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作者:徐俊林/美篇编辑:张开喜</h3> 滇西腾冲,昔称腾越,古称滇越,乃“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边陲重镇,是滇西大都会之一,历史上为永昌府(保山)所属。腾冲是地热温泉形成的“热海”与休眠冷却的火山并存的喀斯特地貌,是大地构造中熔炼出来的一块琥珀。 穿越幽深的时空隧道,在悠远而漫长的岁月里,在地球整合过程剧烈碰撞的轰鸣声中,高黎贡山耸起来了。 于是就有了站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向东迈一步,就到了欧亚大陆,向西跨一步,就站在印巴大陆的神奇之举;于是,造就了中国最密集的97座火山群和“热海”,造就了“物种基因库”和“天然植物园”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造就了“高黎贡山母亲”的大型锻铜雕塑:在母亲美丽的头像下,化为峻峭的山体,逐层逐面显现出了从古代的“乘象国”、“马帮文化”到近代的“翡翠城”等数千年的腾冲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文化名人的浮雕群像。这座宏伟的雕塑,寓意高黎贡山孕育了灿烂的腾越文化,腾越文化又为高黎贡山增添了异彩。 可以豪不夸张地说,腾冲是流淌在茫茫林海中、蜿蜒崎岖商贾古道上马帮驮来的一块翡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山奇观</h3> 腾冲火山群是世界奇观。亿万年前,腾冲一带是茫茫大海,由于印度大陆和亚欧大陆漂移撞击,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火山地热奇迹。腾冲是我国最集中、最壮观、最典型的年轻火山地热区,共有火山97座,新生代火山岩流覆盖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相对高差在20—1100米之间。按其形状和成因不同,可分为穹状火山、截顶圆锥状火山、盾状火山、金字塔火山、低平马耳式火山。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火山中,有20多座的喷火口保存较完好,一般呈圆形,直径在60—400米之间。故而腾冲火山群以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分布集中、保存较完整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更加奇特的是,火山和地热“生死共存”、相伴一处的奇特地貌,这是其它地方的火山不可相比的。 腾冲火山的另一奇观——神奇的柱状节理。分布最为集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在黑鱼河约30公里的峡谷里。柱状节理是在火山喷发中,由于岩浆的结晶作用及运动挤压下形成的有规则排列的火山石奇观。 你看,这些石头有的是六棱、有的是五棱、四棱,最大的直径有3米左右,最小的仅有4厘米,它的所在之处均以团队集束型出现,远看像从天而降的一把扇子,如天女散花。这儿的节理,有弧形的、有直线的,规则地排列。由于这儿弯的节理较多,因石头有弯曲,所以才有了现今“曲石”这个地名。 腾冲火山的另一种样式——顺江火山姊妹湖,当地人把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大龙潭”,小的叫“小龙潭”。大小龙潭姊妹湖,位于腾冲西北部的固东镇顺江大西山下,距县城35公里,潭水深10多米,面积20多亩。传说古时候,这儿原是一片丘陵,建有一座女娲庙。庙宇前有一棵古杉树,庙里住一僧、一道和一个教书先生。僧人和道人不学好,常外出拈花惹草,做些偷鸡摸狗的事,为教书先生所痛恨。一日,教书先生正在古杉下午休,恍惚中女娲娘娘飘然而至,说这里马上要变为深潭,要他快走。教书先生惊醒,慌忙离开。霎时间,大雨倾盆,洪水涌出,女娲庙所在处轰然陷落,庙宇、古杉、连同僧、道两人具陷深潭。暴雨过后,日上树梢,教书先生大着胆子回来,只见丘已成潭,碧水明月相映,微波荡漾,一幅天然图画。教书先生为感念女娲,便在潭边又建了座寺庙以报免灾之恩。其实姊妹湖是火山喷发后火口堵塞而形成的火山湖。火口完整,湖水清澈,世之罕见;其真正的原因是独特的低平马耳式火山,火山中低平成深臼状,没有明显的火山锥,而形成的火山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热博物馆——热海</h3> 腾冲热海,是一个神奇迷人的地方。你也许浏览过国内外的火山,造访过国内外的温泉,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很多有火山的地方却没有温泉,很多有温泉的地方却不见火山。腾冲的火山地热相伴而生,规模宏大,景观神奇,是世界上罕见的“生死共存”一处现象。1200万年前,印度大陆和亚欧大陆在这里碰撞接合,造就了举世无双的火山地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级火山地热地质博物馆。 人们常说:“云南温泉甲天下”,这已成为举世公认的评语。来腾冲,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有温泉为你接风洗尘,你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腾冲温泉甲云南”。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全县80多处温泉沸泉群,数以万计泉眼,喷气孔处处喷珠溅玉,吐雾蒸云,组成一道道奇观妙景。