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窝子古镇

菲林墨格

<p class="ql-block">  北出成都70公里,沿彭州市湔江溯流而上,在蜿蜒的九曲回环“臂腕”处,藏着一个既名头响亮,又神秘莫测的古镇。很多人从古镇的公路边驾车绝尘去了龙门山、白鹿书院,独独忽略了海窝子。</p><p class="ql-block"> 海窝子历史悠久,自蜀人蚕丛起,即由岷江上游河谷逾土门入山南的平原至瞿上,至此,蚕丛、柏灌、鱼凫三代“蜀王”在此居住数千年。 “瞿上”即是如今被称为“海窝子”的彭州新兴镇。</p><p class="ql-block"> 海窝子得名,传说有两个:一是“蜀王鱼凫,田于湔山,建都瞿上。”旧时帝王的象征是龙,俗话说龙潜于海,所以后人把当地称为“海窝子”;二是与地理有关,古镇靠山边有一石洞终年有冷泉水流出,村民称其为是“海眼”,也即“海窝子”。</p><p class="ql-block"> 海窝子古镇经多次建与毁,上一轮建于乾隆55年(公元1790年)。512特大地震属重灾区,房屋损毁严重。&nbsp;2011年“五一”前夕,经三年重建后古镇重新开街。这次修建的青石板古街共长1.5公里,恢复了古镇的原貌,是成都众多古镇中最长的一条古街,古镇高低错落,进退有致,街道两面一色古朴的木楼、青砖的墙面,一条新开凿的小河沿街蜿蜒而过,一座精巧别致的石拱桥横跨小河之上,既饱含川西民居风格,又汇聚浓厚的人文历史韵味。</p><p class="ql-block"> 走进街道,游客不多,感觉异常幽静,街道两傍各种花卉簇拥,建筑物上张灯结彩,十分喜庆。街上门市店铺颇多,各种物品琳琅满目,尤以卖糕点副食的众,可谓满街香气扑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上有一龙怀寺,据说“前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留碑文于龙怀寺,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游古龙怀寺时盛赞王勃“碧山丹岑烟树攒,龙怀山本似龙蟠。蜀中寺碣多石迹,只数初唐王子安。”只可惜寺门紧闭,未能亲眼目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