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阳朔古迹古镇古村.漓江山水传说.第181—190图文

强哥

讲述阳朔漓江山水的传说故事。探索阳朔古镇古村的特色。阳朔旅游达人强哥。带您走遍阳朔的山山水水<br><br>第181漓江山水的传说莲花石的传说<br><br>你见过只有半边岩洞口的岩洞么,你见过水中石头开花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杨堤乡境内的漓江畔就有这么一个岩洞,其岩洞口只有半边;在此岩洞口的下面是漓江,江中便有“石头开花”的景观。这里流传着一个发人深省的传奇故事。  一对躲债的夫妇流落到漓江畔,在江边土坡上盖起了一间茅草房,安了家,男人姓黄,名叫三保,夫妇俩先后养了八个儿子。有一年,桂林下了七天七夜的倾盆大雨,漓江洪水成灾,他们的茅草房被洪水冲走了,父母在洪水中丧身,八个儿子便跑到山上的岩洞避难。洪水涨了七天七夜,他们在岩洞里呆了七天七夜。正当死神向他们一步一步逼近时,洪水退了,一女子走进岩洞里,见他们受灾挨饿十分同情,便用木棍往石面上一插,木棍不翼而飞,石面上出现一个圆圆的坑,盛满白花花的大米。这女子说:“这个坑盛的米每天只够4个人吃,要生活下去还得靠你们的双手。”话音刚落,这女子乘风而去,一会儿无影无踪。为了生活,八兄弟不得不遵照那女子的叮嘱,每天轮流到附近的村庄帮人打工,换回些油、盐、米,日子过得还顺当。可是,一年之后,这八兄弟开始变懒起来,谁也不想去帮工了,即使去了也是偷闲躲懒,所得的收入也进了自己的腰包。就这样,八兄弟每日里守着坑中盛的每天只够4人吃的米,谁也不出去找活干。饭不够吃,兄弟之间意见纷纷,你争我抢,争争吵吵。一天晚上,八兄弟把饭抢吃完,坐下来又吵闹了一场后,一个兄弟突然一拍大腿,高声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大家都不必去打工受累,不仅有饭吃,而且还可以把剩下的米卖出去,换回酒肉来吃。”其他兄弟忙问他有什么法子。那位兄弟说:“这个坑每天盛的米只够4个人吃,主要是坑太小,如果把坑加深加大,盛的米不是够吃了吗?再加大一点不就有剩余了吗?”经那位“高明”兄弟一说,其他兄弟恍然大悟,拍手称好。次日,他们分头找来凿子、锤子,凿了三天三夜,坑加宽了三寸三,加深了三寸三,比原来的大了二倍多。可是自从凿了坑后,坑里不但不增加米,反而连一粒碎米也没有了(其实坑中也盛有原来一样多的米,只是他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而已)。没有饭吃,他们饿极了,突然看见山下的路上有两位上了年纪的妇人挑着两担吊箩从那边走来。他们如猛虎下山把妇人拦住,揭开吊箩盖一看,口水流了三尺长,里面全是油炸粑,八兄弟不问青红皂白,拿起就吃,如饿狼抢食。两位妇人见状,以为遇上了强盗,便没命地跑了。从此之后,这段路成了八兄弟经常出没的地方。一时间,这一带村庄被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有的人家天未黑就关门闭户了,很少有人敢贸然从此路过。  这八兄弟的所作所为,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最后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玉帝听了大怒,令黑脸雷公下界为民除害。  一天,黄昏临近,八兄弟正在洞中大吃大喝,突然漓江上空乌云翻滚,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下,一道强烈的闪电划破长空,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响,岩洞口被削去了一半边,这八兄弟也被抛下漓江。