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阳朔古迹古镇古村.漓江山水传说.第191集—200图文

强哥

讲述阳朔漓江山水的传说故事。探索阳朔古镇古村的特色。阳朔旅游达人强哥。带您走遍阳朔的山山水水<br><br>漓江景点传说 80集<br><br>第191漓江山水的传说桃源挂月 从半边渡顺流到鸳鸯滩,右岸就是风光绮丽的桃源村。村前凤竹滴翠,村旁桃树万千,村后青峰壁立,流水潺潺。每当阳春三月,争红斗艳,花径迷人。站在桃源村外翘首北望,可见远山上有个大园洞两面贯通,如皓月挂空,此即桃源月亮山,亦即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的第二座山”。此景合称“桃源挂月”,若中秋到此赏月,所见不同常。一箭洞三山, 蟾宫从此寒。嫦娥频下界, 玉兔叹孤单。桂树桃源茂, 吴刚能久安?人间逢盛世, 月亮谁当班 第192漓江山水的传说望夫石的传说 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黄牛峡,沿峡你能看到"群龙戏水"、"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夫妻俩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  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斗米滩"。后来夫妻俩化为石头,人们便称丈夫为"仙人石",妻子为"望夫石" 第193漓江山水的传说犀牛拉磨 从父子岩顺流而下,右前方出现了“万点出尖锁碧空”的画面,那地方叫奇峰镇。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东南二十里,过龙门塘,江流浩然,南有山嗟峨骈立,其中峰最高处,透明如月挂峰头,南北相透”说的就是奇峰镇。从奇峰镇南下六里许,有一个房屋古朴,绿竹掩映的去处--大圩镇。它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镇对岸有一座山,山石层叠,酷似石磨,故名磨盘山。山下临江处,有一块伸出水面的石板,下有雕龙刻凤似的石脚,人称“姜大公钓台。”那姜太公真的在这里钓过鱼?是呀,说起来话就长了。话说姜太公到这里来钓鱼的时候,这里还荒无人烟,杂草丛生,野兽出没,与世隔绝。姜太公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帮助周文王打败殷商暴君纣王,建立了周朝:天上的文武百官,都是他封的神位,所以有“姜于牙封神”的故事。他到这里来钓鱼,江里有九千条金鱼戏水供他取乐,天空有九百只孔雀开屏为他遮挡阳光,身边有九十只老虎为他守卫。嫦娥知道此事,急忙从月宫里赶来,向太公施礼道:“小神不知仙长驾到,有失远迎,恳请恕罪。”姜太公笑吟吟地捋着白胡须说:“嫦娥,免礼了吧,老夫在昆仑山闷得发慌,到你造就的园林里来散散心,不见外吧?”“哪里哪里,请你老远怕不肯赏脸呢。”“哈……!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是名不虚传,你真是心灵手巧啊,营造出这么美丽的一座林园来。不过,老夫多一句嘴,此处就是荒凉了一点。要是能听到鸣啼,看到炊烟,那就锦上添花啦!”“仙长之言,正合我意,但不知怎样才能叫人们到这里来定居呢?”“这个不难。人来之后,首先是要有吃的,然后才有力气开荒种地,建设家园。你不妨把眼前这座石山凿成石磨,我再送你一匹犀牛,让它拉磨出米,供人食用一年。有了吃的。就会有人到这里来定居啦。”嫦娥连忙拜谢。