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自觉</span><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抵制过“洋节”</b>,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孩子是传统节日的重要传承群体之一,是未来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前景。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对于各种节日的态度也将非常重要。我园将把孩子放在首位,坚持以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重点,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幼儿,一切以对孩子的教育为主,拒绝盲目崇洋媚外,<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拒绝滥过“洋节”</b>。</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厚重多彩: </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的中国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节律,顺应自然时序,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从时序安排上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贯穿春夏秋冬的“文化链”。 </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它们交互作用、彼此依托,构成中国节庆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如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等。 </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融入历代人的日常生活,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也促进着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 </p> <p class="ql-block">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p><p class="ql-block">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p><p class="ql-block">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p><p class="ql-block">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p><p class="ql-block">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p><p class="ql-block">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p><p class="ql-block">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叫炎黄!</p><p class="ql-block">请不要忘记,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是我们的党,是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在此,我们呼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拒过“洋节”,从我做起!</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