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吃喝拉撒睡,每天五件事。承载拉和撒的是厕所,五件事中它承担了两件,不得不说说它。</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茅厮(乡下对厕所的称谓)是土砖砌的,砌在堂屋上首那面墙的背后。朝着后山那面墙上开有通气的窗户,侧面朝西开有一扇门。</p><p class="ql-block"> 茅坑就是在地上挖一深坑,然后放入一只大瓦缸即成。瓦缸缸沿略高于地面,缸沿上架着两块厚厚的木板,那是用于蹲坑的。两块木板间斜插着一块木板,便于糞便能徐徐入缸。没有它糞便会垂直入缸,会溅起糞水令人难堪。</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可没有洁白柔软的卫生纸用来拭秽,家境好的用的是黄草纸,一种用稻草做的十分粗糙的纸。直接使用令人不舒服,一般都会在使用前将其揉搓一阵,使它变得柔软一些。</p><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家拭秽用的是竹篾片(唸:偏),就是竹子作正经用途后,用剩下的只能当柴烧的篾片加工而成,每片五、六寸长,三分宽,铜钱厚薄。</p><p class="ql-block"> 也有的人家会用一种叫"屎刮刮”的植物果实来拭秽。它形状大小象四季豆,但比四季豆扁平,它比竹篾片光滑好用,但是只在夏秋季节才有。</p><p class="ql-block"> 过一段时间后,茅厮墙角就会堆上一堆这类拭秽物。好在过一段时间也要将糞缸中的人糞尿清出去沤肥,那堆物什也就被清出焚烧后一起沤肥了。</p><p class="ql-block"> 炎热天气,茅厮里会生出蚊蝇蛆虫。不要紧,娭毑间(唸"干"之四声)空会洒些石灰来灭杀,燃些艾叶来熏驱,茅厮里并不显得恶浊。</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夏秋之交时节,我们从长沙乡下迁入了岳阳,住在爸爸工作的印刷厂给我们安排的一座院子里。</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共住了十九户人家,我们住在院子后面的那栋平房里,与刘厂长家共住这栋平房。</p><p class="ql-block"> 刘厂长家的门朝东开,前面有一块很大的空坪。我们家的门朝北开,门正对着这座院子里十九户人家共用的一间茅厮。一条约三米宽的通道通往我家和茅厮。</p><p class="ql-block"> 茅厮是用包装纸张的木板搭建的,木板落在从地面往上砌的约四十公分高的红砖上,防止木板直接与地面接触容易受潮腐烂。木板间有丝丝缝隙,从缝隙中能透出屎尿的气味。</p><p class="ql-block"> 茅坑和我们乡下的一样,只是埋在地下的瓦缸更大些。</p><p class="ql-block"> 厕所的门也是纸夹板做的,打开关上都会"吱呀"作响。可别小瞧了这间简陋的厕所,它承担着一院子近百口人的拉撒重任。</p><p class="ql-block"> 早上是厕所利用率最高的时段,从早起的第一个人开始使用起,陆续有人前来如厕,排队也是常态。憋了一晩上,早上都得放松放松。</p><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饭,上班上学的人都走了。</p><p class="ql-block"> 将碗筷洗涮完毕后,嫂子、娭毑们一手提着盖着盖子的红漆马桶,当然,手中还夹着一把马桶刷把,另一只手则提着一桶清水(那时还没有自来水),慢悠悠地前来倒马桶了。</p><p class="ql-block"> 她们将昨晚上的排泄物倒入糞缸里后,提着马桶走出厕所,然后向马桶中注入一些清水,用马桶刷把在马桶内使劲一番刷动后,将脏水倒进茅厮傍边的一条阴沟里。如此刷上两次,最后用清水将马桶内外淋一淋,倒马桶的全部程序即告完成。</p><p class="ql-block"> 如果碰上两三位女同胞一同来倒马桶,你倒我刷,我刷你倒,那场面甚是热闹。如果她们还说上一些家长里短,扯上一阵子鸡毛蒜皮的事,那热闹的时间就更长更有趣了。</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茅厮里,没有乡下茅厮里堆积在墙角边的一堆拭秽物,因为印刷厂多的是纸用,大家都用那些印报废了的薄纸揩屁股,这种纸在糞水中一浸泡就化了。</p><p class="ql-block"> 茅厮里如果三、四天没人来担粪,屎尿就会膨出来。我爸爸每当看到糞缸将满将溢时,会通知环卫所,让他们快来担糞。</p><p class="ql-block"> 通常情况下,环卫所会适时派出一辆拖糞的板车来。车停在街边,然后一担一担地将糞担走倒入板车上的大糞桶里拖走。</p><p class="ql-block"> 大家可別小瞧了这些屎尿,那时候它可是挺俏的物资,被农民们视为"农家宝"。有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人糞尿就是那时候的当家肥料。</p><p class="ql-block"> 洞庭湖上那时还航行着不少专门运糞的帆船,它们承担着将城里的屎尿运到农村、农场去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农闲时,乡下的农民也会上街来收糞,挑走一担糞,会付一两角钱给你。</p><p class="ql-block"> 到了夏天,茅厮里的气味更大了,滋生出好多绿头苍蝇和麻脚蚊子,茅厮边上还能看到拖着长尾巴的白花花的糞蛆,让人感觉肉麻。</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娭毑会弄来一些石灰或是六六六粉撒在糞缸里,撒在茅厮里的边边角角,撒在通道的墙边。