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自寒香来。”11月26日,我们依然相约守候桂馨网络科学课,聆听桑老师的精彩讲座,写下我们这一年的最后一篇感悟,顺利完成“6+4+2”挑战赛全部任务!</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 高霞</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的优化路径</b></p><p class="ql-block"> 11月26日晚,再次相约桂馨科学课,聆听了浙江浙江省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桑建辉副主任关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助力科技革命》讲座。引发了我对科学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b></p><p class="ql-bloc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年纪,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如制作逼真的动画、视频,模拟实验或电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既让学生觉得好玩、乐趣无穷,又能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中,动植物的食物链关系错综复杂,通过简单的叙述很难使学生理解,也调动不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采用动态化课件向学生展示食物链的关系——一只蝗虫在咬食着翠绿的禾苗,而稻田里的青蛙却顶上了蝗虫这顿美餐,不远处的蛇吐着红信虎视眈眈的盯着青蛙,然而,天空中突然俯冲下来一只老鹰,蛇葬身鹰腹了。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相信教师无需多做解释,学生也能够清晰的理解禾苗、蝗虫、青蛙、蛇与鹰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了。</p><p class="ql-block"><b> 二、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b></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新工具,形象地模拟了人脑的神经放射结构,凭借形象化、具体化的图示展示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后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心智图”。凭借图形并重的特点,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图形与数据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思维导图软件的应用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建立图库,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的解决科学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 小学科学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绝不能将学生的头脑和思想禁锢在教室和书本里。小学科学教师要坚持用开放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奥秘,鼓励他们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扩充头脑。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陶瓷》一课时,虽然课本中对黏土如何烧制成陶瓷做了简单的介绍,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叙述,就失去了科学课程的探究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预设问题让学生课上讨论,如黏土可以变成陶瓷,那么反过来陶瓷可以变成黏土吗?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他们意识到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是多么的便利和宝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王海明</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做一名“更专业”的科学老师</b></h1><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6日晚,再次听取了浙江余姚桑建辉老师的讲座。上次听讲座是2018年四月份,那次讲座,桑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辅助科学教学的软件,给我们的科学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次讲座,桑老师又以《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为题,给我们讲了人工智能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这次讲座让我明白了做一名专业科学教师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讲座自始至终,很多知识似懂非懂,甚至根本就听不懂。感觉自己的知识太匮乏了。在当今时代,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如果再不懂电子产品、不了解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历史,不懂人工智能,不懂编程,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结合学习,我觉得,要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必须做到三个必须:</p><p class="ql-block"><b> 一、必须有时代紧迫感</b></p><p class="ql-block">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信息社会在全球的实现。具体表现为:首先,在生产活动的范围广泛的工作过程中,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使这些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从而使人类活动各方面表现出信息活动的特征﹔最后,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在此进展中,信息.知识正在以系统的方式被应用于变革物质资源,正在替代劳动成为国民生产中“附加值”的源泉。这种革命性不仅会改变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将通过改变社会的通讯和传播结构而催生出一个新时代、新社会。在现代化信息教学中,如果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理念和手段应用到信息化教学中,将落后于整个时代,被社会滚滚的洪流所湮没。因此,科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现代信息技术理念全面武装自己。要掌握一些和本身教育教学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提升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驾驭能力及现代信息工具的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p><p class="ql-block"><b> 二、必须有跨学科的思维</b></p><p class="ql-block"> 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时,情况的时候,可以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合进去,这里边不仅仅是你那确定一科的知识,也体现了其他的方面,这些东西全是贯通的,思考的时候不要局限于某一科目的小的思维圈子里边,而是要跳出来想想其他涉及的相关的东西,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这就叫跨学科思维了。著名律师、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大多</p><p class="ql-block">数人只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实际上,“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当把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用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时,你还会发现,自己会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思维模型的适用条件。正如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所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仍能保持行动能力。”