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兄妹四人,建国时,唯有毛泽东健在,其余皆为国捐躯,真相令人泪目!

永财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穿越历史的云烟,</p><p class="ql-block"> 仍光芒万丈。</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怀念,</p><p class="ql-block"> 历经时代的风雨,</p><p class="ql-block"> 仍醇厚弥久。</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 是伟大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诞辰127周年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p><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纪念毛主席的诞辰,</p><p class="ql-block"> 纪念他老人家为中国革命</p><p class="ql-block"> 献出生命的的亲人们。</p> <p class="ql-block">  1893年,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贫困小村庄,母亲文七妹生下他后,又相继有了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后来又收养了一个女儿毛泽健。</p><p class="ql-block"> 对父母的感情,毛泽东无疑更偏向于母亲。因为,父亲比较严厉,也不善沟通,还经常践行棍棒教育。相形之下,母亲对他的理解,宽容与支持,更让毛泽东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在年青的时候,由于家庭负债而被迫出去当兵,省吃俭用攒了些军饷,回乡后偿还了外债。后来又做小生意赚了些钱,赎回了原来典当出去的十五亩田地,依靠每年稻谷余粮的收入,又购置了七亩良田,使家庭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母亲文七妹,原名叫文素勤,正如这个名字一样,是个勤快而又素静的女子。文家是文天祥的后人,所以她的哥哥们都是通文墨的,三哥还曾办过私塾。毛泽东少年时,文七妹经常带着他去外祖父和舅舅们的家里,在那里毛泽东读到了不少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嫁给毛贻昌后,文七妹主内,毛贻昌主外。所以,三个孩子长大后,都与母亲更亲近,受她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看似柔弱的她,身上一直有着文氏刚毅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韶山私塾念书时,既顽皮又陶气,但学习却非常的好。教书先生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本族堂兄,又是他的启蒙老师,比毛泽东大十二岁,对他是既喜欢又头疼。</p><p class="ql-block"> 喜欢他,是因为每次课堂上教了什么,毛泽东总是第一个背下来,并且能够全文理解。头疼的是,毛泽东一直觉得背这些“之乎者也”无趣得很。所以,经常在教室里坐不住,背着书包跑到屋后面摘果子吃。</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毛宇居把毛泽东拉到面前,问他教的课都学好了没有。毛泽东坚定地点了点头,但他还是不信,指着村里的井栏让他写诗。十三岁的毛泽东,思考了几分钟后,念出了一首这样的诗:</p><p class="ql-block">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p><p class="ql-block">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p><p class="ql-block">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前四句是咏井,用字恰当,后两句却特别耐人寻味。鱼只喝井里的水,是永远都长不大的。一个少年只知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永远无法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小小年纪的孩子,没读多久的书,就能懂得这个道理,毛宇居当时就断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学完了私塾的课程,应该回到家里务农,这也是很多农村孩子的选择。但是,毛泽东却不愿意这样,一心想去湘乡东山小学堂上学,父亲毛贻昌却怎么也不同意。因为,他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打算让他辍学去米铺当学徒。</p><p class="ql-block"> 毛宇居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专程跑到毛泽东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说毛贻昌,并明确地表示:“石三伢子将来定成大器!信不信由你”!可以说,毛宇居是最早发现毛泽东是个奇才的人之一。他虽然是个老派读书人,甚至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但是,他却有一双慧眼。</p><p class="ql-block"> 毛贻昌最终还是相信了教书先生的判断,就这样,毛泽东终于走出了韶山。那时候所有的人,包括毛宇居都想不到,这个年轻人的命运,将来有一天,会和这个国家的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图片左二是毛宇居。</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一路求学,历经九年时间,直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前往北平,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得到李大钊、杨昌济等名师的欣赏。毛泽东在北大工作期间,不仅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还大开了眼界,最大的收获是,接触、了解并最终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他走出北大时,已经是一位胸怀大志、眼界宽阔的有为之士。1920年11月,他在湖南创建了共产主义组织。</p><p class="ql-block"> 1919年10月5日,母亲文七妹病重。毛泽民赶紧派人去通知哥哥和弟弟。身在北平的毛泽东,和在长沙读书的毛泽覃,放下手里的工作和学业,立刻往韶山赶。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兄弟俩昼夜兼行,但还是沒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当他们赶到家时,母亲已经入棺了。53岁的文七妹,临终也没能与大儿子毛泽东见上一面。</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回到家里后,弟弟毛泽民告诉他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母亲临终前还在喃喃地喊着:“石三伢子……”。“石三伢子”是毛泽东的乳名。母亲在生他之前,曾生过两个儿子,但都不幸夭亡了。所以,从生下毛泽东之日起,她就开始担心,生怕这个孩子又养不活。听说认了干娘的孩子好养活,她就给孩子找来舅妈当干娘。而后她又开始吃斋念佛,求菩萨保佑,只要儿子能长大,将来一定会还愿。