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0, 0, 0);">贵胄</b> [guì zhòu],贵族的后代。贵族:是<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B4%E9%9A%B6%E5%88%B6%E7%A4%BE%E4%BC%9A/739928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奴隶制社会</a>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C%94%E5%8F%9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8, 127, 222);">演变</a>,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p> <h2><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 《北魏贵胄出行图》位于共享大厅的正门对面,以整面跨层弧形墙为背景,高约15.5米,宽约50米。壁画中浩浩荡荡的出行队伍分前、中、后三段。前段为导骑队和鼓角吹号的骑兵,后段为“甲骑具装”骑兵。较为复杂的中段,左右两列为身着兽毛外翻披衣、头戴风帽、手持长槊的步兵护卫,中间前部依次为鼓乐队、仪仗队、伎乐杂耍队,然后是近卫骑兵护送下的引导车辆、贵胄车辆、殿后车辆。所有人物服饰均以鲜卑服饰为主,与中原汉家穿戴截然不同。但队列秩序、仪仗器物等又大量依据中原礼制,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民族融合的印象,堪称北魏时期社会生态的真实写照。</span></h2><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壁画的作者是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景波和造型学院副院长王颖。 《北魏贵胄出行图》是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中的贵族出行和宴乐画面为参照创作的。从接受任务到壁画完成上墙,历时一年半时间。壁画共绘有人物235位、马匹188匹、骆驼4峰、牛车2辆、马车4辆,还有代表星宿的动物28只,壁画面积比原来扩大了30多倍。壁画中人物数量和仪仗规制大量参考了王公和皇家出行的史料,让人产生梦回1500余年前魏都平城的感觉。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幅壁画的体量之大,不仅刷新了他们艺术生涯的巅峰纪录,同时在全国同类壁画创作中也绝无仅有。为了让作品更好地契合历史背景,创作设计稿先后论证修改了29次。文官的服饰官帽究竟是什么样式?武将的甲胄马镫又是怎样的造型?仪仗的旌旗兵器都有哪些规矩?所有这些,除了在大同考察,他们还多次赴洛阳、敦煌、酒泉等地进一步验证。为了避免颜料重复配制造成画面失真,近800平方米的壁画底色和基本色,一次就制出上千公斤。此外,他们还专门在壁画墓中采集了当时地质层的土壤掺入颜料使用,使作品有一种浑然 “出土”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