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椰长廊海南——香飘四溢·兴隆咖啡

一叶扁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摄影/后期:一叶扁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字/编辑:一叶扁舟</b></p> <p>  出来旅游,每到一处都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它的风土人情……兴趣在于此,旅行的意义也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p><p class="ql-block"> 兴隆华侨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境内美丽的太阳河畔。即北纬18.4度,东经110.1度,地处丘陵,地势由东向西增高,海拔21-532米。年平均温度为24.5度。</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40年代起,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继推行反华排华政策,生活在这些国家的华侨受尽侮辱迫害。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分期分批地把侨胞接回祖国,并建立农场进行安置,兴隆华侨农场由此而生。</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底,首批700余名马来西亚难侨被接回到广东汕头,后来这批难侨被分三批安置在兴隆,组织难侨生产自救。此后,多批难侨、归侨归国后被陆续安置在兴隆安家。</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兴隆先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万多人,一度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兴隆华侨农场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华侨农场。</p><p class="ql-block">  归侨归国,带回了橡胶、咖啡、胡椒、可可等热带作物。早期阶段,归侨们在兴隆缺衣少粮,在党的号召下,归侨们奋力拼搏,改造荒山、荒地,种植咖啡、香茅、剑麻等,很快辟出了成片良田。</p> <p>  归国华侨将咖啡的制作、冲泡手艺带到这里,兴隆的咖啡文化由此而生。现如今,共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老挝、缅甸、柬埔寨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华侨同胞齐聚于此,多种文化交流融合。</p> <p>  1953年,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太阳河咖啡厂在兴隆设立。当时的兴隆华侨农场采用东南亚传统工艺加工咖啡,1960年,周恩来总理喝过兴隆咖啡后赞叹不已:“我走过世界许多国家,喝过不少咖啡,还是我们自己的好喝。”</p><p>  与咖啡一起进入兴隆的,还有东南亚各国的民俗文化。在兴隆安家的各国归侨,聚居形成了泰国村、越南村、印尼村、马来村和新加坡村等多个华侨村,小小兴隆有着十多种语言,二十多种服饰、风俗,被人称为“小联合国”。在后来的旅游大开发中,这些侨村资源被开发成当地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椰 据说只有在兴隆有这个品种</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咖啡豆(咖啡果?)</p> <p>  走在咖啡谷园区,随处可见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的建筑和雕塑,以及阵阵扑鼻而来的咖啡醇厚香气,让人仿若置身于南洋。</p> <p>  顺着观光路往前走,小路两旁有许多这样的大石头,每块石头上都写着不同国家华侨归国字样。</p> <p>  曾经去马来西亚旅游,导游给我们讲了第一代华人艰苦奋斗的经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衡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历史上称为“下南洋”。</p><p> 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他们乘坐小船漂洋过海,九死一生来到那里。</p><p> 不曾想,也有“难侨归国”一说。如果不是来到海南来到兴隆,怎会了解到这些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