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共产主义大食堂印记。。

老锵

<p class="ql-block">1959~1961是中国人民难忘的三年,好像没有感觉到啥“自然灾害”,但确实是艰难的三年。如果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词形容,那可以用“饥荒”表达。。</p><p class="ql-block">一个甲子前的年代,1958~1962年,我的小学岁月,是在我父母支边的青海西宁度过的,包含了整个那特别的年头。</p><p class="ql-block">1958年“大跃进”年代,父母接我到西宁上学。赶上了“共产主义”吃食堂的尾巴,八岁小孩的感觉很欢乐。印象留下的是,八仙桌要排到食堂外场地上。桌挨桌、人挨人,大人小孩全上桌,共产主义哈。。省邮电管理局机关的大食堂更没话说,吃的啥不记得了,反正啥都有,满桌,管饱。吃了还能带(是不是优待小孩不记得了)印象最深的是,我特别喜欢那里的大包子,可能我在上海从来没吃到过。大个、皮薄,馅足,啥鸡蛋、粉条,韭菜啥都有,真好吃。大师傅给几个带回家,冷了火炉上烤着吃,香!</p><p class="ql-block">这是1958年留下印象最深的记忆,也是唯一的。还有就是随时伴随着的“社会主义好”歌曲声,耳熟能详、广播中反复播放。</p><p class="ql-block">我是秋季到西宁上的小学,金色的秋天真不错。但好景不长,58年大跃进的寒冬很快就来临了,1959“国庆十周年”,青海高原迎来那灾难的第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