这一招还真顶用,蚊蝇明显的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那时候是茅厮卫生的义务维护者。</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在北面墻边靠近房门的地方搭建了厨房,㕑房与茅厮斜对着,这两个负责"进""出"的场所相隔就几步之遥。</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们正准备將锅中的菜铲入碗中端去吃饭时,急匆匆地跑来一个人,左手揑着一坨纸,右手捧着肚子,快步走进了厕所。</p><p class="ql-block"> 少倾,一阵不便于用文字描述的声音传进了耳朵,你说这能不叫人恶心倒胃口吗?</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们家住的是这座院子里最糟糕的房子,爸爸好象对我们所住的房子还蛮中意,从未见过他有过不悦之色。</p><p class="ql-block"> 其实也是,好不容易才将一家人迁到了一起,合家团聚不是比什么都強吗,何必过多计较那些不尽如人意之事。</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初期,印刷厂在金家岭建了一幢二层的住宅楼,可以住十户人家。爸爸有幸分到了靠东边的有二间住房的大户房。</p><p class="ql-block"> 楼房每层可住五戸人家,楼梯间的西边两户,东边三户。走廊建在楼房中间,走廊南边是住房,北边是厨房。正对楼梯间有一间小房子,里面装有水龙头,供五戸人家接水用。</p><p class="ql-block"> 楼房里没有厕所(此时已逐渐有了称茅厮为厕所的改变),如厕需要到金家岭通往玉清观的巷子里的公共厕所或者是厂里的厕所里去。</p><p class="ql-block"> 就我们家而言,住宿条件改善了,上厕所却没有以前方便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细伢子喜欢唱童谣:</p><p class="ql-block"> “新姑娘坐箩筐(唸:枪),箩筐落了底,新姑娘有了喜。”</p><p class="ql-block"> “河西姐(唸:假)子洛洛里董,半夜间(唸:甘)爬起来倒马桶。”</p><p class="ql-block"> 岳阳人称湖北监利、洪湖等地的姑娘、嫂子为河西姐子。她们喜欢穿红红绿绿的衣裤。</p><p class="ql-block"> 倒马桶的河西姐子我没见到过。趁天亮前倒马桶的小伙子倒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我一同事X君在一次大家谈论关于征兆这一话题时,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p><p class="ql-block"> 他说:征兆是有的,我老婆生孩子后的一个大清早,我到厕所里去倒马桶时,听到了老鸹子叫,当天晩上老婆就发烧住院了。</p><p class="ql-block"> 要不是他这么一说,我们还真想不到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竞然有倒马桶的经历。于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謑落起他来。不记得是那一个,还把“河西姐子洛洛里董,半夜间爬起来倒马桶”大声唱了出来,嘲笑他。</p><p class="ql-block"> 其实X君也是很无奈,他老婆生孩子后,他姐姐过来帮他照看了几天妻儿,因家中有事不能久留,他只能自己照料妻儿了。</p><p class="ql-block"> 别的事还好说,因家中无厕所,每天需要倒马桶一事让很为难,觉得大男人倒马桶面子上过不去。万般无奈之下,最后想出了趁天亮前外面没有人时去倒马桶。</p><p class="ql-block"> 倒马桶不仅是X君的尴尬,也是国人的无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0年代前,只要你去过上海,你一定见到过上海人早上排队倒马桶的情景。一长溜马桶排在街边,静候收米田共的马桶车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 天气晴朗的日子,居民们会将洗刷干净了的马桶一边搁在弄堂里的街沿上,让它斜着接受阳光的照射。你一只我一只,不一会儿就排成了一长溜。</p><p class="ql-block"> 早上上班上学的人们淡然地从这些隐隐地散发着屎尿气味的鼓肚宝贝旁边走过,看不出他们有丝毫不适。</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海的一道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海的一道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住房狭小没有卫生间造就的人文景观和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以前,中国城市内的公厕和单位厕所基本上都是旱厕。</p><p class="ql-block"> 所谓旱厕,是指蹲坑下面有一个贮粪池或粪缸,用来贮藏屎尿的厕所。</p><p class="ql-block"> 旱厕的贮粪池(粪缸)里面的屎尿不能及时清掏,因此这种厕所有很重的臭味,会招来蚊蝇和滋生蛆虫。</p><p class="ql-block"> 蚊蝇携带细菌和病毒,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流行。