最后,她还是不放心,又让毛泽东认“石观音”为干娘。从此,毛泽东就有了“石三伢子”这个乳名,意思是:石观音的三儿子。“三”应该是毛氏大家族的排行。</p><p class="ql-block"> 母亲临终时,还在叫自己的名字,而自己却没能及时赶回来,这成了毛泽东一生的遗憾,晚年时每当提到这件事,他都是一脸的愧疚。</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是关于妹妹菊妹子的。菊妹子并不是文七妹的亲生女儿,是从同族的一个亲戚毛蔚生家过继来的,算起来她是毛泽东的堂妹。毛蔚生家庭贫困,一直在外做长工,不久就累得长年咳血,不能干重活了。从那以后,菊妹子就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善良的文七妹实在看不下去,就把菊妹子接到家里来养。毛泽东知道母亲见不得人吃苦,当即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且,还给菊妹子起名毛泽建。就这样,毛家多了一个小妹。</p><p class="ql-block"> 母亲临终一再嘱咐说;“你们兄弟三人一定要帮衬妹妹,要善待小妹。</p> <p class="ql-block">  听完弟弟毛泽民的交代,毛泽东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是家中长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母亲最放心不下的人。</p><p class="ql-block"> 这天夜里,兄妹四人一起守在母亲棺椁前,给母亲送终。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但在母亲离世三天内,毛泽东却含泪写出了一篇《祭母文》:</p><p class="ql-block">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p><p class="ql-block">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p><p class="ql-block">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p><p class="ql-block">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p><p class="ql-block">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p><p class="ql-block">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p><p class="ql-block">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p><p class="ql-block">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p><p class="ql-block">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p><p class="ql-block">(由于篇幅问题,节选其中部分)</p><p class="ql-block"> 这是毛泽东古典诗词里最长的一首,代表四兄妹献给母亲。诗中有一个字出现了多次,那就是爱!“爱力所及”、“好亲至爱”,“首推博爱”。可见在26岁毛泽东的眼里,母亲给他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个爱字。</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写了两副灵联。如今这篇悼亡诗,已经成为了毛主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财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毛宇居一直在毛家帮着处理后事。当这篇祭文问世时,毛宇居只看了一眼,就知道写得非常的好。于是,他把诗稿和灵联手稿都保存了起来,他相信有一天,它一定会为天下人所知晓。</p><p class="ql-block"> 从1919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30年来毛宇居一直收藏着它。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把它交给了政府。如今,我们才有幸看到了这首诗的原稿。</p> <p class="ql-block">  葬礼结束后,兄妹四人有了不同的生活轨迹。二弟毛泽民开始跟着父亲在家务农、做点小生意。他是家里最老实的孩子,也是最听父母话的。母亲不在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看好这个家,将来哥哥弟弟回到家里,能够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菊妹子也一直留在毛泽民身边,养父毛贻昌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二哥也太忙了,她要照顾好这个家。直到毛贻昌去世,她才又被自己的姑母接回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三弟毛泽覃则跟着大哥毛泽东回到了长沙念书,他毕竟还小,毛泽东觉得再苦也要让他好好读书。毛泽覃是最听大哥话的,虽然他不知道哥哥整天念着的“救国”二字是什么意思,但他晓得哥哥在做大事情。在学校的他,也没让哥哥失望,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而大哥毛泽东,则继续为了他心中的理想而拼命。母亲的爱,是为小家,为周围的亲人们,而他的爱,却是为风雨飘摇中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  1921年夏天,毛泽东终于又回到了韶山,那时候,他已经和杨开慧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由于他已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组织,外面很多人都知道湖南出了一个叫毛泽东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此次他冒险回来的目的,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劝说二弟毛泽民参加革命,因为父亲在前一年已经因病离世,二弟一直在家务农、做小生意,毛泽东希望他能出来帮帮自己。第二件事,他要顺便去看一下已经嫁人的菊妹子,看看她过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听说哥哥回来了,菊妹子赶紧从婆家赶回了养母家,兄妹四人终于又聚到了一起,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毛泽民忙前忙后张罗着吃的,但对于革命他有些犹豫,对此,毛泽东非常理解,毕竟他一直在家务农,不知道革命是什么。他和母亲是那么像,那么善良,现在要拿起枪杆子对他来说确实很难。到是一旁的菊妹子,从见到毛泽东开始,就哭着求哥哥把自己也带到长沙去。一个已经有了夫家的姑娘,不愿意待在夫家,这让兄弟三人大惑不解。在毛泽东眼里,菊妹子一直是个很温和的人。后来,听到亲戚们聊起妹妹的事,毛泽东全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  原来,自从养父母相继去世后,菊妹子就被姑母接回去了。不久,她就被送到一户姓肖的人家当童养媳。从那以后,她受尽了肖家人的欺凌,如果不是整天挨打受骂,她是不会让大哥带她走的。毛泽东听说妹妹被欺负,气得不得了,直接找到了肖家,替妹妹解除了这段没名堂的婚姻。又让妹妹收拾东西,跟自己走!