姜太公把手中的钓杆向空中一抛,鱼杆变回成姜太公的坐骑四不象。姜大公坐上去,别了嫦娥,自回昆仑山去了。桂林的石山,硬如铁,坚如钢,要把一座大山凿成石磨谈何容易。嫦娥飞到山东去找鲁班师傅借金刚凿,鲁班到赵州建赵州桥去了;嫦娥来到赵州,鲁班却到燕京建卢沟桥去了;嫦娥赶到燕京,鲁班又到扬州建五顶桥去了;嫦娥追到扬州,谁知鲁班又到苏州建宝带桥去了。嫦娥寻来觅去,最后才在三江风雨桥找到了鲁班。鲁班师傅大笑道:“是姜太公叫我考考你,看你心诚不诚,志坚不坚。本来我还要跑几个地方,多建几座桥的,仙姑到底年轻,来得好快,老朽佩服你了。”嫦娥也笑道:“师傅造桥手艺这般灵巧,何不到桂林造一座石桥。”鲁班道:“上次叠彩山碧霞仙道长请我在木龙古渡建一座桥,因妖孽作恶,没有造成,很对不起道长。多谢仙姑收服妖孽,为我出了一口恶气,正要报答你呢。”后来,鲁班师傅果真在桂林七星山下,小东江水面上,造了一座天下扬名的花桥,那是后话,暂且不提。却说嫦娥借得鲁班师傅的金刚凿,马上飞回桂林;要把姜大公钓鱼处的那座大山,凿成石磨。可是那石山的岩石;硬得无法形容,虽然有鲁班师傅的宝贝金刚凿,但凿下去也只是冒几点火星,一个白印子。嫦娥凿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凿出了底盘;又凿了八八六十四天,才凿出了盖面;再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凿出了齿槽。凿得她双手起满了血泡,也不知流了多少血。如今漓江两岸河滩上的鹅卵石,都是暗红色的,褐石色的,就是嫦娥磨破手皮,流血染的啊。石磨凿好了,嫦娥就到昆仑山,找姜太公要犀牛来拉磨。姜太公说:“犀牛就关在昆仑洞里,你去牵吧,至于它听不听你的话,这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嫦娥谢过姜太公,就向昆仑洞走去,半路上,一条浑身漆黑的大蟒蛇拦住去路,它口吐毒液,沾在谁身上,必死无疑。嫦娥灵机一机,想出个办法来。她飞到终南山上,砍了一节竹子,又捉了一只山蛙回来。她把竹子和山蛙一齐放在地面上。大蟒见了山蛙,就去捉食,山蛙钻进竹子里去了,大蟒也追了进去。但竹子卡住了大蟒的关节,使它伸缩不得,嫦娥再用茅草将竹口一塞,就把大蟒治服了。嫦娥继续往昆仑洞走,突然又窜出一只人熊来。它力大无穷,几千斤重的石块,它见人就下雨般砸来,使你无法向前一步。嫦娥眉头一皱,又想出个办法,她把桃胶掺进蜜汁里,用一个大盘子盛着放到人熊面前。人熊闻到了蜜汁的香味,三步并着两步跑过来,用双手捧起来就喝。嫦娥马上施展法术,用广袖一扇,便有阵阵劲风,向人熊袭去。顷刻间,那风就把蜜汁吹干了,同时也把人熊的双手粘住了,它就再也砸不了石块啦!嫦娥趁机进了昆仑洞。犀牛看见嫦娥进了昆仑洞,就用鼻子上的独角向她撞去。嫦娥一闪,躲到一旁,犀牛把山洞又撞出个大窟窿。嫦娥不慌不忙,取出如意袋,套住了犀牛的头。犀牛什么也看不见了,就在洞里乱撞乱冲,不断地撞到石壁上。最后,犀牛的角伤了,头也昏了,鼻子出血了,力气也没有了,只好乖乖地让嫦娥牵着下了昆仑山。嫦娥把犀牛套在石磨上,犀牛拉着石磨飞转。石磨一转,立刻流出好多好多白米来。四面八方的人听说这里有米吃,就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迁来这里定居,开垦。不到一年,就聚集了许多许多的人,一下子就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再后来,就演变成繁荣的大圩镇。姜太公当时说过,要犀牛拉一年的石磨。可是犀牛一开始就不服气,以为自己是神仙的坐骑,多威风,多神气,现在跑来给凡人拉石磨,太下贱了。所以它憋着一肚子气拉了三百六十天,还剩最后五天死也不肯再拉了。