岩洞中的盛米坑被震歪了,口朝漓江,坑中的米纷纷落入漓江,正好落在江中一块大石头上,溅起阵阵浪花,从远处看,正如一朵徐徐开放的白莲花,当地人说是石头开花,因为它像莲花,故取名莲花石。八兄弟居住的岩洞取名半边岩,也有人说是懒汉岩、强盗岩,因为这八兄弟由懒变穷,由穷到抢,无所不为,取这些名以告诫后人<br><br>第182漓江山水的传说出米岩<br><br>桃园村对岸有座小山,山上有个岩洞。传说这个洞里有三道石门,在第三道门内住着一个神仙,能吞云吐雾。岩洞里常有一股青气冒出,凉凉的,阴森森的,人们对它非常敬畏。因此,岩下住着的十八户人家,虽然常到岩洞前观看,但谁也不敢走进洞去,谁也不知道神仙是个什么样子。 村中有个青年名叫米成,从小跟着爷爷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有胆有识。他曾经对天发过誓,一定要进洞找到神仙,为全村人求福。可是,因为洞内常有巨蟒出没,好几次,他提着铁棍上了山,都被他爷爷硬拖了回来。 这一年,遇到天大旱。火辣辣的太阳从春晒到夏,又从夏晒到秋,好像天上降下了千把无情的烈火,烧枯了树,烧焦了土。山上长不出一棵草,田地里收不上一粒粮。人们的米缸空了,炊烟断了,村中鸡不鸣,狗不叫。没有欢笑,没有歌声,只见泪眼望泪眼,只有愁肠对愁肠......这突然降下的灾难,使米成难受得心如刀绞。他暗暗下决心:为解除全村人的痛苦,一定要进洞走一遭! 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米成拿了根铁棍,悄悄上了山。 第二天清早,米成爷爷醒来,不见了孙子,不见了铁棍,心蓦地往下一沉,便哭着到了洞口。全村人听到米成爷爷的哭声,都明白了。村子里除了汤利一家外,其余十六家聚集到岩前,陪着米成爷爷一起流泪,一起呼喊:“米成啊,快些出来吧......” 那眼泪流啊流啊,流成了一条小溪河。 那哭喊声飘啊飘啊,一阵接一阵地飘进洞里。 当头一阵声音传来时,米成爬过了十二道夹缝,渡过了十二条暗河,找到了第一道石门。他刚把石门打开,里面突然卷出一条银色巨蟒,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米成毫不畏惧,举起铁棍迎了上去,只一棒,将巨蟒打得粉碎。仔细看时,哪里有什么巨蟒,只见满地的银子,雪白白的,光闪闪的,把岩洞内照得通明透亮。米成笑着说:“这大概就是神仙赐给我们的吧!神仙啊神仙,穷人连饭都没有吃,要银子有什么用?”他一锭银子也不拿,抬脚就走了。当第二阵声音传来时,米成已经攀过了十二道悬空吊石,跳过了十二条无底岩沟,找到了第二道石门。米成用铁棍将石门撬开,里面卷出一条金色的巨蟒,恶狠狠地向他扑来。米成仍然不慌不忙地迎了上去,又是一棒。只听得“当”的一声,金蟒也被打死了。仔细看时,却是满地的金子,黄灿灿的,光焰焰的,把岩洞映照得四壁生辉。米成又笑了起来:“这大概又是神仙赐给我们的吧。穷人连米都不沾牙,要金子有什么用?”他还是一锭也不要,抬脚又走。 当第三阵声音传来时,米成已经闯过了十二道火焰口,十二个风沙峪,找到了第三道石门。米成刚想用铁棍撬门,石门突然“衣”的一声自动开了。 “哈哈哈,你好大的胆子!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突然出现在米成的面前。 米成见老头坐在大石臼上,形貌清奇,鹤发童颜,估摸他就是神仙,赶忙上前拱手作揖道:“老神仙,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全村人吧!” “怎么?你打死了我守门的金银二将,得了那么多金子银子还不满足吗?” “老神仙,金子银子穷人不稀罕。大家盼的是粮食啊。” “嗯,说得好!”老神仙赞许地点了点头,“不过,好心的孩子,你想让全村人不受苦,自己就得吃大苦。愿意吗?” 