为了加强跨学科思维训练,小学科学专门开始了STEM课程,增加了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内容,倡导使用跨学科思维。如某教师执教小学科学课《植物的叶》,教师从绘画引出科学问题,把美术和科学融和在一起,清新自然,开场就紧扣主题"实施基于真实情景的跨学科思维型课堂教学。当然,这样的课例还有好多。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跨学科思维的意识,融合各学科的知识,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p><p class="ql-block"><b> 三、必须有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思路</b></p><p class="ql-block">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就是在问题空间下,经过思考与推理,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知操作等。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p><p class="ql-block"> 在小学科学探究总目标的的制定上,课标更是将解决问题纳入。小学科学探究的总目标中要求: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要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中,提出问题放在首位,和后面的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共同作为探究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年龄段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到最终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自己提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小学科学的工程技术领域,更是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关键能力之一。课标指出: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目前社会关注的STEM教育,更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如有些教师在教授《红绿灯》,以红绿灯的历史演变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密切联系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教师不直接评价学生设计方案的对错,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在科学教学中能够基于现实问题,来解决现实问题,应当是提升科学教学效果更好的契合点。</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学校 孙金凤<b>巧用数字工具 打造智慧课堂</b></h1><p class="ql-block"> —— 听桑建辉老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助力科技革命》有感</p><p class="ql-block"> 每月都在欣喜与期待中相约桂馨科学课,已经连续学习了十二期了。一年来,感谢桂馨让我认识了众多的名师,让我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我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我来说2020年是充实的、收获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6日,学习了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桑建辉老师高大上的讲座《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助力科技革命》。虽然对讲座中的技术要领没有完全掌握,但对于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却有了全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是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非常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做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共享媒体、网络等多种资源,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课堂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开拓教学思路。</p><p class="ql-block"> 《杠杆》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的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对下一步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使拖沓、沉闷的课堂变得紧凑、活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b>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b></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导入时我运用视频创设了让同学们帮老师搬动路边大石头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顺势引出杠杆的科学概念。</p><p class="ql-block"><b> 二、趣玩杠杆,发现问题</b></p><p class="ql-block">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让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动手玩一玩木块和木棒,以“玩”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初步发现杠杆的原理,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运用杠杆尺动画和微课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杠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p><p class="ql-block"><b> 三、巧妙引导,理解概念</b></p><p class="ql-block"> 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平衡规律的环节,如果让支点、力点、重力、拉力四个变量同时出现,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本环节的教学我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让学生首先明确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杠杆的概念,并运用Flash动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后面杠杆原理的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p><p class="ql-block"><b> 四、探究归纳,突破难点</b></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经过实验探究获得大量数据的环节,我运用了智慧课堂的教师端给学生端分享了数字化工具——超级表格(超级表格是一款提供多人协作、多功能在线的云端数据管理平台,可多人同时录入、自动整合,还可以与Excel互相转换)。各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及时在学生端利用平板电脑进入本班的科学星空群,打开老师发送的超级表格链接,把探究的数据及时输入表格中。探究结束,各小组可以利用表格的排序功能把所得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也可以把数据转成Excel表格进行筛选。