犀牛一停,石磨也停。因为提前了五天,石磨的法力就废了。从此石磨就再也出不了米啦。大长日久,石磨就成了磨盘山。姜大公知道了,很是恼火,赶到磨盘山,骂道:“孽畜,懒惰成性,修心不诚,要你何用。”说完一指,便把犀牛化成了石头,这就是磨盘山西面犀牛石的来历 第194漓江山水的传说兴坪书家堡<br><br>兴坪镇书家堡村为阳朔县一座历史文化名村,建村始于1456年(另一说为1190年前后的南宋时期),距今至少已有550余年以上的历史了。初建村时有一户朱姓人家在此定居并设杂货铺,故村名朱家铺;明朝嘉靖时期(约1548年),阳朔在县境内设水陆哨、堡20个,其中有一塘堡设在朱家铺,朱家铺遂改名朱家堡;数百年后的1926年,民国时期的阳朔县长到该村巡视,见该村读书人多,才改为今名书家堡。兴坪镇书家堡村为阳朔县一座历史文化名村,建村始于1456年(另一说为1190年前后的南宋时期),距今至少已有550余年以上的历史了。初建村时有一户朱姓人家在此定居并设杂货铺,故村名朱家铺;明朝嘉靖时期(约1548年),阳朔在县境内设水陆哨、堡20个,其中有一塘堡设在朱家铺,朱家铺遂改名朱家堡;数百年后的1926年,民国时期的阳朔县长到该村巡视,见该村读书人多,才改为今名书家堡。  这书家堡自建村以来确实出了许多读书人。据阳朔朱氏1986年编撰的《朱氏宗谱》记载,朱氏在阳朔最初定居的村庄即是书家堡,现在散居于全县8个乡镇20余个村落近万人口的朱姓子弟,除葡萄镇少数几个村落外,其余均为朱家铺朱望二公的后裔。明朝时期,阳朔朱氏先后有朱贞、朱、朱鹏、朱永鹄、朱萃等在科举场上金榜题名。朱,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曾任官礼部主事、山东副使、密云副使、云南巡按御史等,因其刚正廉直有清名,时人说廉正必提朱御史(《阳朔县志》1920年版)。发迹后的朱氏陆续搬迁到阳朔县城明伦坊(今滨江路)定居,至清代顺治年间为避战乱又分别迁往各乡镇村庄。至今,书家堡已无一户朱姓人家,但阳朔朱家人对源出书家堡却是不敢忘怀的。明末清初,朱家铺陆续迁入邬、赵、莫、梁诸姓,迁入的人家大都得这朱家铺地灵之益,代有人杰,尤以邬家为最。朱家铺的邬家在清代曾出了三名进士:邬廷岳、邬凤、邬凤翊。其中邬凤翊学术成就尤高,其为清雍正乙科第十八名举人,乾隆壬申科笫四十一名进士,历任平乐府、浔州府、泗城府教授,诰授奉直大夫。当代,书家堡仍是一座地灵人杰的村庄,学人官宦层出不穷。  现在的书家堡在当地仍属于一个建筑规模较大的村庄,有近300户人家,人口逾千。大部分清代建筑得以保存,木门木窗,黛瓦青水墙、马头墙,笔直而悠长的古巷,半枯半绿的古树,都还在昭示着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这书家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村前视野开阔,右前去2公里即是兴坪古镇、漓江,左前为万亩良田;村后为海洋山脉的群山峻岭、阳朔第一高峰崧坪龙,发源于村后群山峻岭的大源河、江口河在村前交汇后流入漓江,书家堡村即处在大源河、江口河所夹的三角洲上。日前,笔者沐着凉爽的秋风在书家堡的古巷中漫步时,坐在光滑的石门坎上听着村上老人“讲古”时,总想着这悠悠古村书家堡在当今盛世应该有更大的荣光 第195漓江山水的传说老虎头村传奇 汉生与体弱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靠打柴糊口谋生,生活苦过黄连。大风山上的干柴最多,只因山上住着一群猛虎,谁也不敢上山打柴。为了给母亲治病,汉生瞒着母亲,吃过早饭,带上几个红薯,上了大风山。“不少人说这山上老虎多,今天一只也不见,全是哄人的。”