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经过考察认为:云南省的水热活动区数量居全国之冠,而腾冲县又居云南之冠。地热温度之高,压力之大,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全县地表天然热流量相当于一年燃烧27万吨标准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腾冲是一座天然的“地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琳琅满目的众多温泉之中,热海是其中的佼佼者。热海属于腾冲地热的中带泉群,位于大盈江支流的澡塘河谷地带,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是云南西部最大的热气田,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地热区,也是旅游度假的最佳风景区。热海的高温高压喷泉、汽泉、沸泉高度集中,涌水量之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14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度以上,整个山谷气浪喧天,烟缭雾绕,使得山色迷离,楼台缥缈。置身热海,犹如人间仙境。热海的地热显示特征有喷气孔、冒气地面、热沸泉、喷泉、热水泉、毒气泉等7种景观。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蛤蟆嘴、热水爆炸、热龙抱柱、美女池、鼓鸣泉、眼镜泉、珍珠泉、怀胎井、大滚锅、醉鸟井等世界奇观。热海的泉水和蒸气中含有碳酸、硅酸盐、氢气、硫化氢、硫磺及其它矿物质,对人体疾病有特殊疗效。通过沐浴、熏蒸、饮用、拨水罐等疗法,可医治风湿病、妇科病、皮肤病、肝胆疾病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50多种疾病,真可谓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年益寿,妙水回春。</p> 林深不知处,鸟鸣山涧中。在一寸光阴流淌之间,你已不知今夕何夕。阳光透过树林缝隙,洒在身上,一呼一吸之间,全是清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球之肾——北海湿地</h3> 撒落在滇西北“极边第一城”的“北海”湿地,是我国首批公布的33个重点湿地保护区之一,是云南省内惟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湿地。那里风光秀美,鲜花常开,自然植被丰富多样,地质结构神奇复杂,无论是旅游观光还是科学考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北海湿地主要由位于海拔两千米左右的北海和青海两个天然湖泊和周围的山坡、田坝等环境构成,总面积24000多亩。北海面积仅690多亩,虽说是海,其实面积不大,也没有大海的那种雄奇凶险。四面环山的湿地长满了一种叫北海兰的植物,形成了一大片厚厚的绿色草甸。当你脚踏软软的湿地“草排船”之上,享受着上下微颤的美好感觉之时;忽然,晚霞中的麻鸟从草丛间惊起,一个点射又落入前面的草丛中,接着顺着水面飞行,掠起一股股浪花,你会想到南宋徐元杰的那首诗:“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可以说,北海湿地是袖珍化的“海”,她如同一位文静的带着几分腼腆的农家少女,深藏在群山之中。也可说她是腾冲97座火山、80多处温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有了她,座座火山、热海犹如有了灵魂,更富有了地球之肾的神韵,使人在震撼中神思遐想...... “北海”湿地最早见诸文字,是360多年前的《徐霞客游记》,以简练的笔法描绘了它的自然风貌:“又峻下二里,有村庐当海子北岸,竹径扶疏,层峦环其后,澄潭映其前……海子大可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如草浮结而成者,亦有溪流贯其第不能起。”记下了他的感受:“余初钾之,欲从芜间涉水,近水面芜土交陷而旁摇动,遂复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魅力名镇——和顺</h3> 腾冲这块神秘、美丽而又丰饶的红土地,掩藏着多少自然的和谐。特别是获2005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的侨乡和顺,更是魅力无穷。<br> 从城区到和顺镇,沿大盈江畔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叠水河上的太极桥。走上太极桥,站在叠水河瀑布的顶端,看,大盈江迤逦而来,到这里猛然跌落;听,水声如万马奔腾……叠水河是大盈江上游的一段,因大盈江由北而南穿过腾冲坝子,在坝子边缘突遇断岩而跌落形成了巨大的中国唯一的城中瀑布,江水从百尺断崖飞流而下,形如银河倒泻,雪花飞落;声若万马奔腾,雷霆轰鸣,使人振奋。这是大自然对腾冲的恩赐,也是游人对叠水河瀑布情有独钟的原因,所以历史上把叠水河瀑布誉为“腾冲第一景”。<br> 向西南行程4公里,转过来凤山麓,使人心胸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景观,尤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独具魅力的“和顺顺和”牌坊大门高大雄伟,四周山峦葱绿,来凤山、马鞍山、老龟坡三座火山锥成鼎足之势,大盈江水从和顺坝子中间蜿蜒穿流而过,在阳光的照射下,形似一条银蛇,鲜活灵动。