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慎思,砥砺前行———浈江区小学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训

xiao yan

<p>  12月23日,韶关市浈江区小学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训在浈江区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200余人齐聚一堂,聆听专家讲座,观摩道法课堂,提升专业素养。</p><p> 开幕式于12月23日下午2:30在浈江区实验学校举行。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卢升老师、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雄华、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副主任何兰芳、浈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等参加了开幕式。</p><p> 黄雄华主任在致辞中对小学思政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二是要珍惜培训学习的机会,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三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规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上课课时,保证教育质量。</p> <p>  培训分为以下五项内容:</p><p> 第一项聆听专家讲座。</p><p> 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实践导师、高级教师胡芳梅老师从政治要求和育人视角,从做好思政老师的重要意义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教材编写特点,以《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以五、六年级为例》为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讲座内容丰富,理念新颖,贴合教学实际。胡老师从思政课的重要地位,思政教师的使命担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三方面进行了生动形象地分享。对于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胡老师从活用教材提高实效和深挖教师用书,实现有效教学两个方面,为老师们答疑解惑。</p> <p>  第二项观摩说课。</p><p>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体系与方法,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广州市小学品德学科优秀教师、番禺区十佳班主任、高级教师梁月群老师以“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法律知识的探讨——以《我们受特殊保护》为例”为题进行了说课。梁老师说课从义务教育阶段法律教育的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法律教育的定位、如何渗透法律知识有效提升儿童法律素养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梁老师指出:我们要坚持儿童的立场,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关注儿童的生活,设计出鲜活有趣的活动,寓理于例,深入浅出,让儿童感受法律就在身边。</p> <p>  第三项观摩示范课。</p><p> 广州市优秀教师、番禺区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何颖梅老师给上了一节《我是中国公民》示范课。何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课程资源丰富、课件制作精良。她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汉语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导入新课。在“中国,我为您骄傲”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以“5G,医疗,高铁”为例讨论分享现在中国在科技、体育、经济等领域的成就。通过“我自豪,我是中国公民”的活动,将文字符号变“静”为“动”,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通过“我是中国公民,维护公民形象”的活动,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最后,全体学生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启发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何老师高超的课堂引导能力,丰富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达到情感上的共鸣。</p> <p>  第四项聆听专题讲座。</p><p> 广州市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谭雪雯老师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思考》为题进行讲座。她从政策指引、融合途径、成果分享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享如何把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劳动教育进行融合。讲座中以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为例,展示了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劳动活动。如:“露一手日”、“家务劳动大比拼”、“有滋有味烹然心动”亲子烹饪大赛。同时,谭老师设计研学活动把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让学生自主参与家务劳动,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渗透品德教育。</p><p>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劳动教育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比较匮乏,道德与法治课如何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p> <p>  四位名教师的精彩分享,让我们看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精湛的业务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学思政理论课在新时代下赋予课堂的良好前景。</p><p> 第五项专家点评。</p><p> 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卢升老师,高度肯定了本次培训活动,他认为浈江区小学思政教师团队“齐学习,善研究,水平高,团队强”。</p> <p>  据悉,本次活动由韶关市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得到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有效推动了浈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建设,提升了思政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p> <p>撰稿:李丽盈 张 梅</p><p>图片:侯玉滢 白春梅</p><p>审核:何兰芳 曹仲明</p>

浈江区

法治

教师

思政

老师

小学

道德

教育

课堂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