米成昂起头道:“只要能救全村人,莫说吃大苦,就是死也愿意啊!” “那我收下你啦!”老神仙从石臼上站起来,用手将石臼轻轻举起,往前就是一抛。只见那石臼象长了翅膀一样朝前飞去,不近不远,正好飞到岩门口就落下了。接着,老神仙又把米成带到山顶,指着山顶的一盘大石磨对米成说:“要救全村人,就在这盘石磨上。你明白吗?” 有了石臼又有磨,米成还会不明白吗?他心里高兴象得小把爷过大年。见石磨没有磨杆,二话没说,就将自己的铁棍往磨耳上一插,“霍霍霍”石磨飞转起来。 咦!原来这里仙磨呢!你看,米成刚刚推了几转,那雪白的米就哗啦啦地从磨嘴里吐出来啦! 老神仙见米出来了,急忙用手一指,真怪呀,只见那米一颗颗全都直立着身子,一跳一跳地朝岩前的石臼奔去。 米成麻直推啊推啊,那白米就麻直麻直流啊流啊,流进了岩前的石臼。 聚集在岩门前的人,刚开始被突然飞来的石臼吓了一跳,随后又见珍珠似的米粒哗哗地流来,一直流进那突然飞来的石臼内,个个都惊喜得睁大了眼睛,当米成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捧雪白的米粒让大家细看时,人们欢喜得流出了眼泪。 大家正在高兴,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快来看呀,山顶有人在推磨呢!”大家随着喊着一齐向山顶望去。嗬!只见山顶上,彩云飞舞,鲜花盛开。在那彩云和鲜花中间,推磨人将石磨推得飞转。大家正在出神观望的时候,米成爷爷突然大叫起来:“孩子,原来是你呀!我的好孩子。”米成爷爷一喊,大家都清楚了,那推磨人原来就是米成啊!大家拼命朝山顶喊:“米成!米成!”可是米成总不答应。大家都说,米成成仙啦! 从此,大家就把这个无名岩洞叫做米成岩。叫来叫去叫顺了口,米成岩就喊成“出米岩”。 出米岩虽然能出来,但每天只能出三次。每次一臼,每臼刚好够十八户人家吃一餐。大家靠着出米岩有限的粮食过日子,除了汤利外,个个都感到心满意足。 汤利也是穷人,就是贪心太重了,心里经常爱打小算盘。 一天,汤利见大家都出门打柴去了,又在肚里打开了小算盘。他想:臼是死的,人是活的,臼小米少,臼大米多。要是把臼凿得大大的,自己不是可以从中捞一把吗?他越想越美,就从家里拿了凿子和锤头,跑进出米岩,对着米臼锤打起来。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汤利从早上凿到中午,米臼加大一圈又一圈,加深一层又一层,还不见一粒米出来。他感到奇怪,把锤子凿子一丢,跑出洞外来看,呀!原来米成化成了石人,站在山顶上一动不动,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好象怒气冲冲地望着他,磨盘也不转了。 汤利气得绿眼珠翻成了白眼珠,他急忙跑回家中拿来绳子和柴钩,身子贴着石壁,双手握着柴钩,屁股一翘一翘地往山顶爬,他要爬上山顶去推磨。哪晓得人还没爬到半山腰,就被山顶滚下来的一块大石头砸死了。众人打柴回来,知道了这件事,都说:“贪心不足,地来地诛。” 从这以后,出米岩就再也不能出米了。十八户人家生活没了指望,只好拖儿带女,离开了这个地方。 直到今天,船到挂舵山时,抬头一望,出米岩和仙人推磨都还看得清清楚楚。近看时,米臼也还在,只是十八户人家的房屋早已倒塌,剩下的都是断垣残壁了 第183漓江山水的传说罗带玉簪<br><br>“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描写漓江山水的诗句。漓江的山,青翠碧绿,玲珑剔透;漓江的水,清澈碧澄,蜿蜒飘逸。用韩愈这两名诗来形容漓江山水,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可是,韩愈从来没有到过漓江,怎么能写出这么贴切的诗句呢?原来,韩愈虽然没有到过漓江,可是,他爷爷的爷爷到过漓江。