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古名阳温登,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镇,现有人口6千余。和顺四周被大大小小的火山锥包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发达,地灵人杰,自然风光秀美的村落。一眼望去,全镇民居从东至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连续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房舍、祠堂、林园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镇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有“红土高原一水乡”和“小江南”之美誉。 进村过双虹桥,但见小河绕村而流,河上有两座石拱桥,形如双虹,故名双虹桥。北桥头旁荷花池中的亭子叫“雨洲亭”,是后人为纪念益群中学首位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字雨洲)先生而建的。荷池边的石板路,叫秋农路,以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字秋农)而命名,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腾越州阳温登乡利创兴水述碑》是一块古碑,它记述了明正德末年,被乡人称之为“桥头老爷”的寸玉,从京城“鸿胪寺”告老还乡兴修水利的事迹。他效“黄河九曲”,在和顺坝子中开凿大盈江河道,使良田得以灌溉,又修筑了沿村的这条小河,专为村民生活服务。<br> 双虹桥下、堤岸上古树横卧,河中鸭子戏水,远处洗衣亭中妇女们的嬉笑声、捣衣声随风时断时续……昔人有诗吟和顺:远山莽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陀下,绝胜小苏杭。<br> 走过双虹桥,进入环村道,石板路延伸至村落的每条小巷之中。蜿蜒如带的环村道,用火山石铺筑,石色苍茫,朴实无华。登上迎面的石级,便走进了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其前身是清末和顺的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大门上悬挂的“和顺图书馆”匾额,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的;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是有胡适先生题写的;“文化之津”是李石曾先生题写的。阅览大楼的“和顺图书馆”匾是廖承志副委员长书写的,还有熊庆来、李根源、王云五、周钟岳、龚自知、李曰垓、张天放、艾思奇、钱伟长、艾芜等多人的匾额和题词、致函。<br> 沿绕村而流的小河向西南走去约半小时,就到了刘氏宗祠。宗祠建于清代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至今已近一个半世纪,几经沧桑仍保持着完整的结构。宗祠正前方是集水利和游乐为一体的和顺人工湖,前面是半月形荷塘,塘上筑双孔石桥通达月台,月台上建精美的牌楼式大门。宗祠在过去是属于一族一姓的,但到了现在,其存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族一姓的范畴,而成为展示和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一面。在和顺,还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宗祠、寸氏宗祠、张氏宗祠、贾氏宗祠等。<br> 进入水碓村便是元龙阁。元龙阁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修,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现为道教活动场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隔凡”之间,便步入一个清凉世界:古杉蓊郁,水车嘎嘎,水碓叮咚,水磨、水碾咕辘声声……简直就是古老的世外桃源。<br> 元龙阁前面这潭绿水,还有个来历。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原来并没有现在的这一切;一天,山麓突然涌出一股泉水,汹汹水流顿时淹没了和顺坝子。当地人们以为是“龙神”显现,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接龙”活动,并修筑大堤,蓄水为潭,取名为龙潭,随后又在这龙潭边建起了元龙阁。元龙阁依山而起,由山门、龙王殿、三宫殿、魁星阁、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龙潭边上坡就是艾思奇故居。</h3> 艾思奇(1901-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有“大众哲学家”之称。和顺李氏始祖李赫师在明洪武年间随军由四川戍边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云南辛亥起义元老,曾出任云南护国军秘书长。