那时候在场的所有人,谁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这个小姑娘会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女游击队长。</p><p class="ql-block"> 既然小妹都敢走出这一步,二哥毛泽民自然也就想通了。从此毛家四兄妹:大哥毛泽东、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四妹毛泽建,全部走出了韶山,无一例外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这一年,毛泽东28岁,毛泽民25岁,毛泽覃和毛泽建都是16岁。</p> <p class="ql-block">  对毛泽东来说,这次把弟弟妹妹都带出韶山,一方面是革命的需要,更重要的则是履行做大哥的责任,照顾好弟弟妹妹们。这件事,是母亲离世的时候,他就默默计划好了的。</p><p class="ql-block">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在革命的道路上,弟弟妹妹们却都先后为国捐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都没有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牺牲的是妹妹毛泽建。妹妹从韶山走出去后,毛泽东完成了母亲生前的叮嘱:把她送到长沙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她学习刻苦,努力上进,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五、六年的课程,顺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同时,她还帮助地下党开会站岗放哨,帮助工会组织刻印钢板,张贴标语。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21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担任女子师范学校中共学生支部书记和湘南学联女生部部长,带领同学们开展各种爱国运动。在革命活动中,她也收获了真正的爱情,与志同道合的陈芬组织了家庭。</p><p class="ql-block"> 图片正中间是毛泽建</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毛泽建接受党的任务,同丈夫陈芬一道赴衡山组织新的县工委,任县工委妇运委员,并作出了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决定。11月上旬,衡山农民游击队宣告成立,她参加游击队担任领导工作。还经常化装往返于城镇和乡村之间,刺探敌情,部署工作,带领游击队员袭击民团,打击土豪劣绅,炸县衙,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行动神出鬼没,令敌人胆战心惊,成了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朱德率部上井冈山,她和陈芬留在耒阳坚持打游击,分别任游击队队长、党代表,指挥游击队摧毁了敌人许多据点,处决了省议员、大土豪赵水生和劣绅李善,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28年5月初,她和陈芬领导的游击队,在夏圹铺与耒阳县敌人遭遇,发生激烈枪战,终因寡不敌众,俩人不幸被捕。后来,毛泽建被部队救出,但由于她有8个月的身孕,行动不便,她也不想连累战友,便隐藏在当地一个孤老婆婆家里。在一天夜里孩子出生,婴儿的啼哭声惊动了敌人,再一次被捕。敌人把她从耒阳押至衡山,使尽各种手段和酷刑,梦想从这位女游击队长身上捞到我党的重要机密和军事行动计划。但她毫不畏惧,宁死不屈。并在狱中写下了“誓死为党”,“毛泽东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等血书表达自己对党的赤胆忠诚。</p><p class="ql-block"> 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在衡山英勇就义,年仅24岁。她的丈夫陈芬也壮烈牺牲,唯一生下的孩子,也活活的饿死。毛泽建之死,毛泽东十分痛惜。建国后毛泽东曾说:“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她是个好同志。”</p> <p class="ql-block"> 毛泽建被杀害后,第二个牺牲的是三弟毛泽覃。毛泽覃8岁进村里私塾读书,13岁从韶山来到长沙“一师”附小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里的前三名。毕业后,毛泽覃进入长沙私立协均中学读书。在毛泽东的影响教育下,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到常宁县水口山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23 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赴广州,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广东区委工作。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任书记。1927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是年冬被派赴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络,1928年4月下旬,奉命带队参加接应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同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3营党代表,参加了龙源口等战斗。 经过战争实践的磨练,毛泽覃很快成长为红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员。</p> <p class="ql-block">  1930年1月,毛泽覃任红6军政治部主任,曾代理军政治委员。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红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任。1931年6月,任中共永(丰)吉(安)泰(和)特委书记兼红军独立5师政治委员。1932年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一枚二级红星奖章。</p><p class="ql-block"> 1934年8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将要突围转移,毛泽覃和妻子贺怡被决定留在苏区打游击。毛泽覃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率部转战于闽赣边界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25日下午,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被打散后,他带领部分游击队员穿山越谷,来到瑞金县一个名叫“红林”的大山中。高山上有个村子叫“黄田坑”,毛泽覃和游击队员们当晚夜宿在村里。第二天拂晓枪声大作,敌人包围了村子。毛泽覃命令队员们撤往后山,他自己跑到门外一个高地,端枪扫射涌来的敌军,掩护大家撤退。队员们迅速撤退了,可毛泽覃却再也无法突破敌人的包围。敌人越来越多,子弹越来越密,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右腿。他继续还击,又一发子弹飞来,射中了他的左腿,鲜血染红了草地。毛泽覃咬紧牙关,忍着伤口的剧痛,双腿跪在地上,继续朝敌人射击。密集的子弹又飞过来,穿透了他的胸膛。毛泽覃牺牲时,年仅30岁。