他爷爷的爷爷在漓江边听过一个故事,这故事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传到了韩愈的耳朵里。下面讲的,就是韩愈曾经听过的故事。织女在天上是把好手,织的绫呀、罗呀、绸呀、缎呀、锦呀,在天上数第一。玉皇大帝最看重她了,专门为她造了织锦殿,并且规定,织女织的绫、罗、绸、缎、锦,专供玉皇大帝一家使用。于是,就只有王母娘娘和王子王孙们才有福气穿织女织的布料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又小气得很,把织女织的布料当宝贝,哪怕遇上再大的庆典,也不肯拿织女织的布料赏给众星官一寸半尺。  这样,织女的地位越显得高了,不仅天上闻名,连人间也知晓。织女也神气极了,除了在王母娘娘面前低声下气外,一遇上别的仙女们,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不理人。  织女在天上得意,其她的仙女们就遭灾。因为众星官穿不上一件象样的衣服,上朝议事时,和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穿的一比,就显得土里土气的。他们很憋气,都回各人仙府中拿府中的仙女们出气,骂她们笨蛋,连象样的布料都织不出。有的仙女不仅挨骂,不挨打呢。  仙女们没办法,一个个都到织锦殿去,要拜织女做师傅学手艺。  织女才不干呢:“都学会了,都能织出好布料,我织女在天上的名声和地位岂不完了。”因此,来一个她推一个,来两个她辞一双,好话和她讲了千担万箩,她一直就是不答应收徒弟。后来,她见向她拜师求艺的仙女象七月七为她架鹊桥的喜鹊一样一个接一个,腻烦了,干脆把纪念品锦殿的大门关得严严实实的谁也别想见到她的面。  织女这么傲慢,把天上的众仙女们都惹火了,他们跑到广寒宫,请嫦娥出主意。嫦娥织布也织得不好,她身上穿的漂亮的衣服还是奔月时从人间带来的呢,所以,教不了仙女们。她为仙女们出主意:“织女的手艺原来也不怎么样,好手艺是她当年偷下凡尘时向人间姑娘学的。我也是从人间来的,人间能人就是多,漓江边就有一个织布手艺比织女更高的姑娘,你们何不到人间去拜她为师!”仙女们一听很高兴,可是,她们没有一个到过人间,谁也不敢去,便都央求嫦娥:“嫦娥姐姐,你是从人间来的,就回去一趟吧,熟门熟路的容易找。”  嫦娥很乐意为仙女们解急难,答应了。她走到广寒宫前的桂花树下,伸手摘下一粒桂花籽朝人间丢去,说:“让桂花为我们搭桥吧!”这粒桂花籽就滴溜溜的落到漓江源头一家人家的庭院里。那时的漓江,远远没有现在美丽,水没现在清,两岸也尽是土岭<br><br>第184漓江山水的传说半边渡<br><br>漓江乡巴岛南段河岸,向右对岸望去,只见一雄奇的临江巨壁,将一条小路截断,南北往来的人们虽在同岸也须乘船摆渡,故此得名半边渡。<br><br>半边渡有三奇让人称绝,石壁峻峭如刀切,高50多米,长约200多米,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此为一奇;同在一岸也须过渡,到对岸的浪洲村又须过渡,形成一江两岸三码头的景观,人称三角渡,此为二奇;光滑的峭壁上,石纹斑驳,形似各种禽兽,有一处“张果老倒骑毛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石缝间,草木侧生碧上,如同神功所为,此为三奇。1974年叶剑英游江到此,也拍手称奇,并欣然作诗一首:“乘轮结伴饱观山,右指江头渡半边。万点奇峰千幅画,<br><br>第185漓江山水的传说沉香潭与群龙戏水<br><br>清悠悠的漓江中,有三个深深的水潭,其中有一个名字挺好听,叫“沉香潭。”沉香潭边,有一险峻的石山,悬崖上倒挂着龙形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如同众多伸向水中的龙头。于是,人们把这一景称之为:“群龙戏水。” 这个景点,也自有来历。