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理解的"发小“就是从小一块玩大,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亲姐妹。我们这群发小是原昆明军区后勤部398库(军械仓库)部队人员的子女,40多年前我们随父母为了部队的建设汇集在一起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我们各奔东西在各个岗位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工作,现在的我们也都到了退休和即将退休的年龄,心闲了大家也有时间回忆自己的过去,回忆儿时的生活和儿时的伙伴,于是我们有了相聚的想法。</p> <p>2020年12月25日我们发小终于相聚。当我们一一相见那些四十多年未曾见面的发小时 ,依然能从一张张渐渐苍老的面容中辨别出本人,唤出儿时的小名,昔日的发小虽然历经四十多年的变化,显得有点陌生,但感觉上还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真切,一见如故 ,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四十多年前共同学习的校园,令人激动过后又无比开心。</p><p> 四十多年岁月的沧桑,大家都经历着风雨和坎坷。尽管岁月在各自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大家依然如故笑对人生,没有身份的高低,没有贫富之分,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聊着当年儿时的校园和家里发生的件件趣事。</p><p>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从开裆裤到少年,我们共同玩耍和学习十多年。那时的我们,都是花季般的年龄,都是纯真无邪的童稚,虽然说是动荡年代,可我们一点也感觉不到困惑,没有今天的尔虞我诈,反而感觉到大家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谁家有事,大家都来帮忙,大人孩子都如亲人一般,那时的我们,下课钟声一响,我们一个个都涌出教室外,男孩子有的滚铁环,有的打陀螺,还有的拍烟壳,骑马打仗,坐滑轮车等,大家嬉笑着,打闹着。女孩子三五成群唱着童谣,跳着皮筋,踢毽子,抛石子,挑蓬蓬,跳房子。那时,由于年幼无知,记得我们有时也会俏俏地去当地农民家门前摘李子、桃子,到菌子出的季节,就上山捡菌子。馋像至今还没有忘记.无论干什么大家都嘻嘻哈哈很开心,仿佛整个世界都融化在纯真的欢声笑语中,回忆着当年的风雨和趣事,道不尽的友情,聊不完的话题,那小时候经历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p> <p>我是79年高中毕业后离开了部队营区,很多童少年的朋友分开后就没见过面。近些年通讯发达了,很多各地军需部的子弟又都联系上了。这一次聚会是离别40多年后,发小的第一次聚会,我们见面时的那一刻,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首古诗恰如其分地应证了我们此时的情景。</p> <p>今天我在整理发小的聚会照片时,又回忆起这次的聚会,想必这次聚会是每一个人心里的永久记忆,在夜深人静时回忆往事时都会想起他们,毕竟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部队的营区里甚至住在一栋平房里,从小在同一个环境中慢慢长大。这次聚会交流时间有限,很多细节都未了解,包括他们的父母还好吗?他们的工作如何?他们的孩子们都是否结婚成家立业生子了吗?有的也该当上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吧?他们的一切都好吗?不经意间,我的潜意识里常常会想到他们,我知道这是抹不掉的一种发小情结,浸入到骨子里的记忆。</p><p><br></p> <p>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中,从铁二中一别就是四十多个春秋了,也许人在年轻的时候,可能没有去想过,去在乎过去岁月中曾经发生的事情,随着岁月的逝去,年龄的增长,怀旧的心里越来越强烈,儿时的学习,生活点滴更时常在梦里游荡。虽然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岁月无情,时代变迁,但我们的回忆不变,感情不会变。因为这是永存在我心底的一片绿茵,一段使我魂牵梦绕的童年印记。</p><p>当点点梨花落在身旁,当丝丝细雨滴在脸颊,当瑟瑟秋风拂过发丝,当片片雪花飘过眼帘,我们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人到中老年,我才懂得我的一切和发小们息息相关,我早已经离不开大家了。无论相隔再远,无论多久不见,都可以彼此陪伴,一直到老,不要说再见因为我们是发小。</p> <p>我们的父辈都是为国家,为部队做过卓越贡献的,我们将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父母的恩情,发小的友情,永远不忘。</p> <p>这次发小聚会,我们都有很多话没有述说完,我们是一生一世的好兄弟、好姐妹,为了下次的发小聚会办的更好、更有凝聚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时光不老,我们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