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卫士》与孙祖庙胡同

万有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道卫士》与孙祖庙胡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万有裕</b></p><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朝鲜,金日成以隆重的仪式热烈欢迎周总理,中朝关系进入新时期。</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大背景下,一批文革前拍摄的抗美援朝题材的故事片重新公映与观众见面了。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英雄儿女》《奇袭》《打击侵略者》。</p><p class="ql-block">听孩子头说电影《铁道卫士》有部分镜头是在沈阳取景拍的,里面有中街、中山公园的画面,更激发了我们看《铁道卫士》的热情,可是学校不组织看,我们张罗自己去看。</p><p class="ql-block">看了沈阳日报中缝的电影预告,皇姑影剧院放映《铁道卫士》,时间场次正合适。我和新洋跟家里要了一毛钱,找老久看电影,老久也想看,怕母亲不给钱,我和新洋陪他要钱,这招挺好使,老久母亲抹不开面,给了一毛钱。</p><p class="ql-block">老久问哪家电影院演,新洋说皇姑影剧院,老久皱下眉头说,那边挺乱啊,咱再找个人吧!我说要不问问二贞吧!</p><p class="ql-block">仨人一起来到二贞家,看《铁道卫士》正中二贞下怀。四人出了胡同,二贞说咱不走铁道北,那边乱,咱从破烂市穿过去。我们仨儿都没去过皇姑影剧院,道也不熟,找二贞是找对人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穿过破烂市,来到华山路铁道口,正赶上一辆火车驶过,两边放下栏杆,我们在杆外等候。可能走急了,二贞有点热,他脱下帽子,搔了搔头发。来到皇姑影剧院售票处,二贞摸遍了兜也没翻到钱,咱仨儿都替他着急,劝他再想想钱放哪了。他摸了下帽子,说不好,转身就往回跑。我仨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跟在他后面跑。</p><p class="ql-block">过了铁道口,二贞往地下一看,那一毛钱还在地上躺着呢!原来二贞担心路上遇到铁道北的坏孩子盘查,把一毛钱藏帽子里了,等火车时他搔脑袋,钱掉了下来。这件事也说明年长一岁的二贞确实比我们多个心眼。</p><p class="ql-block">电影开演了,我们仔细盯着银幕,生怕注意力不集中,把在沈阳拍的镜头漏掉。但那时我们对中街和中山公园都不熟悉,也就是说镜头出现了,恐怕我们也认不出来。二贞说他认识,我们就以他的话为准。</p><p class="ql-block">银幕上出现街头群众举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牌子游行示威的镜头,二贞说这个就是中街,我们看到了中街两旁的欧式风格建筑。这个是中街通往儿童电影院的胡同,叫孙祖庙胡同。二贞指着银幕说。银幕出现了一条狭窄阴森的巷子,两个特务正在接头。公园的画面映在银幕上,一个凉亭被推近,二贞说刚才的镜头是在中山公园里拍的。</p><p class="ql-block">看完电影,太阳落山了。回家路上,我们议论着《铁道卫士》的片段。尤其对中街和儿童电影院狭长胡同争论不休,二贞说你们别争了,哪天去中街看看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老久说,明天放学咱们去中街呗?我和新洋点点头。</p><p class="ql-block">次日放学,我们仨儿家也没回,背着书包就奔中街而去。</p><p class="ql-block">咱仨只知道大概的方向,到了五三工厂北门就不会走了。问了一位大叔,才继续向东经90中学,到令闻街向南,走到市府大路与西顺城路口又蒙圈了。</p><p class="ql-block">现在西南角太清宫那位置原来有一座四层红楼,上面三层是居民,下边一楼是个较大的副食商店。上世纪90年代末,拓宽市府大路时这座楼拆迁了,栽了树木植被,也使过去藏在红楼后的太清宫置于道边,道教丛院的青砖硫璃掩映在苍松翠柏中,幽深古院与现代都市形成巨大反差,也不失为城市一个新景观。</p><p class="ql-block">打听道后,我们向南走到小西路,这个区域初现繁华,商店和门市多了起来。举目向东望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竖牌横匾渐迷人眼。不用再问了,前边肯定就是中街,心情迫切,我仨加快了脚步。</p><p class="ql-block">走到正阳街,再向东望去,中街的恢宏气势与繁华景象让三个小屁孩大开眼界,难道这就是大人们嘴里常念叼的‘‘城里’’,没错!这就是城里,这就是有300多年历史,从大清一路走来闻名遐迩的四平街。</p><p class="ql-block">仿佛穿越历史,看见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大清王朝,仿佛梦回盛京,听到晨钟暮鼓鼓乐齐鸣的清初盛景。城头旗换,彤云密布,生意兴隆通四海;天地沧桑,潮起潮落,财源广进达三江。</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就像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左瞧瞧,右看看,一会儿进这家商店转转,一会儿跑那家商场瞅瞅,身无分文,啥也不买,完全是出于好奇,出于与中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我们仨继续朝前走,左侧的鼓楼百货、内金生鞋帽、中街冰点,右边的水产商店、享得利钟表、天益堂药房、第二百货依次留在了身后。一座欧式风格建筑矗立眼前,有似曾相识之感。新洋喊,这个就是电影里的楼!走到跟前一看,是车辆电讯商店,这栋欧式建筑的前身叫吉顺丝房,是中街上第一座气势恢宏的洋楼。小哥仨儿仰着头端详这座大楼,和电影中的镜头作着比较。</p><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不远,看到街南边的光陆电影院,感觉可能走过头了。向一路人打听,赶快往回走,看见了那条狭长的孙祖庙胡同,由于两侧是楼的山墙,更显得胡同狭如缝隙,窄似纸片。</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铁道卫士》中特务接头的地点,我仨来回走了两趟,新洋和老久还装扮特务学接头。这时,儿童电影院散场的观众涌进胡同,咱仨赶紧跑了出来,沿着原路回家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到了学校,就跟同学讲《铁道卫士》,还炫耀去中街看电影镜头的经历,感觉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确实招来一些男生的羡慕。这事过去半个世纪了,童年经历,叟时回忆,也是一件乐事。</p><p class="ql-block">前不久,我再次来到中街,专门去看了孙祖庙胡同,感觉胡同没有儿时记忆中那么狭长阴森了。仔细端详才看出缘由,胡同是重新修复的,两侧楼的山墙没有过去那么高了,视觉上就不是很狭窄了,新修复的胡同在当时的沈阳可以说比比皆是,但《铁道卫士》中的那个胡同却很少见。</p><p class="ql-block">胡同尽头左拐的儿童电影院已经作古了,有关部门尽管在胡同东墙上标注绘制了《铁道卫士》拍摄地和镜头浮雕,但给我的感觉不是原来的印象,也失去了儿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欣慰的是中街两侧还保留下来一些老建筑,她们像守望者一样看着历尽沧桑的中街焕发了青春。中街,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商业符号,而且是一个不断被拉长的惊叹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