据说当年观音菩萨云游到这里后,就被这儿的青山秀水给迷住了。当时正是炎炎盛夏,她想,在这清清的江水中洗个澡,一定美过仙界的瑶池。她四下环顾一圈,风是柔柔的,山是静静的,只有大大小小的绿树在微微颤动,并不见半个人影儿,好一个清幽佳境。于是,她脱了衣服,如美人鱼,轻悄悄的下到了水中。哇,多凉爽呀,多美呀,观音极欢快地在水中畅游了几个来回,再喝几口清凉的水,呀,多甜!忽然间,听得山头传来一个男子的赞叹声:“哇,好一条漓江,好一个美人。” , 观音惊慌中抬眼望去,竟是最喜招蜂引蝶的仙中浪子吕洞宾。瞅着他那色迷迷的贼像,观音又羞又恼,情急之中,伸出玉手向河边石山悬崖一指,眨眼间,那悬崖上竟生出数十条青龙。它们争相戏水,一时间搞得水珠乱溅,雾气升腾,在亮丽的日光下,显出一圈圈五彩的虹,将观音给掩藏了起来。 在山头偷看的吕洞宾,给晃得眼花缭乱,徒唤奈何。观音趁此机会,赶紧上岸穿衣服。由于一时情急,观音不小心竟把随身携带了数千年之久的玉泉香珠掉落深水中。对此,观音竟未察觉,只顾穿好衣服,招来彩云一朵,悄然遁去。吕洞宾并不知观音已驾云而遁,还在急急施法,驱除水雾,将乱蹦乱跳的青龙定在悬崖上。再看那清静的漓江,已不见了观音。吕洞宾这才知道,观音毕竟技高一筹,只得悻悻离去。从此,因这深水潭中掉进了玉泉香珠,往来之人,总能闻到一般令人神清气爽的香气,因之称此潭为沉香<br><br><br> 第186漓江山水的传说金鸡啄米<br><br>这段江面,相连着鸡仔滩、鸭仔滩、丈滩、双泉滩,鸳鸯滩和闹滩,因而船家编了两句顺口溜:“鸡仔鸭仔上丈滩,双泉锣鼓闹鸳鸯。过了锣鼓滩,江面豁然开朗,这时,你就看到金鸡山了。话说漓江黄牛峡左岸上有个小村庄,村里住着哥弟两人。那老大不耕不织,不牧不渔,生性贪懒刁馋,走过别人的田要顺手捋一把谷子,路过别人的地要趁机掐几片菜叶。谁家切了肉,打了酒,他想方设法一定要去打秋风。可是老二就不同了,为人诚实勤快,又肯帮助人,村里谁都夸奖他。你想,有那样贪懒刁馋的哥哥,这老实憨厚的弟弟能落到什么好处?他们的父母死后,留给他兄弟的良田房产,统统都被老大想出刁钻主意霸占了去,最后剩下一头牛,老大也不放过。老大说:“老弟,这头牛可不能杀了分呀。这样吧,我拉牛头,你拉牛尾,牛跟谁,就归谁,这就看哪个的造化好了。”弟弟老实,再说也还年轻,不懂世道的艰难,就答应了。于是哥俩一个拉牛头,一个拉牛尾,扯起牛来。朋友,你当然知道,牛可是不喜欢倒退的,所以老大在前边一使劲;牛就跟着他走了,老二在后边瞎费力,也拖不住牛啊。说来也巧,这时嫦娥正好站在窗户口俯视人间,无意中恰好看到人间这一幕。她深为老二鸣不平,就急忙用手一指,马上,老大全身变得通红,老二全身变得碧绿。牛可是见不得红颜色的。那牛正要被老大牵走,仿佛看到眼前有一团火,吓了一大跳,一头就把老大撞倒在地。牛再回头一看,见老二全身像丛青草似的,就乖乖地向他走来了。老二扶起老大说:“哥,家里的良田房产,你都要了,我也没办法。那些山坡荒地,你难道也要了去?”老大眼珠一转,心想:那又瘦又薄的荒地,我要来干什么?你就一头牛,一双手,能发家致富?就算你有天大本事,也翻不到我头上来。但他转念一想:就给他吧;乐得做个人情,不然旁人更说我太那个了!于是他假惺惺地说:“我什么时候说要了去?那是我专门留给你的呢!将来老哥穷了,还要老弟帮忙呢!打虎不离亲兄弟嘛!”老二没吱声,牵着牛径自走了。后来,老二在荒坡搭了一个草寮,披荆斩棘,辛勤劳作。村里及四方百姓,纷纷前来相助,表示他们对老二的同情和对老大的愤懑。有一天,嫦娥忽然想起了兄弟分流之事,就吩咐玉兔下凡去看看,那个小兄弟生活得怎么样了。玉兔来到桂林,照例去看望由牧马老人化成的老人山,和由牧马老人的探路鹦鹉化成的鹦鹉山。老人和鹦鹉见到玉兔都非常高兴,忙探问玉兔下凡何故,玉兔就把原因跟他们说了。老人听了,感慨他说出下面这个故事。提起这两兄弟,老百姓都在议论呢。那老大虽有家产,但他吃喝嫖赌,家道中落,只有半边牛棚栖身。为了糊住嘴巴不被饿死,他就四处流浪行骗偷盗和乞讨。