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战斗在靠茅山 <br> 编辑:黄积型 <br> 歌曲:军人本色</h3> <h3> 我们战斗在靠茅山 <br> (1983.12一1984.5.) <br> 靠茅山位于广西龙州县下冻镇与越南接壤边境上,海拔高823米,该山成凸状伸向越方,沿边境线连绵约15公里,该山地理位置凸向越方,区域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天然形成被对方半包围状况,此地山高林密、无等级公路通达,长达数公里内无人居住。越南在主峰与相邻的658高地重兵驻守,其直线距离约2公里,火力配置强,山下还有一个团作为第二梯队,其后方东溪和有其国道4号公路,交通方便,有利于越方部队机动、集结和运用作战物资。越方依仗其位置优势,在靠茅山用炮火可直接威胁到龙州县城,因此,靠茅山成为中越兵家必争之地。</h3> <h3> 一、作战背景 <br> 自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中越边境战事连绵不断,延续十年之久。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出于外交及政治谈判考量,我方在靠茅山没有驻守部队,且后撤了几公里,而当年五月份前越南趁机占领该地区重要军事控制点。1981年5月,我军收复法卡山之后,时至1983年下半年,军委决定:在全军部队参与对广西、云南中越边境,进行轮番拔点作战,以实战形式全面锻炼部队指战员。以达到实战全面锻炼部队指战员。广西靠茅山、科甲地区,云南老山、者阴山地区成为作战热点。 靠茅山是属于我军边防三师防区,期间先后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炮战,靠茅山地理位置对我不利且有越军占领,我军夺回靠茅山之战不可避免。军委决定:广西靠茅山、云南老山两方向协同作战,一旦,攻打收复老山失手,广西靠茅山的作战部队立刻发起炮击总攻。为尽快收复靠茅山,保障部队在该地区集结及机动作战,尽快修筑通往靠茅山的急造军路成为重中之重。满足以步兵、炮兵、装甲兵协同作战,并以炮击为主,立足小打、准备大打,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谈判、打出和平。</h3> <h3>工兵13团执行构筑急造军路作战任务的配置图</h3> <h3>现在民用高德地图,展示龙州县城与下冻镇、靠茅山的关系位置。</h3> <h3> 1983年12月x日,广州军区工兵13团授命修筑急造军路的作战任务,该团于12月30日到达龙州县下冻镇春秀水库作战区域。 广州军区工程兵教导队首长在12月23日接到司令部电话令,派四名教员指导和配合工兵13团共同执行修筑急造军路,决定:由黄积型(负责人)、黄荣钦、荆才旺、龚德永前往工兵13团执行任务,目的是参加实战并指导13团完成修筑急造军路任务。次日,队首长徐康宁、王守印,训练处领导周春庭、袁斗山召集了被指派人员会议,传达军区电话令。决定要派出训练处的教员指导13团共同执行修筑急造军路任务,同时实战锻炼教员队伍,积累实战经验促进教学训练,提高教学质量,黄积型等四人,于83年12月27日到了工兵13团报到。 <br> 二 、战况概述 <br> 前线指挥部:由李新良(广西军区司令)、郑元嘉(广西军区副参谋长)、刘成毅(广西军区工化处长)、张新明(边防三师副师长)组成。 工程指挥部:张新明、腾处长、杨道平、黄积型、黄荣钦、荆才旺、龚德永、彭新德等同志组成。</h3> <h3> <br> 李新良将军时任广西军区司令,于1984年为靠茅山前线指挥部总指挥。</h3> <h3>靠茅山居高临下,对下冻地区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军事价值高。</h3> <h3> 工程组:由黄积型(负责人)、黄荣钦、荆才旺、龚德永组成。 参与部队:工兵13团、边防三师工兵营、侦察连、测绘班。 任务区分:工兵13团拓宽改造从春秀水库附近至茶场的原有路,再修筑从茶场至靠茅山之间的急造军路。 作业方式:以爆破为先,供机械、人工相互配合作业,人停机械不停轮番作业,毛路基按全切面计宽度。