著名的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讨袁檄言文》就出自他的笔端,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滇南一支笔”,后曾任滇西第一殖边督办,政绩斐然,并有诗文传世。艾思奇的长兄李生庄是一个才华横溢、思想激进的人。上世纪20年代曾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称)攻读西洋哲学,是早期中共地下党员、学生会负责人。30年代随父李曰垓到腾冲任第一殖边督办署秘书,创办腾越女子师范学校、《腾越日报》等,为推动腾冲的新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艾思奇在父兄影响下,自幼就打下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萌发了爱国进步意识。后来到外地求学,赴日本深造,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坚定地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天宇中一颗明亮的新星。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建国后撰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曾作为高等院校的哲学教科书。他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一生胸怀坦荡,刻苦勤奋,实事求是,热情诚恳。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说:“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个好人,也是第二个好人。”蒋介石的高级顾问马壁有诗等赞道:“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犹输仰令名。” “艾思奇纪念馆”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撰,二门悬挂着《求是》杂志总编王天玺写的“艾思奇故居”匾额,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阳台石栏上刻着李曰垓的对联:“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很有哲理。楼上有艾思奇生平事迹展,楼下有艾思奇部分手稿和用品展,休息室内挂着许多名人题词。故居是艾思奇亲属捐赠给国家,经过多次整修,现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p class="ql-block"> 和顺是个依山面水建的山寨,明代寸、刘、贾五姓的祖先到这里屯田戍边,安营扎寨,以后又有张、杨、赵、许、钏等姓进入。各姓分族而居,相融相存,形成了依山势自上而下建造的许多巷道。每个巷道都设有一个总大门,就是古代所称的闾门,闾门之上题有如“说理敦诗”、“古处同敦”、“兴仁讲让”、“人物咸熙”、“俗美风淳”等题词,无处不折射出传统诗书礼仪的道德观念。每条巷道都是用火山石铺成,中间有一股比较平整的石板路,乡人称之为“灯芯石”,是专门为老人、妇女修的。不论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只要遇到老年人、妇女,就得让出“灯芯石”,它是和顺尊老爱幼的一种美德。“闾门”对面建月台,种植椿树、香樟之类的长青树,树下设有石桌、石凳,供人乘凉休息。月台外沿还筑有照壁,以“遮蔽风水”。独具魅力的和顺,是一方古色古香的天地。这里有远古的呼唤,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有浓郁江南水乡文化的特色。古老的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与外来的南亚文明碰撞融汇,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宽容。和顺之所以能在全国近两万个古镇中脱颖而出,战胜156个对手,成为魅力名镇之榜首,靠的是六大魅力——和顺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二战史迪威公路及中国走向南亚的第一镇;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交流的窗口;是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是碧水清山环抱的旅游休闲胜地;最令人感动的魅力是6000多居民和谐共存,处处展现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古镇!景色秀美的古镇!生动和谐的古镇!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充满生机活力的古镇!难怪诗人笔下描绘为“和顺人家图画中”:</p><p class="ql-block"> 远山经雨翠重重,叠水声喧万树风。</p><p class="ql-block"> 路转双桥通胜地,村环一水似长虹。</p><p class="ql-block"> 短堤杨柳含烟绿,隔岸荷花映日红。</p><p class="ql-block"> 行过坡陀回首望,人家尽在画图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