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口村的故事

大凯

<p class="ql-block">大凯文图/编辑</p> <p class="ql-block">  曾口村现在是山鸡变凤凰。荒湖泽国发展变迁成了现代美丽乡村。居民顺着荆江分洪总干渠东岸堤面建房围院。院前是宽阔的乡村公路,院后是总干渠,依路靠水,树高荫浓。一座座农家别墅庭院被树冠掩隐着,鸡欢鸭鸣。乡村的四季景上添花,空气新鲜。静里虫唧鸟欢,闹中野韵如歌。</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公安县黄山头镇不曾有曾口村。现在的曾口村是由公安县黄山公社同盟八队演变而来。如果时间往前推到上世纪50年代初,曾口村是黄天湖。60年一群垦荒人在这里开荒围垸,才有了几处芦苇棚。芦苇棚建在黄天湖癫子坑附近的几处高地上。当时人们叫这里开荒队,开荒队的人员由同盟大队的社员组成,大多是热血青年。 </p> <p class="ql-block">  开荒队生活条件很艰苦。一群男队员住一处芦苇棚,床铺是用芦苇草垫垒成,连成一体,当时人们叫其统铺。几名女队员住另一处芦苇棚,条件也是如此。当时,开荒队吃集体食堂,食堂与队员住的芦苇棚分开,建在不远处的另一个高地上。</p><p class="ql-block"> 开荒队队员在61年秋天才开始陆续在渠道河&lt;荆江分洪区总干渠&gt;堤上修建各自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当时渠道河堤无树木,多野蒿。河堤高低不平,土坷杂乱,由于渠道河开挖不久,堤上土坯连锹印都清楚可见。</p><p class="ql-block"> 62年开荒队改名为同盟八队。这一年全队19户人家有15户在渠道河堤上建起了新房,其余4户仍然住在开荒队。当时的房子草把壁,稻草顶,人们称其为稻草房。同盟八队住河东岸,对河西岸是同盟七队。</p> <p class="ql-block">  人们在渠道河堤上建房后开始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菜。那个时侯,生产队是农村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属于集体性质。当时土地归集体所有,每个农户都是生产队员。农民每天按生产队的安排,从事生产劳动。生产队给每个参加劳动的社员记工分。一般情况下,男劳动力每天记1个工&lt;10分&gt;,女人则只有8分。</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生产队农户从19户增加到了24户。新增的5户是从外地迁入的,都住在洪家潭子以北的河岸上。</p><p class="ql-block"> 65年夏天渠道河在现在的曾口桥东决口。水入黄天湖,淹没了湖沿边的所有粮田。记得决口处曾被洪水冲出了很大的深潭,当地人叫他冲坑潭子。当年在决口的河边,有人搬䉕,人们口授相传,就将此处叫䉕口(䉕,捕鱼工具,曾口应是䉕口)。</p> <p class="ql-block">  曾口村的前身,同盟八队曾是黄山公社的产粮大户。有几年户产万斤粮,每年年底家家杀年猪,做糍粑,晒豆皮。在当时物资贫乏,全国人民吃定量粮,有很多地方缺粮,常以瓜菜代的时期是很了不起的。曾口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p><p class="ql-block"> 曾口村上世纪70年代的所有田地都在癞子坑与潘家洲之间。这里的田地都是最初的开荒队员垦湖开沟整出来的。土地肥沃,稻谷生长得好,每亩能产七八百斤&lt;那时每亩4~500斤&gt;,在当时可谓高产。</p><p class="ql-block"> 曾口村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中心村。大约在2000年以后才改名为曾口村。现在曾口村,同以前的中心村有所不同,土地重新划分了,村民有了增减,迁入了不少新村民;同时也划走了一些老村民去了肖家咀村。</p> <p class="ql-block">  曾口村已不是原来的同盟八队,也不是后来的中心村,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新的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曾口村经过60余年的发展演变,已经脱胎换骨。过去的芦苇棚、稻草房先后被土砖房,砖瓦房,基建房所取代。现在己不见草房的踪影,百分之九十的人家都住进了单门独院的楼房或别墅。家家庭院花木广植,春花盎然,夏树成荫。洋房被郁郁葱葱的花木环绕,环境很悠美。曾口村原有的田地经过规划平整,已沟通水畅。</p><p class="ql-block"> 最初的曾口村没有村庄,只是黄天湖的一片湖水氹子。村属农田是一片蛮荒湖地。这里是湖滩,也属于水灾频发之处,是野鸭鱼鸟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曾口村发源于黄天湖之中,是一群勤劳朴实的农民一锹一锹,一镰一镰,用汗水淌出来的。是老一辈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们大都做古,现如今健在的仅有仨俩人。</p> <p class="ql-block">  曾口村的前世今生,从湖荒之地,演变成良田新村,是几辈人的心血凝就。现在村路畅通天下,村民闯荡九洲。她随新中国一路走来,在国家的发展壮大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曾口村的人由穷到富裕的演变如一部历史。她记录着农村的辛辣与欢乐。她就是中国发展前进的缩影。中国如今的很多村,城镇也是象曾口村一样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展美丽,从穷到富。这个过程撰释的是近几十年中国大地的演变历史与翻天覆地。</p><p class="ql-block"> 山之美在于峻嶺峭壁之神气,草木葱绿之茂盛。美于形则巍巍魁拔。河之美,美于一泻千里,浩荡弯曲伸延。静则清彻,动则狂澜巨涛。村之美思虑民风土俗,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规之有形。美在邻里亲睦,家庭和谐,老幼互爱友佳。曾口村如鄂南之珠,是一个既普通又美丽的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