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去年五月份,</p><p>在CCTV-4《国宝档案》节目看了华侨故事第二集《教育之心系桑梓》。</p><p>里面有一个情节:</p><p>1958年7月5日,</p><p>周总理到台山县参加三级干部会议,会议在台山一中礼堂举行。</p><p>周总理穿着布鞋,从台山县政府步行到学校礼堂。</p><p>登上学校石阶时,随从向他介绍了侨资捐款建校和蔡元培的题词,</p><p>他于是很细致地欣赏。</p><p>后来,他曾在一次侨务工作会议上说:</p><p>“广东有个台山县,台山县有个台山一中,那里的建筑宏伟壮丽,可以跟集美中学媲美,</p><p>有机会到广东去的同志,争取到台山一中去看看。”</p><p>究竟这间校舍有什么特别之处,会让周总理如此称道?</p><p>在它设计与建成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p> <p>台山一中的前身是台山县立中学,历史悠久。</p><p>新宁1499年设县,(1914年改名台山县),1500年建学宫,</p><p>1909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一年,</p><p>新宁县顺应废除科举推行新学制、全国兴学强国的潮流,</p><p>在学宫的基础上,以台城文庙(孔庙)为校舍(即今台城镇二小所在地)设立新宁公立中学校,</p><p>是台山最早创办的中学堂。</p><p>1926年旅加台山籍华侨捐款24.9万美元的新校舍(即现在的主教学大楼)竣工,遂迁现址。</p><p>1926年5月24日新校舍落成典礼,</p><p>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亲自为这所初中校舍题写下苍劲有力的校名:台山县立中学校。</p><p>1936年,旅美华侨捐建的高中校舍落成,十月十日举行落成典礼,</p><p>从此,一座雄伟的校舍巍峨地矗立于台山城东郊纱帽山麓。</p> <p>台中校园整座校舍依山而建,</p><p>沉淀着中西方建筑的精髓,古朴典雅,宏伟壮丽。</p><p>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主教学楼,喷水池,图书馆,这一主中轴线,</p><p>还有石笔、旧宿舍楼和各种亭台楼阁。</p><p>建校一百多年以来校园内主要建筑至今保存完好。</p><p><br></p> <p>进入台中校园,</p><p>就会被她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p><p>宽阔的操场种满了高大的梧桐树,</p><p>挺拔茂盛的树木掩映下的主教学大楼,坐东向西,钢筋混凝土结构,</p><p>平面呈“山”字形,由门楼、南苑、北苑三部分组成。</p><p>门楼正面采用八根爱奥尔柱式和16级台阶突出入口,</p><p>八根柱子外在体型修长,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漩涡,</p><p>尽展清秀柔和之美。给人端庄典雅的感觉。</p><p>教学楼的建筑如此别致,</p><p>南苑北苑两翼的四角纪念亭,顶部空中楼阁别具一格。</p><p>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掩不住其雄伟的风姿。</p><p><br></p> <p>进入教学楼是一个厅堂,高大的柱子,对称而稳定,</p><p>厅堂的南北方向各有一条走廊,</p><p>向北的通向北苑,向南的通向南苑,</p><p>南北苑对称建造,</p><p>土黄色的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p><p>中间是庭院式的布局,分开众多教室,采光合理,</p><p>庭院中间种植有各种绿树红花,古朴宁静,周围树木芬芳。</p><p>幽静的走廊,教室还是旧时的模样,教室的门还是老式的,</p><p>每一间的教室上面还刻有捐资人的姓名,捐资助学,真乃是流芳千古呀!</p> <p>在教学楼前方广场上的纪念石笔,</p><p>这可不是英雄纪念碑,而是旅加华侨建校纪功碑。</p><p>是为了颂扬赵宗坛、李勉辰、黄笏南等筹募和督办建校者的功绩。</p><p>纪念石笔造型简洁,由五块石头叠加而成。</p><p>它的造型继承了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观念,</p><p>可惜石笔旁比喻墨砚的池塘在修建操场时被填埋了。</p><p>沐浴在阳光下的纪念石笔是那么庄严肃穆,</p><p>它记载着海外侨胞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后辈的殷切期望。</p> <p>通过教学楼后面的楼梯就是纱帽山,</p><p>山上小径如网状,平铺在纱帽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四起。</p><p>图书馆隐没于密林之中,红墙绿瓦,重檐攒尖顶,</p><p>在檐面、墙面、栏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鱼吻”、“莲花”图案,</p><p>二楼檐口则用简化型斗拱装饰,突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p><p>图书馆,大门前是一个高高的阶梯,</p><p>预示“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p> <p>图书馆的外部是岭南风格的建筑特色,外墙的红砖略显沧桑。</p><p>而内部装修得却像教堂,高高的天花板挂着昂贵的水晶灯,顶部还有一些雕花,</p><p>楼梯上那些温馨提示已经是几十年的了,</p><p>装在玻璃框里,这样的装饰,很有历史底蕴。</p><p>楼梯很宽阔,扶手是朱红色的木头,沉稳而庄重。</p> <p>中轴线上主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建有喷水池,</p><p>喷水池的设计是仿造凡尔赛宫的,</p><p>一个富有欧洲风格的喷水池,</p><p>既能衬托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教学楼,</p><p>又能符合图书馆的中国风,</p><p>更体现了中西方建筑共聚一堂的融合。</p> <p>转过山坡上的一条绿树成荫的小道,</p><p>路旁是一座座红墙绿瓦的建筑,</p><p>这些建筑物美伦美奂,古朴典雅,</p><p>突显中国古典宫廷式的风格。</p><p>这主要是1936年间旅美邑侨捐建的高中部校舍</p><p>旅美邑侨捐建高中校舍的纪念牌坊,</p><p>上面刻有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题词。</p><p><br></p><p>座落在牌坊不远处,有一座别致的小凉亭,</p><p>外部形态颇有圆顶罗马建筑的特点,</p><p>亭子的色彩跟周围的植物相得益彰,</p><p>亭子造型跟图书馆相互辉映。</p><p>据介绍,有一年,林森的同族后人,时任福建省政协委员 . 香港港东狮子会前会长林铭森先生来校参观,</p><p>见到记念牌坊上的题词居然是他的叔祖林森所题,</p><p>大为惊喜,遂立此亭,以示纪念,故名 " 林森亭 ”。</p> <p>学校还有一批传统的建筑,</p><p>那就是旧的宿舍楼,曾经住过游击训练班,</p><p>经过抗日战争的血腥洗礼,</p><p>但是它仍然屹立。</p><p>楼舍大门的顶部呈半弧形,</p><p>像凡尔赛宫的窗户,</p><p>门的边上还有精致的雕花,</p><p>跟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相一致。</p> <p>台中到处绿树成荫,</p><p>整个校园仿佛被绿色所笼罩,生机勃勃。</p><p>红墙绿瓦的建筑群、精致的小亭、欧洲风格的喷水池,衬托着“庭院式布局的教学楼,显得气势恢宏且古朴宁静,</p><p>树木郁郁葱葱,书香氤氲,</p><p>让学子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p> <p>这座百年老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p><p>经历过战争,见证了新生,记录着复兴,</p><p>织就出一幅丰厚的人文画卷,</p><p>陈列着古今中外建筑艺术风貌,</p><p>沉淀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p><p>如果你有时间,</p><p>一定要到这所学校里走一走,</p><p>因为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推荐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