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从秦堰楼的顶楼一直下楼到底层,从底层走出去就是我刚才来这里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 我原路返回到堰功亭三岔路口。</p><p class="ql-block"> 过石桥,向东,上坡,走向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 过石桥后走不远就到了“二王庙”的后门,进入后门就是二王庙的后殿。</p><p class="ql-block"> 后殿有老君殿、太极殿等殿宇。</p><p class="ql-block"> 我对后殿殿宇逐一参观之后,从后殿由北问南,沿石梯而下,经二殿、大殿、灵祖殿、三官殿、庙门,一边游览一边下山,最后下到了山下的大路上。</p><p class="ql-block"> 我还想参观玉垒阁。</p><p class="ql-block"> 经询问方知,欲去玉垒阁,还需重新登山,再进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 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二王庙东苑在山下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西苑紧邻在东苑之西。</p><p class="ql-block"> 二王庙的建筑由南向北、从低到高逐级展布。</p><p class="ql-block"> 西苑南端有一个东西走向的高台,二王庙的庙门就建在这个高台之上。</p><p class="ql-block"> 高台有东、西两个入口。</p><p class="ql-block"> 东入口是建在在二十余级石梯之上的一个牌楼,牌楼门额“功施万禩”。</p><p class="ql-block"> 禩同祀,指“祭祀”或“久远的年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功施万禩乃“施功于万年”,即“功在万年”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入口是“玉垒仙都”牌楼,也建造在二十余级石梯之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功施万禩”牌楼与“玉垒仙都”牌楼,一东一西,相互对望。</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两个牌楼之间,南面有一排店铺,北面就是二王庙的庙门。</p> <p class="ql-block"> 进入庙门,又有一个三重飞檐牌坊“泽濩两渠”。</p> <p class="ql-block"> “泽濩两渠”牌楼之后还有一个牌楼,匾上的题字为“金堤重镇”。</p><p class="ql-block"> 金堤指堤堰坚固如金。</p> <p class="ql-block"> 进牌楼门,上数十石阶,有“三官殿”立于前面。</p><p class="ql-block"> 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p><p class="ql-block"> 正中供奉“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左侧供奉“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右侧供奉“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总主水府。</p> <p class="ql-block"> 在金字匾额“三官殿”上方悬挂有“法垂六字”匾。</p><p class="ql-block"> “法垂六字”即“深淘滩,低作堰”。</p><p class="ql-block"> 千古都江堰的神奇奥秘全在这六字中间,所以古人代代相传,称为“法垂六字”。</p><p class="ql-block"> 在下面红墙上,镌刻着李冰的治水格言。</p><p class="ql-block"> 有八字格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还有治水“三字经”。</p> <p class="ql-block"> 从三官殿左拐,继续向上攀登台阶,来到灵祖殿。</p><p class="ql-block"> 灵祖殿供奉护法神王灵祖,又称“王灵官”,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p> <p class="ql-block"> 灵祖殿另一侧供奉着对大修都江堰有杰出贡献的清光绪四川总督丁宝桢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二王庙大殿正门。</p><p class="ql-block"> 二王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二郎神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p><p class="ql-block"> 正殿正门上的“二王庙”三个字是冯玉祥将军于民国三十年二月亲题,左右另有对联:“万顷波光归稼穑,四山云气傈蛟龙”。</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庙貌巍峨”的横匾,旁边的楹联是:“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对李冰父子及其兴修水利的功绩,做了高度的赞颂和评价。</p> 正门对面的照壁上有邓小平提写的“造福万代”四个大字。 二王庙大殿的横檐上悬挂着很多金色题字匾额。<div> 大殿中间悬“利济斯民”、“利济全川”匾,供奉“二郎神”像。</div><div> 据说李冰只有女儿没有儿子。</div><div> 李冰治水之举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派遣二郎神杨戬下界化身为“二郎”,作为李冰的儿子,协助李冰兴修水利工程。</div><div> 唐宋以来,直至清代,历代对李冰和二郎皆有“王”的封赐,并立庙以祀之,“二王庙”由此得名。</div><div> 二郎神虽然是儿子,但他是神,因此,一千多年来长期雄踞大殿,其父李冰只能长期二殿配享。</div> 二郎神的哮天犬神兽铜像蹲在大殿殿前,它的憨厚忠诚深得游客喜爱,被摸得通身金黄透亮。 大殿对面是二王庙古戏台,与大殿正门合二为一,造型优美,结构独特,驰名中外。<div>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王庙庙会,相传这一天是二郎神生日,两日后为李冰生日,这里就是庙会演出的地方。