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日受凉不断地打喷嚏,打一下叫一声“我的妈”!再打一下叫一声“我的爸爸”!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俗话说:打喷嚏是有人在牵挂,便认定是父母在念叨着我,就打电话回家问问或直接回家看看。如今再打喷嚏,口里喊着爸妈,巳无处去看了。</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15日,是母亲九十岁的诞辰日。如果她在,全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那会是充满浓浓的亲情画面,有父母在才会有家。我一直不能静下心来细细的回忆母亲,每次都会因内心的愧疚而停住思绪,泪流满面地选择了一次次逃避。</p><p class="ql-block"> 母亲晚年多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症状,记忆力衰退,话少了很多且词不达意。2006年岁未,我和四姐为母亲洗澡,准备迎接新年。母亲轻声提了一句:我这两天不舒服,想去住院。我问母亲究竟哪里不妥,她只道是肩膀有些痛,别的说不上来。我告诉母亲,父亲正在医院里治疗,姐姐们都在医院里忙着,等父亲好点改时间再去住院吧……</p><p class="ql-block"> 三个星期后,母亲在家突发心脏病120送到医院,临时在父亲的床位上抢救,两个小时后就撒手人寰,一家人被突发的一切搞得措手不及,悲痛不已。待丧期忙碌后,我突然回想起母亲曾经提出过住院,恍然间悔恨不已,憎恨自己没有理解母亲的意思,肯定是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从此,对母亲的离去怀有了深深的负罪之感。</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重庆北培水土镇,姊妹里排行第四,外公开草药铺行医养活了七个儿女,他懂得知识的重要,坚持在动乱的困境中保证子女们受到良好的教育。1949年,母亲高中毕业,正值新旧社会交替之时,为了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她带着自己的五妹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一年她十九岁。</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有文化的漂亮军人。她分配在西南服务团随部队到万县军分区做文书工作;她天生一副好嗓子,常参加部队业余文工团的演唱活动和话剧表演,平时最喜欢唱《渔光曲》、《我的祖国》、《黄河大合唱》,歌声清亮婉转动听。</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新时代的女性。她放弃组织的安排,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爱人,认定了父亲自由恋爱结婚,转业后父亲调动到那里工作,她都一直带着孩子们跟随着辗转军营。</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特别能吃苦的女人。父亲常年不在家,孩子们渐渐长大后需要稳定的环境读书,母亲在万县市定居下来,她一个人拉扯着一群孩子们,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在港务局工作,从长江边到山脚下的院子,有很长距离的阶梯,每天下班母亲都背着大背篓,带回全家的食物,养育八个孩子的母亲要想方设法的让家人吃饱穿暖,实在是太费心操劳。孩子们都很懂事儿,大的照顾小的,分工有序,简单贫困的日子也还是过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会精打细算的人。她参加了单位的“打烩”,职工间每月积攒零钱互相帮助,根据家庭的需要,在最需要的时间集中使用,母亲定在孩子们开学报名时提取;她还常买些心肺猪大肠来弥补猪肉不够油水不足的生活;私下里还要积攒下全国粮票帮助在重庆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她喜欢用中药炖煮食物,该是外公中医的单方传授给她的。记忆中最好吃的莫过于在一个温暖的夜晚,母亲轻轻地唤醒你,带到厨房关上门让你一个人悄悄地吃下用党参、天麻、蜂蜜等中药蒸的药膳仔鸡,吃完就赶紧回到被窝里美美地继续睡觉……早上起来想起原来是自己的生日。每个儿女都单独享受过这种待遇,母亲说大家一起吃达不到滋补身体的效果。凭票购物的年代,母亲无法让每个孩子平日里都能保证营养,只能用她特别的方式呵护着儿女的身体健康。母亲<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还教导女儿们用鸡蛋清擦在清洁的脸上保养皮肤,无论什么环境,生活中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span></p><p class="ql-block"> 母亲特别友善,待人热忱乐于助人。在每年的寒暑假期、春运期间,好多叔叔阿姨到家请她帮忙买船票,她都一囗答应尽心竭力,那年月能买张船票,下班还要送到人家里,不亚于雪中送炭。母亲有极好的人缘,往来客船的船员都乐意帮助她转代物品,母亲和宜昌、重庆的亲人们保持了密切来往。儿女们放学带回家的同学,母亲都是热情接待,做上酸菜面块或面条饺子招待,还要问东问西聊上几句,从来不觉得家里人多而怠慢客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最注重亲情。她整天挂在嘴边念叨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虽远隔他乡却一直书信频繁,谁家有什么事儿,都会相互转告照应,正是有了这亲人间彼此的相守援助,艰难的岁月里还存留着一些安慰和支撑的力量。只要有家书传来照片寄到,母亲会反复地看了又看,让我们每个人也读信,写回信;她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亲人从远方而来,她会激动地前后张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招待,安排拍照留念。短暂的聚会让她前后念叨几个月,直到下一波亲戚再来如此轮番这般。逢到寒暑假母亲就会安排孩子们去亲戚家走动,保持亲情延续。</p><p class="ql-block"> 外婆去世后,我六岁被大舅带到北京家里读书生活,小来不懂事儿,琢磨着是否父亲捡回家母亲不喜欢的缘故才送走,心里暗自纠结伤心了很久。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受到强烈影响,余震不断学校也停课了,大舅送我上火车到重庆,二舅接到又送上船回到阔别三年的万县,一路上蹦蹦跳跳好开心,回到家后心理上也更多的是亲近父亲,和母亲有了些隔阂。</p><p class="ql-block"> 在家的日子里,我不喜欢母亲每天晚上催我关灯睡觉,每天早上催我起床吃饭上班;夏天提醒我莫贪凉吹风,冬天提醒我加衣要保暖;她喜欢用部队起床号唱歌:哒嘀哒嘀哒,催猪起床,起床砍猪,猪在床上一一这歌儿让你再生气也被逗笑着起来了。高中毕业我想参加电视台播音员招聘,母亲一句:你长得又不漂亮,不用去了。初生的理想稚嫩的自信心瞬间崩溃,几个月也不愿和她讲话。但母亲会在我上班的第一天送海鸥牌女式手表给我惊喜,那是她私下里每月五元存了一年才托人从上海带回的;她会在我感情受挫时带我去散心旅游,默默地陪伴着我,当我在船尾站立良久回头发现母亲在远处悄悄关注我的时候,我终于确定了:母亲是爱我的,那眼神儿治愈了内心所有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母亲支撑大家庭背后付出的艰辛是做儿女们难以想象的。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成了母亲,梦中看到母亲的笑颜,她一步步爬坡向上的身影,终与母亲通了悲欢。我走路的姿势是母亲的,欢笑叹气时的声音也是;在阳台打理花草,就想起父母看花的样子;我总是能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中看到他们的影子,从发生的事情里,读出他们曾经的心情。父母走后,我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怀念。<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我的性情也越来越像母亲,重复着她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念叨着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生命就是这样不断轮回反复着,我知道有一天我会与母亲团聚,那时我会紧紧拥抱母亲,和她说很多没来得及说的话,听她讲过去的故事,告诉她我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