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一刻来临~2070年与已故妈妈相见》—我原创的赛斯理念画

李斓(拒私聊)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 丙烯版 (约67厘米X1米3?原画在天津家里,刚发现没标尺寸,所以只好估计了😊)</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当那一刻来临--2070年》,提到2070年,是因为妈妈去世后不久,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我妈都在一个盘旋的山路上,只不过她在靠下的山路,我在靠上的路,梦里见她扬起头跟我说:“我们2070年聚首!”当时梦里还在笑妈妈用“聚首”这么文艺的词儿.......醒来一想,妈妈这既是告知了我的死期,也是一种美好祝福,因为那时我已经107岁……足够了……实际上本人向来不追求长寿,只希望晚年到死都能自理、死得很好没痛苦.....就像妈妈那样,说走就走了,这是一种福气……</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这幅画缘于那个梦的启发.....</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妈妈于凌晨突然死亡前的下午,还在院子里散步、与邻居聊天……所以亲人这种突然的消失,对于之前向死而没什么思考的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沉重的(细节略去).....</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它导致我开始认真地、不断地思考死亡是什么?也导致我去研读能思考上述问题的一些书......</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冥冥之中,是过世妈妈的指引吧?在某天寻找母亲的一张照片时,在一个文件里发现了多年前存下的“赛斯资料”里的《时空之外》(又名《灵魂永生》),那时下载后看不进去,就放下了……而时过境迁,当我再次去读,内在深不见底的伤痛和失落的大洞,突然被撒进一抹阳光☀️……</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从此一直在读赛斯资料的几本书,也引发了我用绘画,去表现所谓活人与所谓死人关系的很多灵感……就像这幅《当那一刻来临》。</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是彩铅版《当那一刻来临》,尺寸与丙烯版相同。</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此画画的是,我想象自己百年后,见到妈妈时的场景,原创,详细解释请参看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60e590102ws7n.html</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以下解释取自我微博置顶:</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因这幅画是在涂鸦过程中,收到的写作《梵高画传》书合同......我与梵高一样,是个神秘主义者,且在接到合同后,用灵摆问了很多问题,其中一点结论是,梵高与我妈出于同一意识群体,我妈是植物学教授(梵高酷爱收集花卉标本),也画画,风格与文森特有相似之处.....还有在接到合同后的某次冥想时,见到了梵高,蓝绿色的眼睛,比自画像年轻、帅很多......能有幸写《梵高画传》,觉得是妈妈在另外的时空里,与梵高接洽的结果......</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讲另一个灵摆结论:到目前为止,梵高转生过一次,还是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个无名画家,但不穷......最后以80多岁的高龄离开地球)</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于是在绘画时,细节处画进了梵高等一片人物,这个局部图及解释,在天涯论坛的那个链接里.....</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在图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交界处,有把梵高及与他最亲近的几个人都画进去了,以我非常“极品”的笔触~(有提奥、泰斯提格、高更、他表姐、爱他的大姐姐、西恩),曾在天涯开辟过一个帖子,专门介绍这幅画里我笔下的梵高及他的朋友们,链接在此 https://bbs.tianya.cn/m/post-free-5675164-1.shtml?mark_id=999_reallog_mark_ad%253A999%257CWeiboADNatural(帖子中所写的一两篇赏析文,水平一般,后来交给出版社的稿子不是那个,有很大更改,但天涯无法改,就酱了)</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铅笔草稿版,尺寸与彩铅、丙烯相同。原本想直接在上面涂颜料,但很喜欢牛皮纸与铅笔的效果,因此,拿去复印店复印两份,,然后才画了彩铅版和丙烯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简单讲此画的特点是:</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1)整幅画由众多张不同的脸组成:用这种手法体现赛斯哲学中的“大我”、“小我”同时存在的理念,灵魂是永恒的、是多世的、同时存在的。