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教师而言,教研课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增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三年级语文组在组长俞广春老师的组织下,于2020年12月18日到三(1)班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由我执教《灰雀》一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灰雀》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p><p class="ql-block">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我选上这篇课文,主要是想让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教给学生读书勾画的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p> <p class="ql-block"> 我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同时通过让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引导学生揭示出本课主旨——爱的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完成情感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列宁还是小男孩,都离不开“爱”的情感。这一环节,我想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由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情感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教后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在指导读第一自然段时用时太多,学生对课文还不是很熟,我想如果将识字和课文穿插在一起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不然学生读起来不够流利,用时较长,效果不是很理想。 </p><p class="ql-block"> 年级组老师们的点评——黄婷:教学环节紧凑,课堂上善于启发,对学生读课文有比较大的帮助。江解萍: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覃雪桃:善于鼓励学生,语言亲切,注意及时表扬学生。江彩琴:在落实三维目标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落实得比较好,但是朗读这块还需要加强指导。俞广春: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邓玉翠: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及课件针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的过程。教研课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融合,它能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相信在此次的教研课后,</span>我们年级组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再上一个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图片:俞广春</p><p class="ql-block">编辑:肖艳芳</p><p class="ql-block">审核:三年级语文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