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回眸 再忆芳华

作者 军人后代 粟玲

<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往事依稀,50年弹指间,刹那芳华尽,50年前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随县高炮七十一师,现在我们已从当年的小姑娘、小女兵,进入花甲之年,即将迈进古稀,忆往昔峥嵘岁月,倍加珍惜这军旅生涯缘分,感恩缘分让我们相遇,亦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逢,愿我们青春岁月情怀永驻,友情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是以高炮七十一师71年参军入伍的卫生科、和师宣传队的女兵为题材。</p> <p>  1970年10月,我刚15岁,因为没有自己远离过家门,甚至连火车票该如何买都不知道,父亲让警卫员送我去随县当兵,记得那年我到随县的第一印象,看到的就是这个闷罐子车,时间是半夜1点多钟,我很好奇也很兴奋,看见车站站台上停着一辆辆军车,车身上盖着伪装网,新兵们在各团接兵的负责人指挥下,就是从这闷罐子车上下来,然后分配到各团。</p> <p class="ql-block">  当我随着接兵的车去往部队时,看到车窗外一片片的松树林,让我想起了电影英雄儿女里的镜头,尽管我从小是在军营里长大,但野战军是什么样没见过,我的认知还停留在电影里面的画面,心里还是感到兴奋,尤其是看到营房建在山丘之中,旁边是一片片松树林,心里觉得这下我可真正到了野战部队,甚至多少年后去上学,还跟那些机关来的战友说,我们几个可是来自野战军的,意思好像是机关兵不算是真正的兵,只有在野战军里待过,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兵。</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花季在军营,我们的青春在军营,我们的奉献在军营,我们的幸福在军营,走过春秋和冬夏,走过雨雪走过风,时光流逝催人老,如今芳华无处寻,可那面鲜红的军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1970年底至1971年初,七十一师共招了21名女兵,其中有14名分在师卫生科,师部为普及样板戏,特招了7名分在了师宣传队,虽然她们在宣传队,但宣传队一解散就在卫生科工作,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在卫生科工作的,转业后都改了行从政了,相反宣传队的转业后大半都从医了。</p> <p>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师医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们人生扬帆起航的地方,我们在这初步学到了医学基础,这是我们芳华岁月无私奉献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逐步成长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成为军营里最美丽的天使,这是我们深情眷恋终身难忘的地方,这里培养了我们,很多人成为了医院的骨干,还有很多人从这里走出去,到了更重要的地方。</span></p> <p>  第一次参加野营拉练,刚当兵时听说我们师要派去参加抗美援越,那时几乎每天不定时的就紧急集合,只要集合号一吹除了打好自己的背包,就是每人负责把三个药箱装上车,那药箱可不是小药箱,跟装弹药的箱子一样大,对我们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来说搬起来还是很吃力的,但大家还是不甘落后咬牙坚持,好在我们是炮兵,野营拉练坐车不用步行。</p> <p>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野营拉练,在河南确山竹沟,大家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p> <p>  当兵时我们才十五六岁,那一年分在卫生科的13名女兵、3名男兵,最大的18岁,最小的13岁,参军到部队,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穿的是65式军装,那是我们那一代人青涩的年代,纯洁的目光,带着稚气,清新自然,永远带着笑容,永远阳光灿烂。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骄傲。</p><p> 军人、至高无上!军人、人生的骄傲!军人、当兵人永远的珍藏心中。</p><p><br></p> <p>  刘幼英71年兵,是我们这批兵中的佼佼者,后调武汉军区总医院任副院长</p> <p>王申明71年兵,卫生科文书</p> <p>胡安林71年的兵,在师卫生科医疗所工作,复员后在河南安阳</p> <p>  徐静71年兵,在师卫生科药房工作,后来又调信阳765医院和海南,现定居在海南。