三师工兵营采集片石、碎石、道路保障,侦察连担任前沿警戒,测绘班配合工程组。 修筑急造军路概况:1、用时130多天;改造原路4.2kMm,修筑急造军路11KM,总计15.2KM;路宽5.5米、最大坡度13.2%、平均纵坡度6%、最小转弯半径17米、转弯25处(回头曲线4处)、形成反复之字型路线。2、完成土石方75.8万立方米',砍伐灌木林3.2万平方米,架设板桥梁一座20米,根据沿途各处的汇水面积,定了排水涵洞13处(其中钢筋混凝土板梁涵一处),修边坡3万平方米,开挖排水沟10.6公里,投入经费近千万元。 修筑急造军路作战中,全体指战员在十分恶劣、危险的环境中进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更为突出的是,筑路接近靠茅山主峰时,用4天时间连续作业,突击完成十多天任务,彰显军人本色不辱使命!特别是4月28日至29日,先后多次遭到越军猛烈炮击及机枪扫射,虽我炮兵以猛烈炮火反击,但,筑路部队付出了重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越军在两天内累计发射炮弹1800多发,导致13团二连牺牲了5位战友、受伤11位。完成作战任务后,工兵13团立集体三等功,1984年5月解放军报以专栏宣传</h3> <h3> 以《筑路英雄之歌》宣传工兵13团的英雄事迹,广州军区授予邹方林同志“筑路爆破英雄”称号,在此,本文不再延伸赘述。<br> 三、发挥教员专长 <br> 工程兵教导队派出四位教员,在这次实战中,不辱使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知识,各自都有扎实专业知识,修筑此路:从图上选线→堪察→测量计算→确定道路主要技术指标→绘制图纸→现地放坡标桩→指导施工,始终坚持在一线,不畏艰难,不辞辛苦,道路区域敌情严重,他们除了专心筑路外,坚持做到子弹上膛,随时准备战斗。上下山行走时,常有动静发出:只闻其声、未见何物、手不由自主紧握手枪,自卫本能使然。教员们的一系列工作得到首长尊重、支持和肯定,并在工程技术上给予工程组足够的话语权,充分发挥教员的专业特长,为完成筑路任务,在技术层面上获得了至关重要数字依据,指导施工解决难题就有可靠的基础及支撑。 工程指挥部人员,到达边防三师八团九连驻扎,刚过完1984年元旦,次日工程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张副师长宣布急造军的指挥机构及作战任务,明确任务及分工,介绍属地的民情、敌情,安全事项,并决定第二天实地堪察。 野战现场环境艰苦条件差,黄积型、黄荣钦两名教员就在行军床上完成图上作业、设计等一系列工作,经过图上作业及设计,心里明白此次任务非同一般。通过在军用地图上反复选线标线,发现有多处徒坡弯急很是棘手,按图上初定的路线,按比例换算得知急造军路长约10公里。</h3> <h3>(实际修筑急造军路总长11公里)。 次日,张副师长带队上山堪察一天,早上行走路滑雾大,沿着茶场旁的小路往上至620高地与无名高地间止,为防止意外之事发生,可能遭受敌方狙击手狙击,当天堪察暂时到此,以后再往前往上。从茶场往靠茅山方向往返,当时只有两条人行小路可走,很不安全,常发生行走跌跤,容易造成自伤。图上选线与实地比对,工程组人员通过分析、研究,心里有了初谱。工程组起初上山作业,大部队还没有上来,冒着随时会有敌人炮火袭击的危险。在测绘班的配合下,开始测量纵坡度、横坡度,历时数日连续工作。测坡放坡由两位黄教员在最前方配合展开,其他战友量长度标点、定桩、记录数据。黄荣钦教员一直于最前面,黄积型教员手持测坡计对准前方测瞄,指挥黄荣钦向左或向右移动快速定位。大多坡徒路段按10%连续放坡,最徒的坡达13.2%,平缓地段标方向定桩即可。测量完,整理数据、核实对照。紧接着图上绘制纵坡度、标高图、横断面图,计算工程量。教员们连续工作数天,甚至在夜里突然想起什么重要节点、凝点,就用手电筒、腊烛照明,在床铺上继续一系列的工作,直至完成止。 测量及施工图出来后,13团在完成原有路的拓宽改造后,接着紧张而有序的急造军路施工正式展开,教员们分工是:两位黄教员继续在最前面继续推进,荆才旺、龚德永两教员主抓路基、路面、边坡及涵洞等工作。13团实施爆破、推土机作轮流交替作业。 