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国时的东吴都督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是浙江平湖。</p> <p class="ql-block"> 我在省城读书时,把这历史资料告知同寝室同学,引来一阵讥讽。他们都认定我有显摆之意,并找来一大堆资料来论证,陆逊是苏州吴县人,像在百度搜索到的一样,陆氏家族永居苏州。</p> <p class="ql-block"> 这次跟随市文史馆专家及几位陆氏族人去实地考察,解决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p> <p class="ql-block"> 陆氏作为两晋时代江南四大家族之一,一直在南方居住。其家族的发祥地及聚集地确实是苏州、无锡。但家乡浙江平湖的文史记载,平湖新埭凤凰基是江南陆氏的发源地。这些说法哪一种正确呢?</p> <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个疑惑请教随行的一位陆姓文史爱好者:陆逊出生在苏州,但苏州的陆氏是否来源凤凰基?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且陆先生告知我:苏州、无锡的陆氏研究会也承认两地的陆氏从平湖迁移过去的。所以,陆先生担任了陆氏宗祠研究会的常务理事。</p> <p class="ql-block"> 我又问了一个幼稚的问题,为何苏州、无锡两地在介绍陆氏名人,考察家族繁衍时,没有承认陆氏发源地在平湖?他说:每个地方都想扩大知名度,在文字记录上承认陆氏源于平湖,两地的知名度会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 这次考察,我们主要是参观在平湖出生的一位清官——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及妻子的织机一部。</p> <p class="ql-block"> 听家乡文史官员介绍:陆稼书任灵寿知县的时间不长,由于看不惯官场腐败,主动辞职,他理想的归宿是回家乡教书。后来朝廷重新启用陆稼书,任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监察御史任期仅一年,因为没有通过一年试用期的评审。这对清朝冗长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多么的一种讽刺。</p> <p class="ql-block"> 泖口东临上海塘,是全国最小的乡镇之一,街道长仅二百米,位于新埭镇东北的泖口村,上海塘的西岸,东与兴旺村、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的夹漏村相望,北于兴塔镇下坊村交界,是长泖、大泖和当地西来之水汇集的连接口,故称泖口,俗称“龙头”,是苏州、嘉兴互通和出海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船盐的巡埠,是控制贩盐商船的咽喉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中年时分,我们来到上海塘东岸的姚浜村,考研处在农田中间的一座古墓——沈棻墓。</p> <p class="ql-block"> 沈棻曾任西平知县,现归属驻马店西平县,归葬于出生地平湖南阳毛巾浜。</p> <p class="ql-block"> 听同行的文史同仁介绍,此地现在是他家的承包地,在上世纪中叶,造反派把沈棻尸体从坟墓中挖掘出来,抛弃一边。用糯米、生石灰、明矾三合体混成的坟墓非常坚韧,再把棺椁放置进去,上面用同样材料密封,能保持尸首永久不腐烂。</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集体生产小队,曾经把空墓用作粪坑,这是多么荒唐的行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