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

墨兰

<p>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百度百科)</p><p>回想起来我到过徽州应该若干次了,拍过一些照片,但未形成过文字记录,所以回忆起来比较零乱。今年秋末初冬季节,跟着扬州摄影俱乐部的周总,以拍摄徽州的秋色为主题,行摄于徽州的歙县、休宁、婺源的边缘山村、古镇落,尽管秋雨阵阵,时间也短,难以拍到想要感觉的照片,但在领队的精心安排下,大家都很开心,留下蛮不错的印象。回来已一个多月了,还是动手吧,借美篇平台,让照片和文字帮助留下记忆。</p> <p>一、<b>阳产</b>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种农作物生长,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p><p>我们自驾游的车停在村口,需购票换成山里的车,沿着崎岖颠簸的山路进山,约十几分钟后到达山下。然后有村里的向导领我们上山进村。</p> <p>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p> <p>向导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身体壮实又健谈,上下山坡,穿越土楼间小弄堂走得飞快,我们又要釆风拍照又要紧跟其后,累得气喘吁吁。</p> <p>这幢土楼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看上去有些破旧,但依然在见证着历史。</p> <p>皖南山区都有着“晒秋”的风俗习惯,每到深秋季节,家家户户门前五颜六色显示着五谷丰收的美丽景象,阳产土楼也以晒秋出名,别有一番风情。</p> <p>皖南山居,一对年轻的外乡人在此买房安家,在村里的年轻人全外出务工的今天,他们从城里到山里,他们的选择无疑是一种逆向思维,何尝不是另一种逃荒。他们说山里的日子,恬淡,一壶茶,一碗粥,也是一种日子。但他们有想法,想创造另一个天地,祝愿他们能心想事成。</p> <p>二、<b>木梨硔村</b>,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是徽州古镇中海拔最高的村落。这里生态绝佳,地形独特,地处山脊,三面悬空,徽风浓郁,被誉为“黄山最美的高山村落”。这里是拍摄云雾山中日出的最佳地点。傍晚到达溪口镇,然后需要顺着这些陡峭崎岖的山路往山上爬二十多分钟,只能把相机包手提包委托当地人挑担上山了。</p> <p>客栈门前,如果不是阴雨天,就可以饱尝眼福拍大片了。</p> <p>木梨硔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全村人口160多,现在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山村客栈。</p> <p>早上五点多钟起床,期望能拍到云雾山中的日出,但是雾实在太浓了,几米之外都看不见。</p> <p>一直等到九点依旧是浓雾笼罩,只得下山,赶赴下一个旅程。</p> <p>三、<b>万安老街</b>是目前黄山市保存原始风貌最完好的一条明清古街,位于休宁县万安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与发达,万安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益凸现,成为下通歙县、杭州,上连县城并通达黟县、祁门的要道和重要水运码头,万安老街成为当时徽州地区最繁华的集市之一,被誉为古徽州的“清明上河图”。</p> <p>古桥</p> <p>徽派古建筑</p> <p>商业古街</p> <p>古码头</p> <p>位于皂荚巷内的吴尔宽私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启蒙馆,是老街上一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陶行知从7岁拜入吴尔宽的门下,一直“寒窗苦读”到他14岁那年,整整七年的时间给陶行知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并且还学习了不少中国的历史与哲学。</p> <p>昔日的古街显得很冷清,可能是因为天气阴雨,游客也没有,偶尔能遇见几间开门的店铺,只见老人们在此生活,理发店也是老人为老人理发。</p> <p>四、<b>菊径村</b>地处婺源县古坦乡,是个典型的山环水绕型村庄,一条小溪环绕整个小村,四周为高山。爬上了村庄对面的小山坡,在半山腰处就能见到整个菊径村,圆圆的,故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p><p>古朴清幽的菊径山村,村人何姓,据清《何氏统宗谱》记载何氏宗族祖先于宋朝乾道年间迁居至此,千百年来繁衍生息,遂成大族。村子形如马蹄,村口有一座廊桥和宗祠,村内巷陌交错,村外曲水环绕,有如世外桃源。这样保存完好的古老村庄,本身就是稀有的历史文化珍宝。</p><p>傍晚时分到达,没有进村子,跟大部分摄影爱好者一样,登上村旁边的山上拍照,並期待能在天黑之时,村里有人会燃放烟花,拍摄美丽菊径村的夜晚,最终未能等到,可能是游客和摄影人太少。</p><p><br></p> <p>五、每年的11月到12月,婺源便成了摄影师的天堂,秋天最美的古村落<b>石城</b>,飘渺的晨雾、火红的枫叶和古老的徽派民居在阳光的映射下,如梦如幻,美得令人窒息。</p><p>清晨5点多起床,雨不停的下,撑着雨伞走路都会打湿衣裤,开桌打牌等候,美好的早晨时光就这样溜走啦,周总把我们此行定位为休闲釆风团名符其实啊!一直到七点左右,出发上山,这时见到拍摄现场雨衣雨伞五颜六色,摄影师们真的好执着疯狂,有的已开始收摊下山了,我们又来晚了!</p> <p>雨后的薄雾也已经散去。</p> <p>美照沒有拍到,但约好的时间还是被耽误了,我和水珠子迟到了。</p><p>再见,石城村!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来的。</p> <p>六、<b>察关</b>,是婺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因为这里有座秀拱桥,桥上没有栏杆,桥洞下幽幽清流,洞外青山葱茏,粉墙黛瓦田舍俨然,一处岁月静好的模样。偶然间被摄影人发现之后,秀拱桥在许多婺源的宣传画册,电视节目中,作为封面推出的。于是摄影人纷至沓来,我们也不例外。虽然是匆匆路过,领队忙前忙后作了精心安排,大家兴高采烈,不亦乐乎!</p> <p>除了摄影人还有写生作画的。</p> <p>七、</p><p>撑着油纸伞,</p><p>独自彷徨在悠长、</p><p>悠长又寂寥的雨巷,</p><p>我希望逢着</p><p>一个丁香一样的</p><p>结着愁怨的姑娘。</p><p>对油纸伞的眷恋不仅仅是这首好听的歌,更是我的童年时代的难忘记忆。</p><p>中国制伞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历史。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一把油纸伞高贵典雅、代表着幸福、美满、团圆、喜庆、平安、吉祥。。。中国做油纸伞的地方不少,浙江杭州,四川泸州、福建福州、湖南益阳,江西婺源等地。婺源地处徽州,近千年徽商繁荣,婺源甲路纸伞遍及大江南北。我们拍摄的清华村竹安堂是其中之一家,能够把纯手工制作工艺保留下来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可喜可贵之处。</p> <p>搜索了一下油纸伞的制作工序,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削伞架,第二步裱伞面;第三步绘花。伞骨一般精选上等竹木,从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串葫芦-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手工制作完成一把伞,工序达八十余道。小时候的印象呈现眼前。</p> <p>照片只能拍下大概。记录本来就是为了帮助记忆。2020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的行摄也好,走过也罢,看来沒什么可以总结,就让此篇作为终结篇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