</p> <p class="ql-block">  粟玲1971兵,先后在药房、门诊、防化、卫生所工作,从军医学校毕业分到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后来转业在北京市工商局工作</p> <p>喻传荣71年的兵,卫生科化验员,转业后在武汉工作。</p> <p>雷千递71年的兵,在防化室和卫生所工作,上学后分767医院工作。转业后在武汉工作。</p> <p class="ql-block">王先梅71年的兵,在卫生科药房和医疗所工作。曾任医疗所护士长,转业后在河南安阳工作</p> <p>王会泽71年兵,在医疗所工作,转业后在山东德州</p> <p>徐卫红71年的兵,在医疗所工作,军医学校毕业后分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转业后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p> <p>朱白兰是名才女,写的一手好字,会外语、文章也写的不错,在医疗所、卫生所工作,复员后在湖北省委工作。</p> <p>姬建华71的兵,当兵时年龄最小只有13岁,大家都叫她姬嘎子,在医疗所工作,军医学校毕业后分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p> <p>荆亚茹71兵,在卫生科和卫生所工作,现在陕西西安</p> <p>  李志霞71年兵在医疗所工作,转业后在河北保定。</p> <p>毕德惠在门诊工作,复员后在湖北省第一医院工作。</p> <p class="ql-block">  廖志军71年的兵,在卫生科门诊工作,军医学校毕业后,分在766医院。</p> <p>  王先梅是这批兵最能干的,参军前在家就是妇女队长,参军后一样的泼辣,不论干什么样样冲在前面,总之我是自叹不如啊。😁😁,。</p> <p>  代竹均71年兵,是七十一师宣传队主力,是沙家浜里沙奶奶和杜鹃山里柯香的扮演者,复员后在武汉长江大酒店任总经理。</p> <p>  田泽荣71年兵,在宣传队担任独唱演员,有着一副甜美的歌喉,当时宣传队的驻地就在卫生科旁边,我经常可以听她在那练唱,我的记性很好,现在也能哼出她唱的那首歌。</p> <p>邹慧萍71年的兵,在宣传队和卫生科工作,复员后在河南南阳工作。</p> <p class="ql-block">孟庆华71年的兵,在样板戏(红灯记)里扮演李铁梅,宣传队解散后就在电影队工作,后来调师医院工作。转业后在郑州工作。</p> <p>李伟莉71年兵,舞蹈基础非常不错,入伍前是河南南阳歌舞团(白毛女)中白毛的扮演者,在(沂蒙颂)里扮演过英嫂,在宣传队主要是舞蹈,宣传队解散就在卫生科工作,复员后在河南南阳工作。</p> <p>翁春华71年的兵,在(智取威虎山)里扮演小常宝,她住要是在宣传队和电影队工作,复员后在湖北省梨园医院工作。</p> <p>王莉71的兵,先后在宣传队和卫生科工作,在(沙家浜)里扮演过阿庆嫂,转业后在武汉税务局工作。</p> <p>姬戈萍71年的兵,刚当兵时在卫生科医疗所工作,后来调师宣传队工作,复员后在武汉工作。</p> <p>  救护车是部队抢救病号不可缺少的工具。</p> <p>  一个小药箱,当年就是背着它去巡诊,凡是有篮球比赛,慰问团演出,野营拉练,总之只要有需要背着它就出发。</p> <p>朱白兰在卫生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部队除了固定的放电影之外,业余时间就是种菜地,当时部队流行一帮一一对红的谈心,也就互相指出对方不足的地方,便于进步,当地老百姓还调侃,说部队的一个怪事,男的和男的谈恋爱,女的和女的谈恋爱,可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王牌部队的电视剧,里面有一段是反映越战,男兵们要上前线,女兵们抱住男兵说,我们就是要一帮一、一对红,我想现在的导演难道都不尊重历史吗,真是有辱斯文部队,70年代人民的思想还挺保守的,更不用说拥抱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就是晚上吃完饭大家就抢着粪桶,浇水种菜,这也是体现一个人表现的好坏问题,不然就影响到入党提干问题,直到好多年后,我毕业分到了总医院,到了大城市,第一个感觉就是我再也不用出操了、种菜了,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爽了。😁😁😁</p> <p class="ql-block">  不管年龄多大,参军就成了大人,部队就是个大学校,艰苦奋斗是传统,丰衣足食靠大家,部队一天0.45的伙食费,想改善伙食就种菜地,一担粪水挑不动,咬紧牙关憋红脸,被人讥笑不算啥,天天下班抢粪桶,为的是磨砺进步大。</p> <p class="ql-block">粟玲在卫生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瑜传荣</p> <p>  战友是什么?战友是一种军旅的情愫,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感受。