</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2)线条共享: 每一张脸的某部位的线条,都可能是另外一张脸的某个部位的线条 ,用这种画法,想体现赛斯哲学中万物相连的概念~同时也希望表达赛斯资料里的——时空是重叠的、相互穿越的的理念。</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3) 没有透视和中心点:我这种涂鸦也可以不叫画,可算是一种语言、 一种独创的文字, 因为传统绘画中强调的透视 、中心点等等要素, 我的画都忽略了。</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4)采用的这种画法,自己感觉很适合表达人的内在,也就是肉眼看不到的部分,我已经画了的、即将画的、最想画出的,几乎都是那个部分。因为以赛斯的理念,人身及肉眼能看到的一切,不过是灵魂的表达,最璀璨的东西在灵魂部分里……</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另,我在境外注册有一个博客,不用翻墙,专门贴我的画,链接在此:https://lilan55555.wordpress.com/</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铅笔版。去图片社扫描成大像素电子版,这回能看得很清楚了。而画成彩色的,都不用扫描,那个相机拍就很热闹,铅笔版的必须扫描,否则很难看清楚。😊</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局部及详细解释绘画过程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60e590102ws7n.html 图片社里的员工围着此画看了半天,我兴致昂扬地给他们讲,他们啧啧称奇.....结果到付钱时发现木有带钱包.....</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补三个趣事:</p><p class="ql-block">(1)下图是我想放在《梵高画传》作者介绍里的,但被出版社否了,用的是另一张比较正常的作者照......🤪</p><p class="ql-block">(2)1888年梵高坐车离开巴黎,在大雪天里走了十天(梵高纯步行走了10天,是因为当时的公共马车不让他上车,理由是这斯携带了太多行李,都是画具之类的……加上穿得破衣烂衫,马车上空间确实也太小😂)来到阿尔的拉马丁广场,时间时2月20日.....自此,他在阿尔的画于100多年后风靡世界,那里是他的福地(即便生前不是)。</p><p class="ql-block">而2月20日,是我的生日,在此时空里,能为他写传记的文人,十个手指头大概能数过来,我与文森特一定有缘......不是高攀,在灵魂界不分高低贵贱,不论活着还是死后,一切平等🌹</p><p class="ql-block">(3)去年11月赴美时,特地带了《梵高画传》的稿子出发的(放一国产U盘里),但当书出版后,按照早先计划好的,想在网上把没进入纸书的部分都贴出来(美篇这里正在每天更新),结果但是然而!当打开优盘时,一切都是乱码.....曾为此感到很挫败,也跑到邮箱去找发给出版社的“已发送邮件”,可很多就是找不到了.....就在我硬着头皮要麻烦出版社传稿件时,忽然在妈妈的QQ微云盘里找到完整的稿件......我至今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存入老娘QQ账号里的,原稿至今都在天津另一电脑里.....妈妈一直在保佑我啊😇</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前几年出版的书,里面有大量我妈的画作图片,那些画感动了中国摄影出版社的编辑,在彼此陌生的情况下,在网上取得联系、一起努力出版了那本书《民国闺秀画像中的家国—仨小宅们里的大历史》</p><p class="ql-block">附《新闻周刊》对此书的报道:</p><p class="ql-block">她是民国闺秀,75岁开始画画,“像是换了一种人间”🔗https://m.sohu.com/a/217824013_220095/?pvid=000115_3w_a&amp;strategyid=00014</p><p class="ql-block">(文中附有多张妈妈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在母亲离世后画的第一幅画(其实真正的第一幅是再下面的铅笔版),这是复印后用彩铅上色,尺寸约70X70。</p><p class="ql-block">太想她了,不做点什么以当时的状态,我会垮掉的……</p><p class="ql-block">下图:《妈妈花开》根据一张照片发挥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铅笔版,由于第一次画(小学时在政治课上画过几幅铅笔画,被老师请家长,从此没再碰过画笔)……结果画到一半时,才发现纸不够,接了一节😅.....</p><p class="ql-block">当时以为就画一幅,用来纪念,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画了下来,详情见🔗https://www.meipian.cn/rze27sy?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14223899&amp;v=6.5.0(美篇也已加精🌹),那里还附了我很多幅画,几乎都是与我妈有关的.....这让我解脱了很多.....</p><p class="ql-block">当时手里没绘画专用纸,只有一卷牛皮纸,于是就用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今年出版的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