不知什么时候,他与一个绿脸跛脚妇人勾搭成奸,在那半边牛棚里白日睡,夜晚偷,苟且营生。你猜那绿脸妇人是谁?原来是在马洲上想抢伏波潭老龙王的夜明珠,与马兰花和丹顶鹤厮杀中受伤的蚂蝗精。当时她跳进漓江,逃之夭夭,一逃逃到黄牛峡来了。她决定隐藏在这一带,正巧又遇上老大这个懒汉、赌鬼、亡命徒,于是臭味相投,暂借老大的半边牛棚住了下来。那蚂蝗精夜夜偷鸡摸狗,把血吸干后带回来,老大每天有死鸡死狗吃,也就坐享其成,乐不可支。再说老二呢,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开出了十亩良田,盖了三间大房子,还养了一大群猪马牛羊,鸡犬鸭鹅,日子越过越红火。经媒人的介绍,老二跟对岸村的桂花姑娘订了亲。三月三日这一天,当老二过江迎亲返回时,谁知船到江心,无风无雨,波平浪静,突然听得一声水响,渡船被什么东西拱翻了。好在江边人都识水性,但是等大家游上岸来,唯独不见了新娘子。老二望着江面,急得差点掉了魂。可是隔了许久,桂花又从江心冒了出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新娘子打捞上岸。老二向苍天重重地敲了三个响头,表示感恩。老二和桂花刚刚生活了六七天,就发现桂花有点不对劲。未婚之前,桂花勤快朴实又懂体贴人,结婚之后,桂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又懒又娇,动不动就发脾气,闹得家里鸡犬不宁。老二本是憨厚之人,只好忍气吞声,整天埋头干活,早出晚归,尽量少和桂花见面。可是自从桂花进村后,经常不明不白地死鸡死狗,老二家的牲口更是越来越少,人们都议论纷纷,不知有什么灾祸降临……玉兔听完牧马老人的讲述,仔细想来,顿起疑心:无风无浪,渡船怎么打得翻?桂花落水许久,为什么淹不死?勤劳朴实,为什么转眼就变成懒娇凶顽?这里头可能有名堂,不可不查。玉兔把疑点跟老人与鹦鹉一说,二老也都感到事出有因,于是他们定下一条计策,牧马老人变成老太婆,玉兔和鹦鹉变成孙女、孙子,一齐来到老二家讨米。桂花提起打狗棍骂道:“吃的没有,再不走,老娘敲断你们的狗腿!”老二看见桂花这样对待老太婆,既难堪又伤心,就说:“我们都是穷苦人,你何必那样气势汹汹?即然她们到我家讨米,就是我们的客人。来来,请进屋一起吃饭吧。”桂花气得拍桌子打板凳,老二不予理睬,只管招呼三人吃饭。桂花讨了个没趣,生怕饭菜被吃完了,赶忙上桌自顾自吃起来。三人发现,桂花吃东西十分特殊,专选生肉生鱼片,而且不用牙齿嚼,只用嘴唇嘬,嘬得干干的就吐了出来。吃完晚饭,老二说:“天不早了,你们就在我这里住,明天再量点米拿回家去吧!”因为天热,桂花说下河洗澡。孙子摇身一变,复原成玉兔,悄悄跟在后头观察动静。只见桂花到了江边,转眼间就不见人影了。兔子最怕水,不敢靠近,只好跑回去找鹦鹉。鹦鹉飞到江面上,江心哗哗水响,仔细看时,原来水中有一条大蚂蝗在戏水。不一会,蚂蝗爬上岸来,摇身一变,变成桂花模样,扭动腰肢回老二家去了。原来,蚂蝗精和老大过了几天苦寒日子,家里破破烂烂什么也没有,何况老大的精血也快被她吸干了,哪比得发家致富的老二新房新衣,禽畜成群,而且年轻力壮,还可以做一段风流韵事。听说老二要接新媳妇,蚂蝗精顿生毒计,潜到江中拱翻了渡船,把桂花拖到江底嘬干了她的血,自己变成桂花模样,到老二家当起新娘来啦。鹦鹉探明真相,马上告诉了牧马老人和玉兔。玉兔性急,见了假桂花,迎头就打:“蚂蝗精!清平世界,岂容你来捣乱!”蚂蝗精见自己的真相被识破,只好硬着头皮迎战,牧马老人和鹦鹉也上前围攻。蚂蝗精寡不敌众,就变成千万条蚂蝗,叮得那三人呜乎哀哉,大败而逃。玉兔逃回月宫,禀报嫦娥。嫦娥心想,上次玉帝的九彩蚂蚱下凡作乱,全靠织女织出两只锦鸡才收伏了蚂蚱。要收蚂蝗精,也非得要用锦鸡之法破之。嫦娥采了千万条狗尾草,编织了一只大公鸡。她让玉兔前边带路,来到黄牛峡上空。玉兔传令道:“蚂蝗精,仙姑亲自下凡捉拿你,还不快快受绑!”