这样的设计省时高效,既实现了智慧课堂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又体现了学生自主,节约了时间,从而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交流汇报环节教师运用Flash动画对杠杆平衡的规律进行演示、总结,把抽象的数据形象的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b> 五、回归生活,实践运用</b></p><p class="ql-block"> 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环节我运用ky的动画功能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应用及优点,并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杠杆和平衡术的视频进一步升华学生对杠杆应用的理解,体会到杠杆的神奇,使学生认识到到科学不仅可以服务于生活,科学还可以与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 六、课外延伸,深化主题</b></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给学生推荐了“模拟杠杆”软件和“杠杆原理DIY小制作”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即使离开实验室和实验器材,通过电脑也能继续探究杠杆的奥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数字化工具的巧妙运用,化难为易,对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轻松地引导学生探究出杠杆平衡的原理,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多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探究过程。</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王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工智能助力未来</b></h1><p class="ql-block">——听桑建辉老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讲座有感</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6日,非常有幸在馨火课堂聆听了桑建辉老师的《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教育讲座,桑老师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科学和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整合起来。</p><p class="ql-block"><b> 一、国家大力支持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b></p><p class="ql-block"><b> </b>人工智能(AI)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内容。硬件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欠缺的,像我们学校的学生只是会连接一个简单电路以及串联、并联电路,会找简单的电路故障,与桑老师提到的人工智能相差甚远。软件方面现在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已经开设了编程课程,学生对于最简单的编程已经初步掌握。但距离国家提出的“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p><p class="ql-block"><b> 二、开发人人都能参与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b></p><p class="ql-block"> 桑老师提到优秀的项目需要符合:教师学得会、学校用得起、学生玩得起。只有符合这三条要求才能在中小学普遍推广起来。这让我想到我们学校目前进行的市研究课题:《小学STEAM项目的开发与研究》,考虑到目前社会上的STEAM课程学习经费高、硬件要求高的弊端,我们致力于开发一套与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低成本教学资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广泛搜集废旧材料,经历了前期知识储备、设计图纸、反复修改作品、撰写小论文等一系列研究过程,提高了其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p><p class="ql-block"><b> 三、向人工智能教育指导者看齐</b></p><p class="ql-block"> 桑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要做一名人工智能教育指导者需满足:责任心;大学科思想,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技能技巧;有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简单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编程思想)。我认为我们的科学老师只要想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以上要求都能满足。</p><p class="ql-block"> 总之,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大势所趋,很幸运能在人工智能教育开展初期听到桑老师的讲座,也为我接下来的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学校 魏靖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工智能学习活动有感</b></h1><p class="ql-block"> 听了桑建辉老师关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感觉人工智能和教学相隔得很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人工智能越来越走进、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转向了”核心素养"的研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桑老师以华为芯片为例,讲述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讲述了目前中国学校使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学校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材料。桑老师细致地讲解了各种知识和材料,如超声波传感器,发光二极管等,拓宽了我的视野。人工智能教育者需要有责任心,要有大学科的思想,跨学科的思维,和一些技能技巧。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正是需要培养大批的人才,我们要弄清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为祖国培养有担当的人,热爱祖国的人,同时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社会才会进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有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将是老师们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未来的优秀教师将是哪些善于使用人工智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良好的品行,启发学生寻找学习的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让我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新,对以后教学有更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非常感谢桂馨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在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今后的教学教育生活也能够进一步改进提高。</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 张建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创客,让科技落地</b></h1><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可以做创客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关键看你怎么理解创客,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知识和技能比较欠缺,想要实现创客,有难度,如果提供简单的材料和知识支持,融入他们的创意,其实也可以实现创客。</p><p class="ql-block"> 感谢桑建辉老师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了解了上手简单,获取方便的材料,让小学生也可以体验一把创客过程。</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到了近期在电路方面的一个尝试:让电路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对电路的学习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基本的串联电路,比如让一个灯泡亮起来,让一个马达转起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仅仅一节课学完,感觉学生的印象很浅,怎么才能强化对电路的认识呢?