他恐惧的心落了地,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他连眼睛也睁不开,等风过后,睁开眼,吓得他六神无主,四十多只老虎把他团团围住,有大有小,有白的有黄的,只只老虎怒视他。这下完了,今后母亲谁来照看呢?面对这种情况他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于是,他跪下哀求道:“老虎大哥,只因母亲重病在床,才贸然到此山打柴换钱买药,谁知惊动了你们,若你们要吃我就点三下头,开恩放我便摆三下尾……”这群老虎听后不点头也不摆尾,呼地一声散开,用尾巴猛甩树上的枯枝,顿时枯枝落了一地。之后,四十多只老虎朝汉生点点头又摆摆尾,转眼便无踪影。汉生捆好枯枝背起下了山。次日清晨,汉生起床开门见门口放着一头四脚被绑着的肥猪,这是怎么回事?汉生捡起猪旁边写有“送给朋友为母亲治病”的字条,与母亲商量后,把猪杀了到集镇上卖,卖完猪肉,便为母亲买了药,奇怪的是母亲服药后病好了。然而第三天早上,门口又放着一头四脚被绑着的猪,这次他把猪杀了,但没有到集镇上卖,而是分给村上的穷人。为了查明猪的来由,有朝一日将恩回报,母子俩一连三个晚上躲在屋里等候送猪的人。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只老虎背着一头猪在门口放下就跑了。汉生马上想起那天上大风山打柴之事,对母亲一说,母亲说是仙虎,这个谜终于揭开了。却说,村上有个财主名叫老克,是有名的吸血鬼。汉生每三天杀一头猪的事传遍了全村。世上的事总有那么巧,汉生杀一头猪,老克家里就少一头猪。为此财主就认定猪是汉生偷的,于是带着厚礼上县衙告状。胖乎乎的县太爷把汉生抓去,问道:“你把偷猪的经过从实招来。”汉生答:“我没有偷。”“那你杀的猪从何而来?”“老虎送来的!”县太爷听后哈哈大笑道:“奇闻,真是天下奇闻!好,我且相信你的话是真的,那你与老虎的交情一定深似大海,你明天带它来见见本官,免你一死,否则……”“我带它来了又怎么样呢?”汉生反问。“我自己把头伸进铡刀里。”站在一旁的老克立即插话。虽然汉生与老克在生死书上签了字,但汉生心中既痛苦又不安,要把老虎带去见县官是根本不可能的,可事到如今,只有碰碰运气了。第二天,他拖着灌了铅的脚爬上大风山,谁知四十多只老虎已候在那里,汉生跪下说:“老虎大哥,我母子是你们救的,可今日又是你们害了我母子……”汉生说完事情的经过后下了山。汉生刚下到山脚,一群老虎也下了山,并跟着他到了县衙门,衙役们吓得魂不附体,关上大门向县太爷报告。四十多只老虎冲开大门,闯了进去,为首的老虎扑到县太爷身上问:“你既然要请我们来,为何关门不迎,为何连铡刀也没有摆好?你不秉公执法我就立即挖掉你的眼睛。”县太爷连连认罪求饶,并亲手把老克斩了。县太爷问为首的老虎还有什么吩咐,为首的老虎说:“若你以后贪财害民,老克就是你的样子!”“不敢,不敢,当官应为民。”县太爷边说边点头。四十多只老虎朝汉生点了点头又摆了摆尾回山了。从此,这一带的人们过上了安宁的日子。汉生照样打柴养母,村上一位姑娘看上了他,第二年结了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村民惊喜地发现,村后的山形如老虎头。村民称其为惩恶扬善之虎,遂将此山取名为老虎头,村庄也因此得名,这便是兴坪镇西山村委老虎头自然村的传奇故事之一<br><br>第196漓江山水的传说锣鼓滩<br><br>船过仙人推磨,拐弯即到锣鼓滩。江左岸有两块大石,一块高约六尺,径约四尺,形似圆鼓;另一块呈扁平形,宽约丈许,形如锣面,合称锣鼓石;临江还有两峰突立如柱,分别命名为锣锤山、鼓棍山。船行到此,,浪激石响,如阵阵锣鼓齐鸣,故称锣鼓滩。