蚂蝗精一不做二不休,把心一横,又变成千万条蚂蝗,来叮嫦娥。嫦娥抛出大公鸡,大公鸡变成千万条狗尾草。身子光溜溜的蚂蝗,碰上一条条毛茸茸的狗尾草。一下子就蔫了。蚂蝗精黔驴计穷,只好仓皇逃入水中。再说伏波山揭帝听牧马老人说,黄牛峡蚂蝗精为害,就飞到空中望,看到蚂蝗精恰巧逃下水去。揭帝刷地一箭,正中蚂蝗精,把它牢牢地钉在河床底下。嫦娥深怕有一天蚂蝗精还会起死回生,就让大公鸡永远守在江边,并从天上撒下仙米来喂养公鸡,使公鸡一刻也不用离开江边,天长日久,公鸡就化成金鸡山,蚂蝗在江底也化成蚂蝗石。每逢下雨,江岸有喷泉飞泻而下,远望就象从天上撒下来的米似的,人们就把这一景合称“金鸡啄米 第187漓江山水的传说新娘岩<br><br>在漓江右岸的水边,有一面像高大的屏风一样的石壁。这就是半边渡。从半边渡再往上走不远,有个岩洞叫新娘岩,岩口这有个新娘庙。 传说,半边渡这里原来没有石壁,而是一座石山伸进漓江。有一年,大力天神疏通河道,见这座高山挡住了漓江,一抡石斧就劈去了半座石山,在悬崖峭壁近水处,留下了一条小石路,让行人来往。 这悬崖峭壁两边各有一个村庄。上村有个年轻小伙子叫岩刚。他比在峭壁做窝的岩鹰还勇敢,比长在漓江边的青竹还正直。人人称赞他是勤劳勇敢的好后生。下村有个姑娘叫桃秀,他的脸蛋比鲜艳的桃花还要美,眼睛比清澈的漓江水还明亮。个个夸她是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岩刚上山砍柴,下河捕鱼,桃秀去山下讨猪菜,到河边洗衣裳,两人天天在青山下见面,日日在绿水旁相逢。日子久了,互相有了爱慕之心。他们常在峭壁下的小路上幽会。后来,岩洞里出了怪事,有时刮出一阵阵冷冷的狂风,有时冒出一股股热烘烘的浓烟。过往行人,被狂风吹得汗毛倒竖,被浓烟熏得涕泪齐流,谁也不敢在岩前歇脚了。要是有人娶媳妇经过这里,就会遇上青衣凶汉和白衣恶人,窜出来把新娘抢进洞去,再也不见生还。从此,过往行人宁愿翻山头,也不敢走这条小石路了。 岩刚见这岩洞中的妖怪,专门残害百姓,心里不觉生出怒火,发誓要为大家降妖。他在路上等了七七四十九天,却不见妖怪兴风作浪。桃秀见岩刚找不到妖怪,就去找岩刚,给他想了一个除妖的办法。岩刚听了,不住地夸桃秀,从心里也就更爱桃秀。 这天,岩刚和桃秀要成亲了。岩刚披着红,戴着新娘帽,后面一班接亲的人,吹着唢呐,拥着花轿,经过岩洞口,到下村去接新娘。 躲藏在岩洞深处的原来是青龙精和白虎精。它们好久没抢到新娘了,早已闷得发慌。听到接亲的唢呐声,又看到五彩的大花轿,知道有新娘要把岩口过,就躲在岩洞口,准备抢新娘。 不久,接亲送亲的人,经过悬崖峭壁下的小石路,向岩口走来了。桃秀坐在花轿里,两手紧紧握住一把大斧,岩刚身边藏着鱼叉,紧紧跟在花轿旁边。接亲的和送亲的人,一个个喜气洋洋,“乒乒乓乓”的放着鞭炮,“滴滴哒哒”地吹着唢呐。刚走到岩口,一阵狂风从岩里卷了出来,吓懵了接亲送亲的人,刮倒了吹鼓手和轿夫。紧接着,青衣凶汉和白衣恶人从岩洞里跳了出来,冲到花轿边,掀开轿帘就要抢新娘。岩刚挺起鱼叉就向它们叉去,正好叉中青衣凶汉。青衣凶汉痛得直叫,现出了青龙原形,急忙钻下漓江逃命。岩刚哪里肯放,“扑通”一声也跳下水里。紧追紧赶,很快追上了青龙。他一个飞身骑上了青龙背,左手牢牢抓住龙角,右手紧紧搂住龙颈。任凭青龙在水里盘呀、搅呀,把江水掀起一个个高高的浪头,搅了一个个大大的旋涡,岩刚就是不肯松手,死死揿住青龙不放。青龙驮着岩刚,逆水游到浪洲上边。岩刚听说龙怕揭鳞和掰角,就右手一用力,揭下几块龙鳞,左手一使劲,掰断一只龙角,趁势跳下了龙背。青龙被岩刚揭了鳞,掰了角,痛得全身火辣辣的,一翻身窜上浪洲,在洲上翻过来,滚过去,翻得卵石遍地飞溅,滚得尘土满天飞扬。浪洲上被青龙滚出了一条小河道,江水流了进去。青龙得水,一摆尾,又向岩洞逃去,岩刚连忙追赶。他见青龙盘在岩洞口石壁上,顺手捡起了掉在花轿边的大斧,飞步冲到岩前。只见他高高举起大斧,咬着牙,狠力向青龙劈去,咔嚓一声,把龙头砍了下来。 