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3日,在容县松山镇中心学校举行了容县小学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来自松山、罗江、石头以及容州镇的150多位年轻老师参加了观摩和研讨。</p> <p class="ql-block"> 异构课由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使用不同的班级教学同一篇课文《麻雀》。通过观摩和思考,我从两节课中归纳出“十同”和“十异”,以供进一步研讨参考。</p><p class="ql-block">两节课的“十同”</p> <p class="ql-block">1.教学内容同,都是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p><p class="ql-block">2.教学课时同,都是第2课时课堂教学,展示课文的主要部分。</p><p class="ql-block">3.教学对象同,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两个班的学生都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两节课都是旧课新上。</p><p class="ql-block">4.教学方式同,都注意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书。</p><p class="ql-block">5.关注知识点同,都抓住文中的比喻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用法。</p><p class="ql-block">6.创设教学情境同,都设计了“表演”的情境。</p><p class="ql-block">7.抓重点句段同,都抓住第五自然段“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他它不能安然的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体会老麻雀的心理活动,表现老麻雀“勇敢无畏”。</p><p class="ql-block">8.处理课后问题同,都针对课后思考题“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9.字词学习目标同,都有字词学习指导。</p><p class="ql-block">10.板书同,都围绕着文中的主要“人物”关系设计板书,力图展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p> <p class="ql-block">两节课的“十异”</p><p class="ql-block">1.导入课堂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进行小游戏,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课二,直接回顾课文内容引入。</p><p class="ql-block">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定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p><p class="ql-block">课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母爱”。</p><p class="ql-block">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品读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练习。</p><p class="ql-block">课二,逐段逐句讲解,分析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4.处理课文内容的方式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根据教学目标,选取课文中的片段、句子、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进行朗读、说话、写字等听说读写的训练,层次感分明。</p><p class="ql-block">课二,按照课文顺序,逐段逐句分析讲解,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母爱”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5.指导朗读的方式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体会句子的意思后,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p><p class="ql-block">课二,给片段画出节奏线,让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节奏。</p> <p class="ql-block">6.课堂主线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围绕语文要素“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为课堂主线,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课二,围绕“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母爱”为课堂主线,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7.对语文课堂常规目标“字词”教学处理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把词语进行归类后,让学生复习。再用这些词语去体会“人物”的特点,从而体会这些词语在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让孤立的词语情境化,体现语文课的“味道”;留出三两分钟指导生字“躯”的书写,让学生练习写字。</p><p class="ql-block">课二,在自然段的学习中,抠出关键词语,学习理解。课堂中没有学生书写的环节。</p><p class="ql-block">8.对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创设了两个情境。一是表演“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用比喻);二是播放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运用和巩固刚学到的写作方法。也体现了语文课的“说话味”。</p><p class="ql-block">课二,创设了表演“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猎狗的凶猛,感受小麻雀的危险,从而突出老麻雀“勇敢、奋不顾身”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9.处理课后问题的方法不同。</p><p class="ql-block">课一,以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为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揣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姿态”,从而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掌握方法后,让学生自己说说“猎狗的进攻与退缩”内容,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p><p class="ql-block">课二,把课后题当做是学完课文之后的练习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10.把握时间不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一,时间把握得不够恰当,拖堂了,用时55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课二,课堂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用时40分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然,再仔细研究,还会有更多的“同”与“异”。</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同课异构?</p><p class="ql-block"> 关于“同课异构”的说法有很多,一般而言,是指同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个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异构”体现在两位或多位老师的不同课堂教学呈现。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在结构、风格、方法、策略等方面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让老师们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案的设计上,相互学习,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