</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哪里看到的,让学生借助太空泥或者一些材料,让电路活起来,把艺术和电路结合起来,做成一个创客作品。</p><p class="ql-block"> 为了锻炼学生组装电路的能力,我们设计了灯泡马达进图画这个活动,其实就是多年前“我的图画会发光”的翻版。</p><p class="ql-block"> 看似小小的画图,用双面胶把电路粘到纸上,把灯泡或者马达露出纸,对他们来说却不是易事,这也是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为此也留出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让他们创作作品。</p><p class="ql-block"> 好几个孩子给了我惊喜:</p><p class="ql-block"> 把开关完美的嵌在纸上:</p> <p class="ql-block">让电路站起来:</p> 坚持把导线缠好的小女孩: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我给他们留了充足的创作时间,他们也给我们报以创作的坚持,富含孩童创意的作品,以及那一份份完成作品的高兴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所以,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学生才能回报精彩。</p> <p class="ql-block">济南市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 李鲁宁</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利用传感器,开启科学新时代</b></h1><p class="ql-block"> 有幸在桂馨学堂听到了关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培训,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一听到人工智能就感觉高大上,都是机器人编程方面的事情,离自己的课堂太遥远了。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人工智能并不等于机器人,机器人是高端的人工智能,初级的人工智能,是非常简单的,也是非常有趣的,是能够激发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p><p class="ql-block"> 小学科学的课堂,应该把初级人工智能引入课堂,尤其是把人工智能传感器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能将感受到的信息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目前,传感器分为热敏、光敏、气敏、力敏、磁敏、湿敏、声敏、放射线敏感、色敏元件、味敏等十大类。</p><p class="ql-block">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小学生们,他们属于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就体验到了各种先进设备带来的便利。传统的科学课堂中瓶瓶罐罐、简单的测量工具等,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大致了解之后,就会因为它们的不便捷而慢慢失去了兴趣。因为这些传统的器材用起来太费时费力,实验效率太低,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到力学、电磁、声音领域,实验数据获取就更加困难,在传统科学实验室往往因为实验数据出现误差而勉强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实验数据的数量太少,会导致分析数据时出现各种困难,增大了学生探究的难度。如果引入了传感器,则会在观察记录数据方面,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为验证学生的猜想节省大量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利用传感器,可以使科学实验更加直观化。比如在学习声音时,学生对声音的大小和高低这两个概念比较模糊,较难理解。此时,如果使用了声音传感器,这个难点就可以轻松突破。声音传感器会直接检测出整个声音的衰减过程,并在电脑上清晰地呈现出这一个过程,使本来看不到的声波变成了直观的曲线,让声音更加直观化、形象化。</p><p class="ql-block"> 利用传感器,可以提升科学测量的准确性。比如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如果用实验室的常规温度计来测量,会因为温度计的质量而出现一定的误差,在多时间点测量时,又会因为时间的不准确而出现误差,这样最后统计出来的数据,虽然能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是这个是不严谨的。如果引入传感器,则可以精准测量相应时间的温度,这样做出来的统计图会更加准确。</p><p class="ql-block"> 利用传感器,可以降低长期实验的观察难度。铁钉生锈这个实验,在常规的教学中,只能放在教室或者实验室中,间隔较长时间才能观察一次,铁钉生锈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具体如何,无法数量化呈现。利用传感器,则可以把铁钉生锈这段时间的温度、湿度等数据统计下来,进行数据分析。再如养蚕时,蚕生长的速度与温度、湿度是否有关,也可以利用传感器进行长期测量,减少了人工观察的时间,降低了实验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利用传感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科学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很多时候也能够进行一定的创新,但是在如何实现上,学生都纷纷摇头,说太难实现。可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利用传感器,我发现这些创新都可以轻松实现。如学生说,教室里经常很吵,如果我们利用分贝仪来检测,当分贝超过一定值时,报警器会响,这样大家就安静下来了。在平常,想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很难实现。现在则可以利用传感器与编程轻松实现。</p><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是时代所趋,人工智能需要从小学打下基础,需要从基础的传感器认识与应用开始。</p> <p class="ql-block">淄博市张店区人民东路小学 李兴菊</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工智能,未来已来</b></h1><p class="ql-block"> 11月26日晚,我们如约聚在桂馨网络研修,桑建辉老师题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科技革命》的讲座,为我们揭开了人工智能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我真的了解吗?</p><p class="ql-block"><b>一、人工智能“贵族化”是偏见</b></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眼中的人工智能都是高大上,花钱多投资大,对于我们这种以外来务工为主的城郊学校来说,是奢望。曾经学校以社团形式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聘请了博派机器人专业人员来上课,学校需要买专门的器材,一套几千,最后资金原因中途而废。一个学期的人工智能课,我每节课和学生一起去听专业教师上课,课程体系是先用乐高搭建结构,然后添加传感器进行测试,学习模块编程控制结构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听了讲座,我改变了以往的偏见,人工智能不是机器人,它体现出一种对人的思维、行动等的模拟过程。人工智能课程包括硬件+软件,优秀的项目要让老师学得会,让学校用得起,让学生玩得起。桑老师列举了三个项目:基础项目(电子元器件类)、中级项目(可视化编程单片机类)、高级项目(人工智能简单设计与应用),学校应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人工智能课程。</p><p class="ql-block"><b> 二、人工智能,未来已来</b></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桑老师说了现在中国芯片技术情况,“中国华为已经有芯片设计能力,但中国还不具备芯片制造能力”。中国虽然现在已经从中国制作开始走向中国创造,但这条路还很长,我国的芯片制作技术还不足以让我们无惧“釜底抽薪”。</p><p class="ql-block"> 桑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芯片,从面包板电路到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晶体管集成电路,世界微缩技术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名一线科学教师,深感对学生的科学启蒙责无旁贷,人工智能的世界已经到来,没有未来可期,只有just do it!2017年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领域作为四大领域之一,技术发展是我国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该参照课程标准去践行,为培养学生利用技术改造世界的能力奠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