战友也是一解甲后的眷恋,脱下军装的人,想当年,我们一群15、6岁的孩子,怀揣梦想来到军营,大家一起疯过、乐过、闹过,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碗碰碗,在一张铺上睡觉头挨头,大家不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情如同胞姐妹,梦回当年军营,甜蜜不断涌心头,让我们的部队情节绵绵,一生一世情相连。</p><p> 现在经常聚会时谈到,虽然大家在一起的那几年时间很短暂,后来又经过上学、调动、转业等,中间也经历了不少变化认识了不少人,可现在谈起来,中间很多事和人都记不起来了,记忆中只有最初当兵的战友,这就是战友情。</p><p><br></p><p><br></p><p><br></p> <p>  卫生科的部分女兵</p> <p>粟玲与徐卫红</p> <p>孟庆华、代竹均、邹慧萍、田泽荣</p> <p>徐静与姜先桂</p> <p>随县溳水大桥,当时部队没有什么好景,几乎人人都在大桥旁边拍过照,其次就是烈士陵园。</p> <p>现在的大桥已拆除,听说是要重新修建,但这座大桥给71师的兵,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是当年每个兵照相的最好风景地。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张大桥旁的照片。</p> <p>大桥情怀</p> <p>  赵慧、朱白兰、粟玲</p> <p>朱白兰与赵慧</p> <p>姬戈萍、徐卫红、粟玲,这是71年为参加师里组织的八一汇演,师后勤临时成立一个宣传队,参加演出的人大部分是来自在农场劳动的一批大学生,只有我们三人是军人。</p> <p class="ql-block">  李志霞等与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高武盒合影</p> <p>徐静、毕德惠、喻传荣</p> <p>徐静、余传荣、刘凤琴</p> <p>赵慧、朱白兰、粟玲</p> <p>孟庆华与胡青</p> <p>粟玲与代竹均</p> <p>赵慧、粟玲</p> <p>王先梅、姬建华</p> <p>孟庆华、邹慧萍</p> <p>  71师宣传队的4位主演</p> <p>照片上的三位都来自河南南阳的老乡。</p> <p>孟庆华、邹慧萍、李伟莉</p> <p>邹慧萍</p> <p>王莉、张莉、翁春华</p> <p>徐静、雷千递、李志霞</p> <p>王先梅、雷千递、王莉</p> <p>粟玲、孟庆华、杜贤华、代竹均</p> <p>翁春华、王莉、张莉,记得刚当兵时被服仓库,有一批越洗越白的老军装,和越洗越白的解放鞋,那时大家为了自己更像老兵,就千方百计的找管仓库的换,当然小女兵是有这个优越的条件喽。</p> <p>翁春华、王莉、姬建华</p> <p>徐静、姬戈萍</p> <p>王先梅、翁春华、王莉</p> <p>药房4姐妹,赵慧、王先梅、粟玲、徐静</p> <p>粟玲与邹慧萍</p> <p>王会泽和王先梅合影,看照片是不是分不清是那个年代的兵了,穿着发白的军装,就像是个老革命。</p> <p>喻传荣、徐静、姬戈萍</p> <p>朱白兰、粟玲、赵慧</p> <p>翁春华、邹慧萍、孟庆华、李伟莉</p> <p>王莉</p> <p>王莉、张莉、翁春华</p> <p>荆亚茹与徐静在信阳</p> <p>张莉、王莉、王会泽</p> <p>三个好朋友相聚在武汉东湖</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在这火红的年代,部队为响应中央号召普及革命样板戏,特地从武汉、河南招了几个特招兵,排演了(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红灯记)(沂蒙颂)片段,虽说当时宣传队的女兵不多,但都是个顶个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眼看到宣传队的印象是,刚穿上军装就去露天电影场看电影,看到宣传队排着队从远处走来,三人一排队伍排的很长,感觉很威武,当年七十一师宣传队的底子好,实力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排演的(智取威虎山),宣传队里有一批河北兵武功都不错,高难度的小翻都能做到,后来有位姓郭的战友还被调到军区胜利文工团。</p> <p class="ql-block">  都说女人一朵花,每一个年龄段,都可以风韵不同,当年的花季少女们,爱的就是这身军装,爱的就是飒爽英姿。</p> <p>  照片上的这些姑娘们,虽然她们岁数不大,也没经过科班训练,但个顶个的都能挑大梁,如(沙家浜)里的沙奶奶,智斗中的阿庆嫂,(杜鹃山)里的柯香,(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中的小常宝,(沂蒙颂)里的英嫂,可见功底扎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部队的大礼堂,虽然现在破烂不堪,但在那个年代却有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就盼着部队放电影,或者看宣传队演节目,如果有省慰问团下来演出就更高兴了,我是最有优越的条件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卫生所的,遇有这种事情,我就背起药箱跟着保健去了,每当晚上结束完卫生所的工作,干部们有家都回去了,我没事就在大礼堂看他们练功、排练 ,再就是看电影队提前放映的小片,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使我后来上了军校适应了好长时间,才慢慢习惯了时不时的集合号子,早上出操、排队吃饭、上课。