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话说从前,我村开基祖公生有三子,长文虎,次文鹏(后被称为上房)、三文凤(后被称为下房)三公。文鹏、文凤二公即将步入中老年时,相约巡山觅得两处风水宝地,以作百年归寿后的归宿,兄弟俩立下约定,在两处各栽一株竹子,待竹子发芽后由长兄先选....... </p><p> 兄鹏公忠厚直爽,弟凤公则机灵点子多,竹子栽下后,鹏公就放下忙别的事了,而凤公则每天抽空去看看。某日,凤公发现他心仪的叫“山口”的位置竹子发了很多芽,又过多日,另一处叫“冲里”位置的那一棵竹子才开始发芽且芽尖还少,他料定兄长一定会选择多竹芽的那处,就耍滑头,在约定日之前把两株竹子给互换移栽了!到了约定之日,兄弟俩一起去看竹子的长势,发现冲里的竹子竹芽很多,而另一处山口的竹子竹芽很少,却长出了叶子。鹏公也果如其料的选了嫩竹芽多的冲里那一处,凤公会心一笑,说了几句赞誉兄长有眼光的好话,俩兄弟有说有笑,乐呵呵的返回家中,两兄弟自然又少不了喝上几杯小酒...... </p><p> 若干年后,下房的后人如竹芽的预示一样,真正的枝繁叶茂,人丁越来越盛旺!而上房的后人,人口繁养就相对慢了很多,相比下房少了几倍。但是,话又说回来,上房的后人却后发先秀,在耕读传家、人才的培养上,成绩比下房胜出很多,曾于清末民初考取了一个秀才。而他的后代,也于民国初期有一人官至县长。再其后多年,跃出龙门的,也是上房后人居多,这是大窝宗亲们众所皆知的一段历史。也正因此形成了我村“发孙发秀”的典故,意即:上房后起之秀,人才辈出;下房开枝散叶、子孙绵长。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如有错漏请本村宗亲包涵)</p><p> 历史告诉我们,大窝村的叔侄兄弟,不论是上房的后人也好,亦或下房的后人也好,都是必富公的后代,都是轩公的后裔,都是一家人。寄望我们这枝李氏后人能枝繁叶茂,子孙绵长、人才辈出。不负晟公名望!借力伟大时代,迎头赶上,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贡献大窝力量!让古村、新人唤发新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