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请看图鉴宝,下面哪张图是黄金?</h5> <h5> 图一 源自《学习强国 听得见的博物馆》</h5> <h5> 图二 源自《学习强国 听得见的博物馆》</h5> <h5> </h5><h5><br></h5><h5><br></h5><h5> 图一狗头金是天然产出、含杂质、颗粒大但形态不规则的块金。从矿物学角度看,狗头金是自然金晶粒和显微碎屑金的天然集合体。在狗头金中还混有石英、自然银、自然铜等矿物杂质。这些杂质并非恒久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比较活跃的元素如汞、硫、铁、锰等会不断流失。狗头金作为自然金的一种,具有圆润的外表、惟妙惟肖的形状,以及熠熠生辉的光泽,本身就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同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历来是自然类博物馆必备的藏品。<br> </h5><h5> 图二“愚人金”是科普文的主角。先来看看山西地质博物馆在《学习强国》科普知识频道讲过的有趣故事, 17世纪初,约翰•史密斯船长把一整船石头作为战利品送到了伦敦,那些石头含有很多金色的颗粒,金光闪闪的颗粒貌似价值昂贵的黄金。但专家给出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这只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愚人金”。<br> “愚人金”矿物名为黄铁矿,化学成分是二硫化亚铁,金黄的颜色以及闪亮的金属光泽,看起来还真有点像黄金。黄铁矿名字里虽然有个“铁”字,但并不用来炼铁。黄铁矿也叫硫铁矿,属于硫化物矿物,主要用来制造硫酸、提炼硫黄。作为最常见的硫化物矿物,它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颜料等工业领域。发育完好的黄铁矿晶体呈完美的立方体形态,可以用来制作饰品或工艺品。<br><br></h5><h5></h5><h3><b> 愚人金并不是黄金,黄铁矿也不是用来冶炼铁的。</b></h3><u></u><br><h5> 如何简易快速鉴别“愚人金”和黄金呢?<br> 第一种方法,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划出条痕,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而黄铁矿的条痕则是绿黑色的;第二种方法是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黄金,因为金的比重是15.6g~18.3g/cm3,而黄铁矿只有4.9g~5.2g/cm3。当然,更准确的鉴定,还是应找权威专业机构。<br> 黄铁矿的成因类型有很多,主要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含铁岩石在阳光和风雨作用下破碎分解,岩石中的钾、钠等易溶成分在遭受风化作用时被溶解带走,铁等不易溶成分则残留原地或在附近富集,为矿产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含铁沉积物中的铁和有机质中产生的硫开始相遇并结合形成二硫化亚铁,二硫化亚铁经脱水作用形成颗粒状的黄铁矿。在岩石形成后期,这些矿物颗粒在上覆沉积物的挤压作用下,结构改变、紧密排列、固结成岩,最终形成黄铁矿石。<br><br></h5><h5> 朗目山山脚的渣石堆,海百合、珊瑚、苔藓虫、腕足类、螺蛳、“愚人金”等汇集在一起,成为探寻者的宝库。黄铁矿常伴生于煤层,但附近没有煤矿开采,黑色渣石堆应该是建设东绕城高速的废弃物,难觅第一现场。黄铁矿零星散布在渣石堆中,矿化结晶不完全,受机械外力断裂,又历经风雨侵蚀,疏松易碎。瓷板划痕为绿黑色,手感轻飘,对磁铁无丝毫反应,确证为非金非铁的“愚人金”。<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