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学习型的新时代教师队伍,12月26日,济宁市实验小学诚邀华东师范大学的宁本涛教授、青岛大学的周远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高连福教授,成功举办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2020年‘教师发展论坛’专家报告会”。出席本次报告会的,有济宁学院的彭兴奎教授、任城区教体局刘辉副局长、区教研中心的领导;济宁市南池小学、济宁市科苑小学和济宁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和全体教师全程参与活动。 陈卫华校长主持会议,他首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朋友们的到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拉开活动的序幕。 <p> 接着任城区教体局刘辉副局长致贺词。刘辉副局长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肯定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希望老师们珍惜学习机会,抓住机遇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还给予了学校和老师们美好祝愿。</p> <p> 报告在老师们的期待中正式拉开帷幕。</p><p> 第一位作报告的是来自青岛大学的周远斌教授。周远斌教授是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国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青岛市拔尖人才,入选齐鲁文化英才。二十余年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古今中外教育的研究,对古代语文教育有很深的造诣。周远斌教授的报告题为《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漫谈》。</p> 周教授从宗“经”:古代语文教育之魂魄、古代语文教学中的记诵是“死去活来”之第一根本,古代语文教学中的博学是“死去活来”之第二功夫,气盛言宜是古代语文教育下的“大成”境界四个方面做了论述,带领大家走进了古代语文教育,汲取了古代的教育智慧,让老师们备受启发。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第二位作报告的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高连福博士。高博士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原理专业教育哲学方向硕士学位,2011年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入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担任编辑,现任《中国企业报》企业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学学会理事。 <p> 高博士的报告题为《论文写作漫谈》。他从选题、论文架构、论文语言、引用问题等方面,深入浅出的指导老师们从现实教育问题中确立选题,用教育理论对照现实。高博士详细地列举了论文中常见的问题,教给老师们如何写论文,怎样发表论文,为老师们如何把实践转化为经验指明了方向。</p> <p> </p> <p> 第三位做报告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宁本涛教授。宁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教育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特聘研究员,浙江省中小学生研究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特聘专家,浙江新劳动教育研究院学术顾问。</p> <p> 宁教授的报告题为《“五育融合”与教育质量提升》。宁教授讲了四个方面:一是“五育融合”的话语和背景分析,阐述了五育失衡的具体表现和“五唯”的顽瘴痼疾。二是“五育”思想由来及德智体美劳的地位及关系。三是走向五育融合的全品质学校建设理念解读。知道了实现“全人、适性、全纳、共生、共赢”五个价值要素的结构性改革是学校建设的基本导向。四是“五育融合”全品制学校建设的实践路径。最后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宁教授的报告不仅非常贴近最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他的表述富有情趣,令人回味无穷。</p> <p> 最后,德高望重的彭兴奎教授将培训会推向高潮。彭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满满的教育情怀和大爱深深感动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他真诚地指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善用书,教师阅读才有引领学生成长的底气。他的报告有高度,有深度,也有温度。虽然天色已晚,但台下老师们依然热情高涨。</p> <p> </p> <p> 此次培训活动在专家和与会领导的合影留念中圆满落幕。</p> <p> 整个活动就像汪国真在诗中说的那样“我本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几位专家用行动为老师们树立了榜样,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让老师们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激发了大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激情。相信全体教师定会坚定信念,赋能提升,蓄力前行,以“真”为本,向“美”出发,向“上”而行!</p><p><br></p><p>制作:丁耀冉</p><p>摄影:顾潇</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