岩刚斩了青龙,返回花轿边来找桃秀,寻白虎。但是那里只留下一顶空轿。原来,岩刚去追青龙时,桃秀在花轿里见白衣恶人来掀轿帘,就双手举起大斧向他劈去。很不巧,大斧被轿门上的横梁挡住了,没有砍中。白虎见桃秀不是好惹的,急忙现出原形,张开血红血红的大口扑向桃秀,把桃秀害了。 岩刚见桃秀被白虎害了,胸中怒火燃烧,四处寻找白虎,要为心爱的桃秀报仇。白虎见青龙斗不过岩刚,早就害怕起来,躲在石头背后一身抖颤,四脚筛糠。又见岩刚斩了青龙,前来找它,吓得夹起尾巴就往下村逃跑。岩刚见了,提起大斧拼命追紧。追到悬崖峭壁下的小道上,终于追上了。他接连向白虎劈了十几下,由于心情太急没有劈中,十几斧头却把这段小石路劈下了漓江。刚逃到岩口,见岩刚追得紧,掉转头向岩刚猛扑过来。岩刚带着怒气顺手就是一斧,把白虎的半个虎头劈了下来。 岩刚斩了青龙,灭了白虎,为百姓除了害,大家都称赞他,老少都感激他。后来才知道,引青龙白虎出岩的办法,是桃秀想出来的。为了纪念桃秀,人们就把这个岩洞叫新娘岩,并在岩前建了个庙,叫新娘庙。 现在,被岩刚吹掉半个头的白虎,已化成了石头,蹲在新娘岩的右边,青龙也化成了石头,龙身盘在新娘岩右边的石柱上,断了左角的龙头挂在岩洞上面。悬崖峭壁下那段小路被岩刚劈去了,再不能通行,就成了半边渡。就劈下去的石头,现在还有一块露出水面呢 第188漓江山水的传说青蛙出洞<br><br>此景 在“龙门奇观”下游江左滨水处,有石伸出洞外,形似青蛙而得名。<br><br>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特点,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佳景<br><br>翠竹嫩柳青青草,绿影白云水里摇。<br><br>修炼蛙精难打坐,插班环保立功<br><br>第189漓江山水的传说鸳鸯滩<br><br>锣鼓滩下,又有一条河滩,滩中有两个沙洲相连,宛若睡着两只交颈鸳鸯而得名。<br><br>青天作帐水作床,一对鸳鸯恩爱长。<br><br>锣鼓声声盈喜庆,洞房入画设漓江<br><br>第190漓江山水的传说乌龟爬山<br><br>穿过“天柱夹江”,美景看不完。这里百石千态,有的像黑熊望天,有的像仙人牧马……“乌龟爬山”就在这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间。你看它探头伸颈,躯壳和四脚全都裸露在山脊上,正朝着山顶一步一挪地向上爬着哩,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br><br>据说,古时候有一年,漓江水道堵塞,玉皇大帝派遣管理银河的乌龟将军下界疏通加宽。乌龟将军自恃是治河老手,又因上了年纪,耳朵有点背,还没有把玉帝的话听清楚,就匆匆来到漓江,埋着头横推直扒起来。它领奖心切,只管把河水扒通,不管河道弯直,就匆匆赶回天庭复命。玉帝问它“河道修得怎样了?”它得意地说:“老夫日夜不息,扒了三百六十零半滩,扒出九十九道湾。水,通了!”<br><br>玉帝本来是叫乌龟将军把漓江“扒宽”一些的,谁知它把“扒宽”当作“扒弯”去干了。玉帝听了,不禁龙颜大怒,就把乌龟将军罚下凡间,让它永远在漓江岸边“爬山”不止了<br><br>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乌龟将军还是功大于过的!所以,我要把“爬”字改为“扒”字,特意为我们可敬可爱的乌龟将军写了一首《乌龟扒山》的赞歌<br><br>  <br><br>如果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侵权请联系强哥删除哦.,综合网络资料整理。转载文章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