遇到难题现场研究决策解决问题 如急造军路起点是稻田→山间小溪→稻田,修筑道路会造成较大困难,</h3> <h3>且会造成对农民的稻田有一定的损害、损失,就得付出赔偿。工程组人员就本着:两害间选其轻,两利间择其重。当时对于起点选择,反复看了几次都难以确定,工程指挥部有多种意见:一是路构筑过水路面,二只构建涵洞,三是……。张副师长在现场直接征求黄教员意见,黄教员你看怎办好?我把此段的汇水面积、道路起点选择的理由及方便维护等,向首长一一表明,首长决定:这条路始点就定在此,跨过小溪采用构筑钢筋混凝土板梁涵。 二是沿途遇到一段近500米长的严重的泥泞路毛路基,施工车辆、机械前往作业面受阻,工程组及时提出铺垫片石加固路基、碎石铺面的方案,首长及指导方和施工方很快达成共识并实施,保障了毛路基畅通。 三是在620高地与无名高地间,时至3月初,急造军路毛路基已推进至重要关口,张副师长这日又上来了,深有感触说:这条路推进很快,是因为有你们懂行的教员实地指导,加上装备优良的13团干得出色,我们师工兵营修下面几公里,前后几年,一直修不好,炮车通不过,你们几个月修成了。张副师长接着又说:我们现在这个位置,是个很重要关口,很危险!左是靠茅山主峰、右是658高地,怎么办?我立即展开地图用指北针尺一量,划出主峰1500米、山身腰1000米两道半径弧形线,标出危险区及特别危险区之后,并告知在场人员。经与黄荣钦教员商议,又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并标出岔路口,在场的五位人员交换意见后。首长当场决定:岔路口就在此开出,左侧朝靠茅山主峰推进,右侧朝浦谷肥方向的658高地推进,构成两路突击,为夺回靠茅山的</h3> <h3>部队拿下高地创造必备条件。此路在多个部队多次实战中证明此路起到极重要不可代替的作用。 修筑急造军路几个月,还有许多非参战人员或后人所不知的事例,比如手枪不带枪套,插在腰间或放在裤袋里,不易暴露且方便快捷,不经实战锻炼从何认识此道。为此事,某日,首长一次见我不夸带手枪,他很关切问及为何这样,简单一说,首长便点头赞许说:你们想得很细,好!一定要防范……。实战故事还有,比如荆才旺教员是老同志,参加了79年自卫还击战有实战经验,他不摆资格服从指挥,工作上可独档一面,遇到意外问题及时化解,如混凝土板梁灌注结束未完全凝固前,发现有轻微裂缝,查找原因后,立刻向首长报告出现裂缝原因,工程组研究混凝土板梁有裂缝,抗剪力、抗压能力大打折扣,钢筋混凝土不允许有裂缝。工程组拿出加固框架结构重新灌注的处理意见,次日按要求、按质量完成……。还有其它故事,在此也不作延伸叙述。<br> <br> 四、收获与体会 <br> <br> 青春献国防,芳华如歌、激情似潮,军旅生涯铭记着忠诚卫士志向和足迹。教员们参与靠茅山修筑急造军路,我们很劳累留下无数足迹及汗水,在130多天里,除了雨天或是处理其他工作之外,几乎都在此路上往返,平均每天超过12公里,个人累计行走超过1000公里。为快速筑成此路奉献出专业知识与智慧。从1984年3月一5月底,众多的参战的炮兵部队云集下冻地区,都要前往侦察敌情、炮阵地选择、设置等,特别是炮兵部队对道路要求更高,只要道路畅通为多兵种协同作战创造先决条件。</h3> <h3>收复靠茅山起到了重大作用。教员们为遵守军事行动的纪律,在长达数月的执行任务中,家人毫不知情,不能与亲人联系,虽然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儿。但,军人担当就是在祖国需要时义无反顾,敢于在战场为国捐躯献出生命,这不正表明了军人是常人而又非常人。只有这样才充分彰显出军人不辱使命,军令如山必须服从,努力完成任务的军人本色。 执行作战任务,锻炼自已,积累实战经验,为教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为工程兵部队教育训练提供实战案例。比如道路急转弯的确定与标示,在这次实战中得到很好运用,首次用二线四点标定:即急转弯用两切线即原方向线(切线)新方向线(同上)、四点即转角点、曲线起点、曲线终点、外距点,简单、快速、准确现场标定,这些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在实战中得到熟练运用与验证。