</div> 大殿西侧是财神殿。 大殿东侧是二王庙道观陈列室。 大殿院内还有“斋堂”。 大殿上面就是二殿。<div> 与大殿一样,在二殿的横檐上也悬挂着很多金色大字的题字匾额。</div><div> 在正中“奕世戴德”匾下方供奉有李冰夫妇神像。</div> 二殿供奉李冰及夫人神像,神像上方有“功垂不朽”四个金色大字。<div> 当代作家余秋雨在他的散文《都江堰》中写道:</div><div> “都江堰造就了蜀中天府之国,成就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业,造就了蜀中无数风流人物,也为后世今生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物质精神财富。”</div><div>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div><div> “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div><div>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div> 我离开二殿,拾级而上,到了二王庙的后殿。 下图一楼是“老君殿”,二楼是“太极殿”,位于后殿最西端,紧靠二王庙的后门。 老君殿正中供奉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之一。 太上老君左侧供奉北极紫薇大帝,再左侧供奉日宫天子太阳帝君。 太上老君右侧供奉南极长生大帝即“南极仙翁”,再右侧供奉月府皇后太阴元君。 下图是后殿中的慈航殿,供奉“慈航普度天尊”。 我出二王庙,往东,上坡,走向都江堰景区的最高峰“玉垒阁”。 路边有一个休息亭,横额书“栖霞”二字。 途经龙王殿。<div> 龙王殿供奉“水府东海龙王”,殿上方有“名山古刹”四字。</div> 一路上坡,走走歇歇,来到了“步云廊扶梯下站”。<div> 要到玉垒阁,必须先乘步云廊电动扶梯。</div><div> 在这里可以购扶梯票,往返每人40元,老人半价20元。</div><div> 但是,购票后还需走一小段上坡路才能乘坐扶梯。</div> 都江堰景区又有一个出入口,紧邻步云廊扶梯下站北侧。<div> 从出入口走出去,是通向都江堰市区的公路。</div><div> 回头看,出入口的门洞上方有“玉垒山”三个大字。</div><div> 都江堰景区一共有五个出入口,除正门外,还有西关、玉垒山、二王庙、秦堰楼等出入口。</div><div> 玉垒山、二王庙、秦堰楼这三个出入口由东向西,依次分布在通向市区的这条公路南侧。</div> 玉垒山出入口东侧有一个“二王庙宾馆”。 玉垒山步云廊扶梯倚山而建,是全国第一条歇山式古建筑长廊覆盖的观光扶梯,全长128米,上下高差56米。 扶梯有上下两段。 出扶梯上站后回头看,上站为二重檐亭阁,阁的上方有“妙趣天成”四字。 出扶梯上站后还要继续上坡。 再沿城墙走一段路。 就来到一个观景亭叫“拂云亭”。 拂云亭 拂云亭亭柱上有对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div> 对联出自唐代杜甫的诗《登楼》。</div><div> 意思是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div> 玉垒阁到了。 玉垒阁凌河汉之浩渺,接九天之浮云,雄浑巍峨。 玉垒阁的西南角有青铜雕塑“李冰巡江像”。 李冰巡江像 玉垒阁共六层,高44.4米,顶楼正中有一口大钟。 玉垒阁矗立于玉垒山之巅,为都江堰景区的最高点。<div> 登高远望,可见江山壮丽,秀美如画。</div><div> 难怪诗人杜甫在他的诗句里盛赞都江堰“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织川西锦绣图”。</div> 从玉垒阁顶楼俯瞰我走过的上山之路。 登玉垒阁顶楼,向东俯瞰都江堰市区全景。 视频. 从玉垒阁顶楼向北俯瞰,安澜索桥、百丈堤、二王庙以及通往玉垒阁的道路,依次呈现。 登玉垒阁顶楼向南向西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一览无余。 向西看,整个金刚堤及其周围风光,远处山峰,尽收眼底。 向南远眺,不仅仅是金刚堤和人字堤周围风光,甚至于岷江下游的青城山大桥,以及青城山的群山风貌,都看得清清楚楚。<div> 秦堰楼和玉垒阁都是登高俯瞰全景的好地方,他们也各有其特点。</div><div> 从秦堰楼看离堆周围风光要比玉垒阁更加清楚,而从玉垒阁看岷江下游风光和青城山群峰,却又比秦堰楼更胜一筹。</div><div> 从玉垒阁可以俯览都江堰市市区全貌,这也是玉垒阁的优势。</div> 我从玉垒阁原路返回,经二王庙下到了山下的大路上,再沿着松茂古道由北向南走向西关出口。<div> 途经丁公祠旧址。</div><div> 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期间,曾经大修和维护都江堰。</div><div> 灌区百姓深感丁宝桢的厚德,他死后,万众奔走,挥泪集资,在二王庙侧建起了一座丁公祠祭祀。</div><div> 现在,丁公祠不知毁于何时,但祠前那副对联却长留世人心中:“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div> 从丁公祠旧址继续向南走,到了“禹王宫”。<div> 禹王宫铁将军把门,不能入内参观,只好接着向西关出入口迈进。</div> 路旁一个“时来运转”石碑,祝福过往游客都有好运。 一个简易木门横跨路中,木门上写着“松茂古道”。<div> 其实,从我下山回达山下大路时开始,我就已经走在了松茂古道上。</div> 不断的上坡下坡,终于走到了玉垒关。 玉垒关地势较高,也适宜于观景。<div> 向北可以远眺安澜索桥和百丈堤。</div> 人字堤、飞沙堰,以及连接人字堤与金刚堤八孔公路桥,更是非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沿河有茶社,品茶观景,却也悠闲潇洒。 从宝瓶巷观赏花州栈道和伏龙观。 要想看清楚伏龙观和花州栈道的全貌,希望观赏到宝瓶口和内江流水浪涛汹涌、滚滚东流的宏伟气势,首选之地非宝瓶巷莫属。<br> 沿宝瓶巷一路走来,内江河水始终与你相依相伴,任由你慢慢欣赏。 <div> 从内江下游西望南桥,滚滚江水迎面扑来,四个桥墩形成五孔,撑起长长的桥面。</div><div> 桥面游人熙来攘往,隐约可见。</div><div> 桥之西侧侧面,上有十几个朱色廊柱一字儿排开,两重檐灰瓦屋顶架于廊柱之上。</div><div> 下面朱色之中镶嵌着五个彼此相连的白色圆弧弓形。</div><div> 放眼望去,长长的桥身躺卧于一江碧水之上,横跨绿色两岸,和谐自然,壮丽美观。</div><div> 全文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