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居——郑州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

文点又欣

<p class="ql-block">我国的古代民居北方以山西为最,有乔家大院王家常家等众多大院加上平遥古城,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殊不知在郑州的附近也有毫不逊色的古代明清民居,只不过藏在深闺中,少有人知。今有幸一睹芳容,不禁为之若鹜。从郑州一直西行四十公里,就进入了我们的眼帘——石洞沟村。</p> <p class="ql-block">石洞沟,古称傅岩里。相传古代有圣母骑马过河,行至河中心,水湿马镫,人们就叫它湿镫沟,后来叫成了石洞沟。</p> <p class="ql-block">石洞沟村属于豫中典型的古村落,交通非常便利。石洞沟村与穆沟村、竹园村、杨桥村、乔沟村、白水峪村、许村相邻。石洞沟村三面环山,一面邻水,位于中原之中,是一盆地,盆地中心略高于盆地周边,是典型的“龟地”风水格局。石洞沟村宜居,2013年,河南省地质勘探队物探,石洞沟村地表有1100米至1300米厚的龟型岩石,解开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海外都在晃动,石洞沟村恰逢集日,千余人竟然毫无感觉的秘密。所以石洞沟村民建房从不考虑防震设施。</p> <p class="ql-block">石洞沟村有保存完好的众多明清故居,用的就是版筑的办法。 几千年前,老祖宗发明的技术,荫庇着后人,让他们享受福泽。所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傅姓子孙,唯有虔诚祭祀,以敬先人了。从古民居、古建筑方面来讲,石洞沟村是窑洞、版筑、土坯、鹅卵石、青砖以及钢筋水泥等各种建筑的综合体现,可以称为建筑博物馆。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版筑术可以称为“中国五大发明之一”,也是五大发明之</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进入了冬季古老的树在老房子旁护照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门口有三百年的台阶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门楼,典型的中原明清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保护很好的青瓦古砖房屋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个古村落主要是石头房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石洞沟村是圣人傅说的故乡,也是傅说发明版筑术的地方。从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傅说发明盖房子、筑城墙的版筑技术,到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框架式的水泥浇筑等,都离不开先人傅说的功绩。比如保存完好的京襄城城墙遗址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从建筑发展的角度来讲,石洞沟古村落可以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科学实验以及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现在石洞沟村保留着原始的古建筑,还建了现代建筑。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政府给村里通上天热气。对于施工是很难的。我询问了天热气管道为什么不埋在在地下。施工工人告诉这个古村大部分地下是很坚硬的石头。很难施工,又不准破坏原址。在这天寒地冻的高空作业施工给他们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民站在老房子前看着施工工人在这还冷天气为他们架管道,他们再也不用到山里拾柴火做饭了。今年可以过个暖暖和和的年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石洞沟村保留着原始的古建筑,还建了现代建筑。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村民已经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应该是原貌的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现在村民已经不用出远门在家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在村头看见一个标志:黑虎岭,位于荥阳市西北石洞沟西南3公里处,西临巩义官殿,东临高山寨,面向佛山,山顶有保和寨,高数百米,黑石环立,地势险要,亦为村民避乱之所并系军事要地,创修于隋唐时期,迄今已近千年之久。村里的文化学者傅海明告诉中国搜索说。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现在遗址已经荒废了,是一片荒草,我们没有再前往观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和寨的修建最早隋唐时期,中原战乱,为了防止土匪和官兵骚扰,村民上山避难。山上建有寨门、滚木雷石,土炮。相传,明朝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部队也攻打过山寨。最后一场战争是抗战时期,虎牢关阻击战,国民革命第四集团军96军531团2连驻守黑虎岭保和寨一线阻击日军西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