在执行作战任务中还有其它的收获和体会,如战前准备要充分,携带装具要齐全,专业知识要扎实,军事地形学在作战中应用,这次执行任务也深知,在营以下指挥员的军事知识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知识面较单薄。如排或是连的战斗单位在战火环境里如何前出警戒,布哨位、火力配置等,战场施工时,遭遇敌人怎么应对,遇到炮击怎样有效疏散、隐蔽等等,真有不少至关重要的问题客观存在,有待于日后的教学和训练中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综合提高,教学训练要着眼打仗,贴近作战所需,打破只注重单纯工兵专业知识训练的做法。又如教员们堪察初起阶段,火力就是几支手枪,没有其它武器随身,几十米之外,手枪作用顿失,在较远距离条件下只有被打的份,无还手之器。教员们奉命参加</h3> <h3>工程保障实战,不怕艰难,不畏敌人炮火袭击,舍生忘死,坚决完成任务,经过了战火洗礼,安全回到了军营,虽无掌声、鲜花,但,与牺牲、受伤的战友相比,荣誉、地位均可忽略不计,没有亲身经历何谈深明此理。这正是军人具有的坚毅独特的政治品格,能有幸为国而战就是莫大荣誉。 <br> 撰写此文得到参战的战友帮助、提供回忆以及得到时任领导的重视、关心及指导。此事已年久叙述不全,只择其中,敬请读者见谅。向下列战友们特别致谢:袁斗山、黄荣钦、龚德永、荆才旺、胡烈虎、谢德恩、崔书民、徐雪平……。 <br> 祝福各位老战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安享晚年! <br>训练处教员:黄积型2020.12.18.于柳州</h3> <h3> <br> 终生难忘的战友 <br> <br> 战友是共和国召唤挑选而来,有着共同的使命及宗旨,哪就是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战友们的至高格言及行为准则。 <br> 战友是山,高大坚定,巍然屹立,可信可敬,终身难忘,你用坚強的革命意志,筑起钢铁长城,让祖国的旗帜高高飘扬,祖国有你寸土必保,不惧外敌。 <br> 战友是海,以宽阔的胸怀,容讷百川,气吞山河,兄弟柔情。战友是敢于搏击的雄鹰,展翅翱翔在祖国辽阔的蓝天,以百折不挠的雄姿,舍身忘死卫国靖边。 <br> 战友是一首诗,芳华如歌,激情似潮。战友面对敌人必然是满腔怒火、杀气腾腾、战斗不止。而面对战友是真诚相依、雅致温馨、关怀倍至、情同手足。在战场上用血染的风彩,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诠释了血性深情,义无反顾践行巜战友精神》,终身不悔。 <br> 战友是一首歌,为了祖国的和平昌盛,人民的平安,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用青春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青春赞歌,回荡传扬于世。 <br> 战友是兄弟,那曾经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危难时刻无需言语,用己生命护友生命!挺身而出的壮举堪称豪情,胜过手足亲情,战友深情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工作、训练中长久凝聚,终成足金,在危难、战火中友情升华极至、无与伦比! <br> 战友是一份温暖,亲切的称呼,崇高的誓言,恒久的惦记与怀念,无论咫尺还是天崖,战友你是我此生永不相忘的光荣和自豪。</h3> <h3>这都是源自共同在大镕炉里锻造而得,因此铭记于心,终身难忘,彼此珍贵而珍惜! 战友啊战友!因为有你……,因为有你而代代传承,经久不衰、永铸史册。祖国的今天已盛世华庭!而明天更加辉煌、繁荣、昌盛! <br> 祝福战友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br><br> <br> 黄积型2020.12.2.于柳州</h3> <h3><br> 祝您安康幸福!<br><br> 向战友们致敬!<br> <br></h3> <h3> <br> <br> 各位读者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