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走进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西峡老鹰岩(20170608.美国行.西部篇64)

漩涡

<br>6月7日,我们从拉斯维加斯市区坐车前往排在世界七大自然奇观首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 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首,它和黄石国家公园、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游客最多的三大国家公园。 <br>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该峡谷浩瀚气魄,举世无双,它的奇特之处;是在“科罗拉多高原”上“桌状”一样的高地上,天然形成了一条长达350公里、峡谷顶宽在6~30公里的大裂痕。 <br>作为旅游景点,在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有四个公园,分别为东峡、南峡、西峡、北峡。东、南、北三个公园都是开发成熟的国家公园,唯西峡谷是印第安人的保留地,是一块野趣横生的地方。这次我选择了去西峡谷。 <br>科罗拉多大峡谷范围很大,方圆数千平方公里。我们到此游览深感震撼,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说全世界许多到过此地的人都为之感叹:只有闻名遐迩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是美国真正的象征。 <br>早上八点,我们就到达了大峡谷西的峡谷边缘,俗称西峡谷。 <br>西峡谷大约有1000多印第安人,属华拉派部落。 <br>这里的土地属于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不归当地州政府管理,据说政府的警察也不能进入。 <br>到达了西峡谷,所有的游客必须换上当地印第安人的旅行车,并交上89美元的入场费。 <br>乘车进入景区,科罗拉多峡谷西峡,一共分3大部分,第一站:印第安人部落和马圈(我们没去,直接第二站,因为没什么看的),第二站:老鹰石和悬空的玻璃廊桥,第三站:大峡谷核心景区。我们直接前往第二站。 在第二站景区,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玻璃桥。 <br>玻璃桥的英文名称是Skywalk,可译成“空中步道”,但旅行社的资料中称“玻璃桥”。 <br>确切地说它不是桥,只是个两端都在同一边的从悬崖上伸向前方的U字形观景台。玻璃桥的位置在西缘的老鹰崖最远处离崖壁21米。走道宽3米,底板是几层胶结在一起的高强度玻璃,下面有钢梁支撑。 <br>游客在上面行走可俯瞰大峡谷及1200米以下的谷底和科罗拉多河。这个观景平台是拉斯维加斯的华人企业家金鹉的创意,经过他与华拉派部落印第安首领的多次劝说谈判并取得同意,投资三千万美元建成了这个号称“21世纪世界奇观”的工程,于2007年3月开放。 <br>鹰和鹰的羽毛,对于美国印第安人来说有著特别的意义。所以到今天爲止,鹰和鹰的羽毛仍然是美国印第安人部落标识上的图像。如果印第安人朋友送您一根鹰的羽毛,代表著荣誉,爱戴和最高的敬意,其荣耀程度不亚于当年毛主席送给尼克松两只大熊猫。 按照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秃头鹰”和“金雕”以及其羽毛是神秘和神圣的,享受印第安人的特别呵护和最高的敬意。他们代表著诚实,真理,威严,力量,勇气,智慧,权力和自由。 <br>印第安人相信,当鹰翺翔天空的时候,他们是人和上帝的特殊信使。 <br>印第安人也坚信,当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上帝创造了所有的飞鸟,并指定鹰爲所有飞鸟的“领导”,空中的主人。 <br>科罗拉多西峡岸边陡峭的山峰上,屹立著一只巨大的“老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上帝的杰作?不得而知。 但今天这里确实成了一个吸引世界成千上万游客眼球的一个景点,“老鹰岩”(EAGLEPOINT),却是事实。<br> 关于世界七大自然景观是这样来的,美国洛厄尔·托马斯漫游世界时,发现了许多令人兴奋和神往的奇景。 他经过反复挑选,提出了“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瀑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国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犸洞,阿拉斯加的冰河湾,贝加尔湖,美国黄石公园。 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在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 ,以横贯其中的科罗拉多河在亿万年间切割出的大峡谷而闻名世界,科罗拉多大峡谷 总长446公里,最宽处近30公里,最深处1600米。 河水切出的岩石断面纵跨地球形成过程中逾10亿年的历史。 这条著名的峡谷由此刻安静流淌在谷底的科罗拉多河用600万年的光阴一点点切割而成,峡谷长达446公里,最宽处近30公里,最深处垂直落差近2公里。 河水层层切割出的岩石断面展现了从20亿年前至今的地球形成史。 这些数字,如果用具象些的概念来对照,能让人对大峡谷的壮观有个大致的想像。但真正的感受,是数字无法衡量的,只有你亲身站在绝壁边,放眼眼前的旷世奇景,才能从心底里发出对造物的由衷赞叹。 “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名。 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br>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 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 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br>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 <br>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宽度在200~29000米之间。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这里居住。 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br><br> <br>成因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 <br>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 <br>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br>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结晶岩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 <br>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 <br>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br>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br> <br>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 <br>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br> 其中百分之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 <br>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