滩后有虎山清泉,从半山岩口泻入漓江,声震如雷,惊心动魄,与锣鼓滩声相激,如临龙舟赛场<br><br>第197漓江山水的传说碧崖姻缘 第198漓江山水的传说漓江之相思滩<br><br>“相思滩”之名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从前有个书生从此乘船上京赶考,老船工夫妇有个独生女儿叫水妹,聪明美丽,书生一见顿生爱慕之心,想娶为妻。老人让女儿自己作主,水妹对书生说,我出一上联,你如果在船到桂林时对得上了,我们就结婚;如果对不上,就说明我俩有缘无份。书生满口答应。水妹出的上联是:“急水难推滩头月”,书生在船舱里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快到桂林了还是对不上来,急得长叹一声就断了气!老船工只好把他埋在河岸上。后来书生变成了一只相思鸟,一见水妹的船经过就不停地叫唤:“水妹!水妹!”水妹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说:“‘短篙易破水中天’嘛,书生呀,你饱读诗书,怎么就对不出来呢?”相思鸟一听,羞愧难当,就化成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躲到河滩的石块中去了,这就是“相思滩”的来历<br><br>第199漓江山水的传说草坪帷幕<br><br>草坪古时为水路南田驿站,从桂林到此,已航行32公里水程,到达临桂和阳朔两县的交界处,再往下就是阳朔辖地了。此处群山并列,仿佛在清澈的江水中,悬挂着一幅遮天蔽日的彩色帷幕,统称帷幕山。帷幕山虽然崖壁拔地顶天,但无嶙峋裸露,一年四季,藤蔓花草密生于石缝之间,披绿挂彩就像缀饰在幕布上的美丽图案。穿过帷幕山脚,只觉得那落水接天的削壁托着绮丽的群山,依次后退,就像拉开的舞台帷幕,展现在游客眼前 第200漓江山水的传说磨盘山的传说 桂林东郊有座小石山,叫磨盘山。不要看这山轮轮齿齿的不起眼,可其中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南天门的西侧住着一位名叫神农星的仙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大空中耕耘。天上的彩虹就是他手中的仙犁,王母娘娘瑶池中的仙牛便归他使唤。那晴空中五彩缤纷的片片云层,雨前漫天翻滚的乌云,是他犁起的浪头。  神农星成年累月地在云层里奔波,春去冬来,时光流逝,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年头。他既见不到花草树木,也看不到五谷杂粮。有时疲倦了,他低头看看人间,那万紫千红的美景,那袅袅的炊烟,那青翠的山、碧绿的水,深深地吸引着他。男耕女织多么有趣,人来人往多么热闹。神农星越看心越谗,他想:人间是春插一遍绿,秋收到处是金黄,看看天庭是这般枯燥无味。他不由得长叹一声:“哎,要是下到人间玩玩该有多么好啊!”他又想,怎么能走呢?要是王母娘娘知道了,就会大祸临头。神农星想了又想,终于有了主意。原来王母娘娘最喜欢仙桃酒会,每次必醉,待她烂醉如泥时,少说也要七天七夜才能醒来,常言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在人间还不够饱玩一场么?  神农星日想夜盼,一年一度的仙桃酒会终于来到了。果不出所料,王母娘娘好酒贪杯,喝得醉熏熏的,黄昏时候,由仙女们扶去睡了。神农星见机会难得,忙从瑶池园里牵出仙牛,驮上仙犁便走。一路上,神农星乘清风驾祥云,如离弦的箭,直向人间飞去。走到半路,他有点发愁了:人间这么大,究竟到哪儿落脚好呢?