</p><p class="ql-block"> 旱厕如果管理不好,后果真的会很严重。小则糞水横流,破坏环境卫生;大则疾病肆虐,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城市里都有负责清除糞坑积糞的单位,掏冀工是一种职业。掏糞工中还涌现出了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一一时传祥。</p><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将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p><p class="ql-block">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大量外资拥入国内进行投资,但是,对当时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多有诟病,其中有一条就是说中国卫生条件不好,连像样的厕所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初期,我姑父在岳阳扇子厂担任厂长,那时有不少台商港商前来订货。就因为体验了他们厂臭气熏天的旱厕,让好多送上门的生意都随着厕所里的臭气飞走了。</p><p class="ql-block"> 痛定思痛,扇子厂花大本钱将厕所进行了改造,才迎回了老客户,发展了新客户。</p><p class="ql-block">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一场旱厕改水厕的“厕所革命”在全国顺势而为。这是一场既是优化投资环境,也是改善民生的“厕所革命”。</p><p class="ql-block"> 旱厕改水厕后,如厕环境好了,有关部门以加强管理为名,将厕所管理工作承包出去,导致收费厕所出现。</p><p class="ql-block"> 1996年,有律师在汽车站如厕,被收费五角钱,他认为这钱收得不合理,打了一场叫板五毛钱的官司,最后胜诉。这种叫板厕所收费的诉讼多次发生,均以胜诉告终。</p><p class="ql-block"> 此后,国家加快了公厕建设,收费厕所也就慢慢消失了,群众如厕难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去欧洲五国(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走马”了一趟,发现他们那里如厕都要收费。在法国游塞纳河等游船时,去公厕小便,被收两欧元(值人民币约十六元)。</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人有三急”之说,“急事”急办,如厕之亊解决得尚好。</p><p class="ql-block"> 欧洲可能不存在这种文化,公共场所如厕有点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我分到了厂里新建楼房中的一套居室。这是一套70平米的房子,两室两厅一厨一厕,居四楼。彼时,这是顶不错的房子,最好的楼层。</p><p class="ql-block"> 房内有了卫生间,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我再迁新居。由楼梯房搬到了电梯房,房子更大了,面积增加了一倍,有了独立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各自独立),而且有一蹲一座兩个卫生间。</p><p class="ql-block"> 历经多年,那承接拉撒之物之所在的名称,由茅厮叫成了厕所,由厕所叫成了卫生间(有主、次之分,还有“洗手间”之雅称,“五号”之别称,内中器具有蹲、座之別)。</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前进。</p><p class="ql-block"> 物质丰富了,文明程度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p><p class="ql-block"> 你看那街头的公共厕所,不是从前那种仅具承接拉撒之物的场所,它外观漂亮,里面整洁干净,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摆放着青枝绿叶的花草,如果你是头一次到这样的公厕如厕,一定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p><p class="ql-block"> 厕所还免费提供如厕用纸,洗手有自动出水的水嘴,还有烘干机为你烘干手上的水气,这些都会让人倍感温馨。</p><p class="ql-block"> 听说如今的座便器已具有冲洗、烘干功能,用过它的人说:它让拉撒成为了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据说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里还有黄金马桶。</p><p class="ql-block"> 马桶用黄金打造, 我认为那是穷奢极侈的炫耀,与人们的正常需求不沾边。</p><p class="ql-block"> 但是,如果有机会,能体验一下也未尝不可。既然如厕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享受,何不去享受一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