出自己的看法,让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大开眼界,所以喜欢坐在一起听他谈天。他还组织演讲比赛,书法培训班,联谊活动……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影响颇深。也给初涉讲台的我们很多鼓励。那时还不甚明了,他说的“留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到现在却还深深记得。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离家远,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七八个人一铺大炕,每天点炉子,烧炕,忙得不亦乐乎。更多的时候是满屋浓烟,我们却无计可施,只好打开门窗,自己逃到外面去。等烟消散了再回来,尽管那样,为了节约,我们还常常自己在炉子上煮挂面吃,连菜带饭四五个人一斤挂面就够了。有时候,我们也去食堂排队等学生打完饭后去要免费的锅巴,好吃又经济。最好吃的是师傅为我们做的面片,薄而柔软,清淡可口。现在自己怎么也做不出那样的美味呢。 最盼望的还是放假时去学校边上的小吃部去改善,家常饼、炒鸡蛋,有时候特意多要一些拿回去吃,老板娘是个能干而多才的人,家里的家具上都是自己画的图案,山水花鸟,栩栩如生,连顶棚上的蜡花纸都是自己画的,和买的一样好看。不说我们都看不出来呢。我们都很喜欢这位妈妈一样的有才华的老板娘。喜欢她为我们做的美味的饭菜,就像过年一样。</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放学后在办公室里煮年糕汤,那香味到现在都飘满空旷的走廊。馋了的时候求着热心的大师兄弄来饺子馅包饺子吃,(因为他是有求必应的,而且每次都能弄到)最神奇的是那里的灶台,是在炕沿下掏个洞,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是怎么点的火,反正得蹲下身子很费劲地把小洋锅坐上去,七八个人的饺子,得煮两三锅,而且每次都得煮得好多饺子成了片汤,那个香味,可能不仅仅在吃上。</p><p class="ql-block"> 每逢大集,我们就趁间操溜出去逛逛,集市和我们只隔着一道墙,囊中羞涩的我们只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布匹和和各种各样的小家什,就会知道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样,也只有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又流行了什么新式样。偶尔,也能买点什么小东西开开荤,经济又禁吃的,这时候的我们是开心的。</p><p class="ql-block"> 好像一切的记忆都在吃上,最好是有人回家,那样不管谁回去,来的时候都会带一堆好吃的来,也是在那里,我们在校长家吃到了地道的手把肉,在炉子上煲得软软的香香的奶豆腐。还参加了蒙古族同事的婚礼,只可惜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婚礼那样盛大,但也能领略到不同的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最怕的是放假的日子,空荡荡的校园只有我们几个人,时间就过得尤其漫长,有时候我们跑到对面的小山上,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如果是雨后,我们最喜欢骑车到草甸子上捡蘑菇,蓝天白云,山坡上悠闲的羊群,路边蓊郁的树荫,一路欢歌的我们,奔向列阵等候的白白胖胖的小蘑菇时真是兴奋至极!有时候我们就去附近的商店逛逛,老板打趣的叫我们“小巴克西”,可是我们的消费水平也只是买几块糖,着实对不起老板的热心。有时候我们会蹲在宿舍的窗台上,吹口琴,放开喉咙吼两嗓,……等那个蒙族小伙子来了,校园里终于多了一样悦耳的声音------他会抱着吉他弹唱,我们就可以免费欣赏,不知道他是唱给自己还是唱给寂寞的我们呢。</p><p class="ql-block"> 除了早上和学生打打篮球,跑跑步,我们还画画,写字,并贴在办公桌的上方自我欣赏——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打发大把的时光,那时的小镇寂寞而荒凉,那时的我们快乐而充实,尽管我们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更没有随身听和电脑了。连每晚的分牛粪都成了快乐的游戏,争着抢着去排队。晚上我们躺在一个大炕上读书,聊天……连老鼠的造访都会创造出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惊喜剧——还记得我们彼此笑着却无法控制身体在筛糠。那种纯天然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和感受的。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只能是一种缅怀了。</p> <p class="ql-block">  和快乐开朗的同事们在一起,我也变得开朗了很多。那段日子很短暂,只有一年,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却那么鲜明而温暖,每每忆及那段日子,都会不由得微笑起来,虽有艰辛却那么令人怀念的青春时光啊!</p> <p class="ql-block">东沙的朋友,你们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年前,我们一起在东沙度过了一段美妙时光,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p><p class="ql-block">未经照片中同事们的同意,擅自发出来,敬请原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