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在慢性溃疡创面应用的一些个人经验

李孝文

<p class="ql-block">83岁高龄患者,右糖尿病足,既往右足第3、5趾因坏疽截除,左足踝以下截除。本次右足拇趾发黑坏死,住院控制好血糖后转入我科行截趾术。</p> <p class="ql-block">术前查下肢动脉CTA,右侧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闭塞,右侧胫后动脉全程多发重度狭窄。</p> <p class="ql-block">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p> <p class="ql-block">术前培养为摩根摩根菌,给予左氧氟沙星应用,术中自跖趾关节处离断拇趾,设计皮瓣后覆盖创面,术中留取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无细菌生长,我以为创面可以愈合,但对于糖尿病足来说我想的太简单了,术后每天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第二天患者尿液浸湿了敷料,我差点哭晕。术后第3天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换药发现切口局部发黑,皮缘发红,间断拆除缝线后有渗出物流出,留取分泌物培养示雷极普罗威登菌。</p> <p class="ql-block">术前摩根摩根</p> <p class="ql-block">术后3天培养出另一种细菌</p> <p class="ql-block">拆除所有缝线后,每日换药,清除创面内失活组织,每日更换敷料。有时候渗出多的时候一天换2次,早期的10天左右应用庆大霉素,后来应用溃疡灵,换了23天后创面内分泌物基本没有了,可以看到肉芽已经很新鲜了,但是创面露着骨头,给予换药也是无济于事,于是在培养无细菌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骨水泥覆盖创面。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对于83岁的老爷子也经不起其他折腾了。希望这次可以通过骨水泥来刺激生物诱导膜促进生长吧。</p> <p class="ql-block">因为患者长期经受糖尿病足的折磨,患者家属对本病有深刻认识,可能这一次不行的话,将面临的就是再次截肢,这是6月10日术中清完创的样子,很新鲜,希望很大哦</p> <p class="ql-block">做完第二次手术后,又换药了20天,骨水泥周围无渗出后办理了出院,满怀希望的等到术后1个月,终于可以拆开骨水泥了,期待肉芽生长良好吧,打开后情况还不错,骨头上已经有生物膜形成了。我们决定再次使用骨水泥覆盖,家属也很认同这种方法,于是我们更换了骨水泥,每隔10天换药一次。</p> <p class="ql-block">始终和家属保持联系,患者活动不方便,我们医院人性化的上门换药服务,省去很多麻烦。</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次更换骨水泥后的30天左右,本来预计是45天后拆除的,患者自己将固定好的骨水泥拆掉了,不过创面还是很好,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只能再次更换了一次水泥。</p> <p class="ql-block">以后经过3次换药后来院查看创面已经很好了,本来打算将创面缝合一下,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家属看到骨水泥的诱导效果很好,不愿意缝合,要求继续骨水泥覆盖,好吧,再盖一次。</p> <p class="ql-block">给你们看看盖着水泥的创面的样子,这个病人血糖控制的一般,因为出院了没有良好的监测。</p> <p class="ql-block">之后又经历了一个月左右,创面就完全愈合了,家属也不用再担心截肢了,现在还和家属保持联系,希望老爷子能控制好血糖,做好足部护理,不再被糖尿病足折磨。</p> <p class="ql-block">这个病人虽然治疗周期很长,但是最后一愈合很好,和既往多次的截肢手术相比,这一次创面能够愈合离不开骨水泥的生物膜诱导能力,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我认为结果很好,让我最难熬的就是第一次手术后每天换药的恐惧,每次打开创面都希望能够快点长,但是长期的糖尿病很难获得好的效果。最后小结一下吧,遇到慢性溃疡的创面一定不能急,耐心寻找一种最合适的方法。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对这个病例有什么看法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