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村志. 端村的农田水利建设

至善書學會

<p class="ql-block">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则乱——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而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关键保障的水利设施,它不但能够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收,而且在抵御水旱灾害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端村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在1949年前后,可供耕作的土地少之又少,粮食产量极低,大部分靠外地输入供给。在经历了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的多方垦种,到1963年以后的“四固定”(定土地、定劳力、定农具、定牲畜),耕地面积才有所增加。1963年洪水过后,在时任端村公社副社长张天晓的规划领导下,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指引下,三田建设 :条田、方田、台田的整治及田地排碱河沟的开挖;灌溉沟渠:干渠、斗渠、毛渠的规划设计开挖整治工程拉开帷幕。副社长张天晓精通水利,他以身作则,带领各村支部书记奋战在第一线,在地里搭铺,吃住在田间,浑身泥水,又苦又累。其所开挖的灌溉沟渠,为端村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1962年完工的扬水机站,不但在防洪排涝上立下战功,而且在农业灌溉上也功不可没。自扬水机站往西建“干渠”直通垒头,在1号节制闸往北直通南刘庄,所经村落如边村、马村,马家寨均受益良多。干渠上设“斗门”,外接“斗渠”,斗渠下开“毛渠”,并在沟渠上种植杨柳树木。在干渠两侧开挖卸水沟渠,修建涵洞,形成“一渠两沟”格局,用于灌溉余水和大雨过后沥涝的宣泄。</p><p class="ql-block"> 在1978年,河南村开始筹建水利“二级站“,并于1979年建成。提水泵采用流量2400m2/每小时ZLB型轴流泵,为节省资金,其轴流泵为购自任丘西大坞的二手设备,同时配电增容系统也改造完成,启用后,浇灌面积达1000余亩。西前街村、西堤村也同时建成了二级站,结束了以小柴油机分散提水灌溉的历史,农业用水有了切实保障,浇地成本大幅下降,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迎来了1978、1979连续两年的粮食大丰收。</p><p class="ql-block"> 在1984年,随着淀区水位下降,安新县水利局为保障白洋淀的水位,禁止提闸放水,沟渠逐渐干涸,“二级站”失去作用,为保农业丰产,各村开始打水泥管机井,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灌溉。直到1995年,端村开始打深水机井,相关电网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工。在2008年,又铺设防渗管道,每隔50米安装出水口,用于插接塑料软管浇灌。直至2017年,架空输电线路全部埋入地下,机井房外设置配电箱,农民用电插卡浇地,完成了水利设施的现代化转变。</p><p class="ql-block"> 端村的引水闸</p><p class="ql-block"> 引水闸,是利用上下水位的落差,白洋淀水通过闸门自流到堤内沟渠的水利设施,在历史上对于水稻的浇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一、西堤闸:西堤闸又称“日本闸”,是在日军侵华时修筑的水利设施。现址在四门堤西堤码头上坡处,在1991年利用两侧沟渠修建白洋大街时被填埋。该闸由水泥青砖垒砌,开劵洞2个,闸板由浸过沥青的长方形木材多块摞制而成,每块闸板两头各有一个孔钮,便于人工用铁钩勾起。随着勾起闸板的数量增加,水的流量也随之加大。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对于域内水稻的种植用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二、端村引闸:在四门堤扬水机站东侧,为混凝土浇筑拱式结构,闸开两孔,每孔高2米,宽1.5米。白洋淀水在提闸后能自流到扬水机站后面水池,再经扬水机站提水,灌溉端村、垒头等地农田。当年垒头农场种植水稻,都得益于端村扬水机站。</p><p class="ql-block"> 三、端村西堤自流闸:位于四门堤西堤与关城交界处。旋转提升式水泥闸板,闸孔单孔,高1.5米,为混凝土浇筑。提闸放水时,能满足排碱河用水灌溉量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端村扬水机站,1962年5月建成,既能排除内涝,又能灌溉农田。</p> <p class="ql-block">扬水机站出水闸门</p> <p class="ql-block">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一号节制闸,由时任端村公社副社长张天晓书写。机站干渠由此分岔。一条往西至垒头,一条往北直至南刘庄。</p> <p class="ql-block">干渠上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斗渠 上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干渠与斗渠的分水处</p> <p class="ql-block">干渠一侧卸水沟渠用于卸水的涵洞</p> <p class="ql-block">“斗渠”上的“斗门”</p> <p class="ql-block">建于1965年的“斗门”</p> <p class="ql-block">“毛渠”上的小闸门</p> <p class="ql-block">沟渠上的桥梁,隶书题字为河南村华文千书写</p> <p class="ql-block">西前街村的二级站</p> <p class="ql-block">河南村的二级站</p> <p class="ql-block">西堤村的二级站及引渠</p><p class="ql-block">其水泵采用电机传送动力的离心泵</p> <p class="ql-block">西堤二级站输水渠</p> <p class="ql-block">西堤四门堤上的水闸,提闸后,白洋淀水自流至堤内沟渠</p> <p class="ql-block">闸门进水口</p> <p class="ql-block">自流闸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东堤引闸出水口,由此流入西侧扬水机站后水池。</p> <p class="ql-block">农田机井及配电箱</p> <p class="ql-block">插卡电表</p> <p class="ql-block">可以手机扫码交费</p> <p class="ql-block">这年开始铺设灌溉防渗管网</p> <p class="ql-block">防渗管道管道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冬小麦节水喷灌</p> <p class="ql-block">21世纪后新修的排水涵洞</p> <p class="ql-block">感谢端村的各位前辈,他们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一心为民的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后学。今天编辑了半天,终于做完了,庆祝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