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傍晚已近7点半正沿河道行走锻炼呢,接到好友的电话,说是明天邀约去暖水“石头部落”游玩。我们即声应到“好,我们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8点半出发,一行好友分三部车。经过龙头山乡暖水村,从德兴高铁站右侧一条村道进入,到达龙头山乡桂湖村口的古石拱桥—“会源桥”。</p> <p class="ql-block"> 会源桥又名桂湖桥,位于德兴市龙头山乡桂湖村,是江南现存单拱跨度最大的石拱桥。它是一座八字形块石独拱桥,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由村内王氏族长(王姓是桂湖村的主姓,人口最多)决定修建一座石桥。桥身横跨陈坊与西坑两条源头水的汇合处,架于两山之间连接南北。桥南曾是古时的驿道,数里外是座大山,树木茂密;桥北立有石径幢和建桥碑桥东南约2千米处是桂湖村,村内有数十栋清末民初的古宅。会源桥桥面宽阔,拱顶高大,近渎远观,上面每块花岗岩,都有撼人心魄的强大气场。你讶异于他的存在,喟叹他的恢宏端庄仪态万方。建桥初期,这里是德兴县内暖水到李宅的必经之桥,也是德兴通往浙江衢州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 修会源桥还有一段美妙传说故事。传说桂湖村民修桥的诚意感动了上苍,上天大发慈悲三年不涨水,使得建桥能顺利进行。很快桥基建成,然而工匠们走遍方圆几十里却找不到最后的合扰石。村民坚信这是天意,于是来到了少和山上的少和庙祈祷。村民们焚香烧纸、虔诚叩拜却依旧找不来合拢石。</p><p class="ql-block"> 后来,巧遇李宅宗儒村的王姓族长来桂湖作客,他知情后便与桂湖王氏族长一同再去少和庙祈祷。他二人向上天祷告:两村王姓同宗同源无桥过往不便,望上天帮助。二人话音刚落,庙内一不起眼的伙夫说道:“桂湖、宗儒同宗同源,血脉相连,桂湖百姓诚意有佳,二位看我这块板凳石如何?”说完,只见他脚踏祥云随风而去。二位族长再看板凳石,果然是一块好料,质地好,大小适中。族长立刻喊来八个大汉,将石头抬至桥中,“咔”一声,大桥合拢了!</p><p class="ql-block"> 因这合拢石是二位族长巧相逢共同祈祷而得,又因西坑、大源两河水在此交汇,便将这石桥命名为“会源桥”。桥合拢后,工匠们用十八块石碑刻上捐资建桥者名单,立于桥南端,又在桥一侧立了一石经幢雕上龙凤,用来驱邪镇妖。从此,桂湖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诸事吉祥。</p> <p class="ql-block"> 会源桥北面山顶有一座“法华禅寺”,我们沿着山路而上,之前下了小雨山路有些泥泞。沿路不时被远处山间风景驻足,只见不远处群山环抱雨后云雾缭绕的桂湖村,若隐若现的山峰,景色怡人。据村里居民说,若是天气好可以看见远处山峰像是有五个手指一样,称“五指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山的另一面沿着铺有青石板的小路下来到达河岸,河岸原来的小桥没了。此时正好巧遇挖河沙的师傅,师傅说用挖掘机带我们过河,于是有了人生第一次坐挖掘机过河的经历,谢过师傅驱车来到桂湖村。</span></p> <p class="ql-block"> 桂湖村位于龙头山乡东南部,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赣、浙、皖交界处,距离南昌约210公里,距离杭州约380公里,2小时高铁圈辐射皖浙赣大部分地区,距离上海也只有3.5小时高铁车程。地理位置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9.1%,山间潺潺的水声和鸟鸣蛙叫,似画中风景,舒适宜人。桂湖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明清年间桂湖村史鼎盛繁茂时代河东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以制伞闻名,称得上“小苏州”。在桂湖村看百年老宅,看古朴村落留下的历史印记,感受这里带给你悠然的时光。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佬果”就是起源桂湖村。</p> <p class="ql-block"> 来到陈坊村石头部落,现存石屋40余栋,村中可见用石头砌墙的老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叹石屋那特有的建造工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5, 67, 76);"> 这是山村村民的聪明智慧。石头部落现正在改建,路边见停有拉着改造用的石材大货车,货车装满了修建用的石材,村里房屋恢复修建的师傅正在工作。相信石头部落在不远的将来,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各方来客。</span>漫步在石屋与竹林小道间,瞬间沉静在这静谧之中的那一步一情调,德兴母亲河洎水河的源头,清澈见底的河水,碧波荡漾,让人一见倾心。那叫一个悠闲自在。一日的行程结束时,大家也没忘了带上那里的美食“乌佬果”回去给家人品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