</p> <p>  这是宣传队的全体女兵</p> <p>当年部队最好的照相景点,就是这座溳水桥,相信很多战友都在这留有照片。</p> <p>孟庆华</p> <p>  这是师后勤宣传队的全体合影</p> <p>邹慧萍</p> <p>李伟莉、孟庆华、邹慧萍</p> <p>铁梅的扮演者,孟庆华</p> <p>邹慧萍</p> <p>野营拉练为当地老百姓演出</p> <p>粟玲在武汉军区军医学校,参加表演的草原女民兵</p> <p>孟庆华、代竹均、田泽荣</p> <p>邹慧萍</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战友,我们把最宝贵的青春韶华献给了军旅,留在了军营,当兵的经历让我们终身受益,光荣永存。</p><p class="ql-block"> 当兵的日子虽然成了昨天,成了历史,成了过眼烟云,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永恒怀念。但是久别重逢时,当兵时的那种朴实和带给彼此心灵上震撼的战友情,就像一坛深藏地窖的老酒,年代越久越有一股浓浓的醇香不时飘散出来,让我们彼此在似醉非醉之间甜甜的的回味!</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小姑娘,现在有的已经当上奶奶或外婆了,含饴弄孙,闲暇时出去参加点社会活动,唱歌跳舞、旅游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但战友情不忘,这几年时不时就聚会一下,大家约着一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国内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珍惜退休后的生活吧,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有约,就会离的很近。</p> <p>  这是宣传队首次在郑州聚会</p> <p>  相聚在河南登封</p> <p>2007年,部分71年卫生科女兵在武汉聚会</p> <p>2013年,师卫生系统首次在随州老部队聚会</p> <p> 2012年,在北京鸟巢</p> <p>在北京鸟巢</p> <p>  在北京国家大剧院</p> <p>宣传队在郑州聚会</p> <p>在海南</p> <p> 2014年,姐几个第一次走出国门,去了***首尔,景福宫。</p> <p>在河北坝上草原。</p> <p>在阿联酋迪拜</p> <p>在迪拜</p> <p>相聚在武汉</p> <p>2016年相聚在武汉</p> <p>2016年在武汉东湖</p> <p>在阿尔山草原</p> <p>在阿尔山</p> <p>2017年在海南</p> <p>参观红旗渠</p> <p>当年在我们这批兵中,唯一的一名男兵,后来成为院长,现在依然作为洪常青给我们指路。</p> <p>姬建华和邹慧萍</p> <p>很荣幸能与许参座合影</p> <p>卫生兵也有放飞自我的时候</p> <p>王莉与粟玲,1971年野营拉练途中,曾在确山靶场,一起学习阿庆嫂,这是重温当年的情景</p> <p>当年我们三个一同分到药房</p> <p>在迪拜帆船酒店</p> <p>  师卫生系统在河南新乡聚会</p> <p>游览三峡</p> <p>在海南</p> <p>在郑州</p> <p>游宜昌三峡大坝</p> <p>2017年在海南</p> <p>看我模仿的像吗?</p> <p>在海南</p> <p>  很荣幸能同刘院长,在海南岛表演长青指路。</p> <p>在郭亮村</p> <p>2018年在日本</p> <p>在喏维真号游轮</p> <p>坐游轮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看这蓝天白云多好啊</p> <p> 2019年在丹东,鸭绿江断桥上</p> <p> 2019年去朝鲜出发前,参观断桥</p> <p>刘大哥是我们进入卫生科,指导我们学习医疗技术老师,这是我们在断桥合影</p> <p>在朝鲜</p> <p>在朝鲜妙香山</p> <p>姐妹俩能在朝鲜平壤合影,是值得纪念的</p> <p>2019年在庐山</p> <p>2019年在庐山</p> <p>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在南阳</p> <p>表演(沙家浜)智斗片段</p> <p class="ql-block">师宣传队聚会</p> <p>师宣传队在武汉聚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