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母校——邯郸市第三中学

因陀罗

<p class="ql-block">邯郸市第三中学,现在还叫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邯郸外国语学校,起初只有初中,后来大概是1970年左右,改制扩建成为了完全中学,直至今日。16年学校还获得了CCTV-1的报道,说的是京津冀教育合作,可惜那个课间我在睡觉,错过了一次上镜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校史的记载,邯郸市三中在1955年开始筹建,1956年上半年就建成了。当时三中算是在和平路东头,学校的东边、南边和北边都还是农田,尽管现在已经属于市中心了,但在当时就是实实在在的东郊,学校就好像绿色海洋中孤立的一个美丽的小岛。很多学生家庭距离学校有十多里路程,学生全部步行上学,没有一个骑自行车的,每天风雨无阻、按时到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尽管如此,当时的三中还是只有一座才建成的平房教学楼,北面的平房小院是老师们的宿舍和食堂,和一个竹竿苇席搭成的“大礼堂”,为此三中还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建校运动”,师生们动手建设学校,把每一个星期天作为劳动日,统一到二十多里外邯郸市西北角的新生砖厂拉砖。所以每到周六的下午课后,同学们便三三两两走出学校,借劳动工具和运输工具去了。串机关、走商店,进工厂到处求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忙得不亦乐乎。借到车的高高兴兴回来了,没借到车的一脸沮丧,据说还有女同学为此掉眼泪。故事说来还是比较有趣的,我们这些现在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学校生活少了点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星期日一大早,几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学校走出,全是十几岁的初中学生,不论男女。人流夹杂着各色车辆,排子车、三轮车、手推车、自行车等,五花八门,队伍拉出一里多长,但就是没有现代化的汽车,在当时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吧。回到学校后,人人汗流浃背、满身泥土,但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尽点义务,同学们没有一个喊累叫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经过一年左右的劳动,师生们硬是用原始的方式运回了几十万块砖,将所谓教学楼盖成了名副其实的楼房,也扩建建设了学生宿舍与食堂。同时也撤去了用作围墙的旧铁丝,打出了土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艰苦,但是那时候的同学们,即我的前辈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发奋图强,去参与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五六年大炼钢铁,三中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历史记载那时候应该是初一三班干劲大,自包建了一个钢炉还受到了上级表彰和报道。不过后来学校陆续获得了更多的是教学荣誉,加入了邯郸中学的第二梯队。</p><p class="ql-block">大概是在1999年,省教委批准挂牌河北省第八外国语学校,之后多年,人们管叫三中八外。不过后来调整成为河北邯郸外国语学校后,人民的习惯也不太好改,现在还有人习惯说三中八外。</p><p class="ql-block">2004年三中成为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在邯郸市是比较晚的学校了,但进步很快。同年还和浙江省镇海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九所学校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朝阳计划基地学校。再到了06年,学校终于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外国语学校,进入了全国外国语学校50强,比当时一些省会的外国语学校还要好,排到第二十八位。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也授予学校“高中国际教育合作学校”。</p><p class="ql-block">此后三中默默发展了很多年,后来几年我就比较了解了。2015-2018年三年我都是在三中度过。2015年,学校勉强进入了“全国百强特色中学”,挺好,虽然在当时读高一的我的心中,三中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很重要的节点是2016年,三中筹备、对接北京外国语大学最后终于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我记得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从冬天开始的,给学校大扫除,拿抹布把瓷砖擦了又擦。当时气温有零下,我擦我们班门口瓷砖,抹布擦过去立马就结了一层冰。但我们都是很高兴的,为学校做贡献;我个人更高兴,可以不用上课,毕竟一天在班里坐十几个小时,劳动劳动挺好。后来一路顺风顺水,成功签约合作、揭牌。据说我们和很多学校在竞争,但最终还是我们。2019年左右石家庄也有了附校,但我觉得那个私立学校不如我们学校有水平、有实力、有内涵、有底蕴。</p> <p class="ql-block">之后学校围绕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也把模联社团更名成“北外邯郸附校模拟联合国协会”,由此在公关和外联上突飞猛进,和国内外很多大中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各地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多,社交多了,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我们就认为,我们学校在各个领域都该是国内一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准备了两手,一边备战高考,一边试着申请学校。得益于学校,虽然成绩一般,但当时还是能拿到一些中外合办,和普通的国外大学,当时拿到的最好的应该是纽芬兰纪念大学。就接着准备国内高考了。不过毕竟是好学校,在老师的带领和同学的影响下,我这样的混子也考了625分,应该是省内3300名左右,河北省前3%吧,其实比当时的一些好学生还多。但我在学校确实是个让老师们头疼和无奈的那一号人物,算不得好学生,很难成为学校的骄傲。不过我是很感激三中,给予我多样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不再是那个庸俗的低级趣味的人,让我也有机会一点点扶级而上、步入知识的殿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业之后学校的活动就精彩多了,2019年暑假我还回去了,给那年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帮忙,也给那届新高三生加油打气。但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搞了北外模拟联合国联盟、“外交官进校园”一系列活动,我远在浙江,没赶上这些好事。</p> <p class="ql-block">自2018年开始,我们每年的模拟联合国大会都会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贺信与开幕式祝贺视频。这是三中更加国际化的坚实一步,在全省都是第一,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古特雷斯祝贺视频</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贺信</p> <p class="ql-block">后言</p><p class="ql-block">内容部分选自邯郸市第三中学校史与相关回忆录,仅在此纪念那些为母校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前辈,也写下了一些自己想说的话。希望母校能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