他想了好一会儿,突然记起赤脚大仙曾对他说过,神州岭南一带,有个地方叫桂林,那里山奇水秀,风景优美,又多异洞怪石。如今,我何不到那里一看,于是,他高兴地对仙牛说:“牛老弟,我看平原地方没什么去法,那里至多有些土包包,显不出我们的本领。桂林满是坚硬的石山,凡人啃不动,我们去把它们犁平来,这样,我们的威名不就可以传遍人间了么?这才不在走这一遍。”仙牛望着主人,十分温驯地点了点头。   当夜幕罩住了整个桂林的时候,神农星飘落在桂林城东的一座高高的石山上。他睁开神眼打量这座石山,只见此山怪石鳞峋,似万把刀尖直指晴朗的夜空。神农星欣喜万分:“哈哈,今晚月明星稀,正好下工夫了。”他驾犁赶牛,使出平生的本领,三下五除二地干了起来。他真不愧是个神农,在山上犁石犹如犁烂泥一般,轻松得很。不大会儿,把这山犁平了三分之一。 `  神农星犁山,惊动了桂林的土地神,他不晓得神农星为什么要这么干,急忙赶到神农星面前,施过见面礼后,他便询问情由。当听到神农星说要犁平桂林所有的石山时,土地神吃了一惊。又问是不是玉皇大帝的圣旨,神农星却含糊其辞,吱吱唔唔。土地神起了疑心,可又不敢劝阻,他知道神农星是个火暴性子,稍有不当,说不定会被打个鼻青脸肿。他小心地辞别了神农星,火速奔南天门告状去了。   玉皇大帝看了土地神的奏章,忙传见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听说玉帝召见,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惊之下,酒也醒了。在玉帝那里,当她知道是神农星惹下的祸时,真是怒气冲天,当下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却说那神农星根本不把土地神放在眼里,仍是一个劲地犁呀犁,到了半夜时分,把座又高又大的石山犁去了一大半。犁下的石头,被他用风移法,统统刮进了大河小沟。正当神农星得意洋洋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抬头看时,却是土地神引来的两位手持令箭的大力神站在面前,他们大喝一声,催神农星火速回归天庭。神农星硬不肯,情愿被罚在人间。两位大力神执法如山,不容分说,一个牵牛,一个挟持神农星,一前一后,往天庭飞去。   神农星被抓走的第二天早上,一个采药的老汉经过这座山下,见往日的高崖陡壁不见了,心中很是惊异。他爬上去一看,山下浅沟细槽分明,好像一盘大磨。从山上下来,老汉向村上的人报告了这桩奇事。那些好奇的男女老少赶到山上观看,的确像个大磨盘。后来,有人发现了石头上留下的仙人脚印和牛脚印,大伙更是惊叹不已。他们猜想:这一定是叫神仙犁平的去<br><br>桂林漓江磨盘山位于漓江中游,距桂林市东南约18公里的大圩古镇毛洲岛上有一座大山,它建于明代,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从北面看去,山石层层叠叠,酷似一架石磨,故名磨盘山。,从北面看去,山石层层叠叠,酷似一架石磨,故名磨盘山<br><br>如果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侵权请联系强哥删除哦.,综合网络资料整理。转载文章请注明<br><br>讲述阳朔漓江山水的传说故事。探索阳朔古镇古村的特色。阳朔旅游达人强哥。带您走遍阳朔的山山水水<br><br>感谢大家的美好时光陪伴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理解,最新最全的山水传说故事<br><br>明天开始《舌尖上的阳朔》阳朔地方美食小吃攻略<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