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求学 不负遇见

千里挥手

<p class="ql-block">  大江东流水,一去不复返。弹指一挥间,我们在一起学习培训了七天。对于常年奋战在一线的老师来说,放下课本和学生,走出来聆听大师们的讲座,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每天我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一丝不苟地记笔记,绞尽脑汁地思考,恨不得把专家教授的所有理念都领悟透彻,恨不得把教授专家的所有案例都琢磨清楚,恨不得把教学中遇见每一个疑惑都可以在大师这里找到答案,恨不得拼尽所有,不负这场遇见。</span></p> <p class="ql-block">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学数学问题,谓之“高观点下中学数学”,今天上午来自西南大学的张广祥教授从五个方面给我们例谈了《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1. 数学推理:逻辑与直觉 2. 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到欧拉定理 3. 刘徽的直观构形 4. 广义均值定理 5. 欧拉的数学直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个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当我们对直觉持怀疑态度时,张教授举混酒的例子,一下子此时无声胜有声,茅塞顿开,张教授说,“逻辑直觉”并不复杂,甚至不能够用更简单的语言加以解释,它们是逻辑推理中最原始、最基础的部分。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两大能力是一 个人的“潜能”,是创新的基础。两句话说的我们所有学员心服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高观点下,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中学数学问题的本质,而且高观点下的问题解决也比较简洁有新意,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span></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新课改是我们本次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一线教师对数学文化的一般理解就是上课讲点数学家趣闻趣事,除了吸引学生注意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运用。今天下午西南大学的肖红教授的讲座--《“数学文化”的内涵解读及其教学》让我们有了醍醐灌顶之感,彻底将我们从迷茫中唤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数学文化有很多种定义,但是在新课标中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肖红教授主要从为什么要提“数学文化”、什么是“数学文化”、怎样理解“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教学的建议进行解读及其示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肖教授从教师发展的三种境界为我们指明了研修前进的方向:传授学生知识的数学教书匠 —— 启迪学生思维的教育智者 ——促进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学者。</span></p> <p class="ql-block">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名师</p><p class="ql-block">既然选择了学习</p><p class="ql-block">便只顾风雨兼程</p><p class="ql-block">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p><p class="ql-block">既然目标是地平线</p><p class="ql-block">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p><p class="ql-block">我不去想能否赢得事业</p><p class="ql-block">既然钟情于学术</p><p class="ql-block">就勇敢地吐露真诚</p><p class="ql-block">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p><p class="ql-block">只要热爱生命</p><p class="ql-block">一切,不负这场遇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