</p><p class="ql-block"> 毛泽覃是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也是红军中优秀的指挥员、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他的死讯直到5个月后,二哥毛泽民才在缴获敌人的一个电台里听到。当毛泽东从毛泽民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沉默了很久,他久久没有说话……沉默中有无尽的悲痛、更有对敌人无比的憎恨。</p> <p class="ql-block">  毛泽覃有三次婚姻经历,第一任妻子赵先桂,是中共党员。1925年10月,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赵先桂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此,夫妻俩天各一方,断了“红线”,俩人无儿女。1932年夏,赵先桂在济南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7岁。</p><p class="ql-block"> 第二任妻子周文楠,他们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1926年夏天,在广州结婚,生育一子,名字叫毛楚雄。由于叛徒出卖,周文楠被捕入狱,毛楚雄由外祖母抚养成人。他从小励志,决心“继父之志,报父之仇”,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毛楚雄18岁参加了王震率领的359旅部队,后任中原军区干部。1946年8月,随张文津、吴祖贻等赴西安参加和平谈判,途经陕西省宁陕县东江口镇,被国民党胡宗南部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p><p class="ql-block"> 毛楚雄烈士图片</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任妻子贺怡,是贺子珍的胞妹。1931年7月20日,经中共党组织批准,毛泽覃和贺怡结为了伉俪。婚后育有一子,名字叫毛楚成。在儿子出生三个月时,毛泽覃不幸牺牲。毛楚成被送到老乡家里寄养,后改名贺麓成。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和母亲团聚。</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21日,贺怡从赣南寻找毛泽东和贺子珍失散的儿子毛毛回程时,在泰和县发生车祸。贺怡当场身亡,贺麓成受重伤。后来,贺麓成去上海和舅舅贺敏学一起生活。曾就读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导弹的研究工作,对新中国导弹建设有着重要贡献,是我国著名的导道专家。</p> <p class="ql-block">  毛泽建和毛泽覃的先后牺牲,虽然对毛泽东毛泽民打击很大,但却更加增强了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兄弟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革命道路上并肩战斗,奋勇向前。不料八年后,毛泽民还是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p><p class="ql-block"> 毛泽民比毛泽东小三岁,从小在家和父亲经商务农,学会了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本领,为他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为红色政权管理财物,开展经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1年春,他在哥哥的耐心帮助下,走出韶山参加了革命,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跟随毛泽东到湘潭、湘乡开展农民运动,同年9月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随后,辗转上海、武汉、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31年初,毛泽民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军区经济部长。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第一任行长,1933年5月,兼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1934年9月,兼任国家对外贸易总局局长,领导苏区银行、财政、贸易、工矿等经济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15大队。毛泽民任大队长和没收征集委员会副主任(林伯渠任主任),负责整个红军的筹粮、筹款和全部供给工作。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底,毛泽民积劳成疾,身体极为虚弱。中央安排他到苏联养病和学习,取道新疆去苏联。但到了乌鲁木齐后,因中苏边界发生了鼠疫,交通线暂时中断,未能成行。当时,新疆督办盛世才正要求中共派干部建设新疆。于是,中央批准毛泽民等人留在新疆工作。毛泽民先担任财政厅长,后任民政厅长,为新疆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与陈潭秋等同志到新疆做统一战线工作,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当时新疆因连年战乱,导致经济凋蔽,财政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他上任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将新疆财政整顿得井井有条,有利地促进了工农牧业及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1942年,新疆督办盛世才背信弃义,投靠了蒋介石。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敌人对毛泽民软硬兼施,严刑拷打,逼他招认共产党在新疆搞“暴动”,逼他脱离共产党,交出共产党的组织。但毛泽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p><p class="ql-block"> 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毛泽民时年47岁。</p><p class="ql-block"> 图片左陈潭秋右毛泽民</p> <p class="ql-block">  无数先烈的鲜血沒有白流,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毛泽东的大爱,已在华夏大地熠熠生辉。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指挥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仅仅用了28年的时间,就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埋葬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一家牺牲了六位亲人。而毛氏四兄妹,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仅有毛泽东一个人健在,其它人皆为国捐躯。真是满门忠烈,名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使命,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