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中年屌丝的挽歌 ---谈谈电影《阿郎的故事》

美友71362505

<p>  自以为阅片无数,已具备“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高手气质,但《阿郎的故事》掐指一算,已超过五刷。当阿郎这枚屌丝血溅头盔,飚着摩托在赛道上慷慨赴死时,我手捧IPad在黎明前黑暗里飞驰的火车上铺、我一个人窝在深夜客厅沙发上、挤在学校门口录像厅里、在穿越三峡的夜航客船上,依然忍不住飚出一行热泪。</p> <p>  罗大佑沙哑的歌声响起——你的样子: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我看到远去的谁的背影,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苍凉的调子与悲情的画面交融,酷!时隔多年,还是佩服罗大佑与杜琪峰当年(1989年)的绝代风华。</p><p> 阿郎说:人年轻时不能做错事,否则就Game Over。以前看时真以为如此。总是为阿郎长发飘飘、鲜衣怒马的浪子形象而折服;为波仔憨厚中的灵动、与阿郎深深的父子之情而感动;为张艾嘉的高超演技、无奈的抉择而叹息;而阿郎与波波骑着小木兰畅游车河时画面外响起“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时是那么温馨;当波仔开始迷恋电脑冷落小沙皮狗,预示着母爱使他充满新鲜,阿郎的地位危险喽!</p> <p>  关闭泪点开关,重新想想却又未必如此。做个浪子、爱上浪子不是年轻美眉的错——鬼火少年暴走于深夜的街道,鲜衣怒马,穿皮衣跨高赛,隆隆的排气筒声音如刀锋一样凛冽,把青春纸一样划个稀巴烂,自由淹没了你的发端,天堂尽在被风吹花了的视线里。谁没年轻过?谁年轻时没有过江湖梦?可是,浪子这个职业是不能当一辈子的!每个年龄段都有要做的事,青春容忍你的浪掷,时候一到,还是有必要剪去长发、脱掉皮衣,回归社会主流,力争做职场成功男。</p> <p>  罗大佑又唱到: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屌丝青年的悲剧在于他在该认真学习的年龄选择了耍酷。学门外语、传递正能量,回归主流吧,阿郎!电影里一个著名悲剧桥段发生在阿郎以为复合有望,满心欢喜赴西餐厅参加烛光晚餐。波波在小白领与屌丝青年之间做出第一次抉择,转身而去,只留下身着头像衫的爷俩,侍者拍马赶到:先生你点的儿童特餐,噼里啪啦的焰火映着两张苦瓜脸!——阿郎,不懂外文点餐还耍小聪明,你说,掌握一门外语有多帅酷!</p> <p>  当波波选择留下,阿郎为筹措美国之行的资金做赛道上最后一搏,换个女导演或许会以大团圆收尾,可是,大家都知道了,阿郎魂归天国、香消玉殒(呵呵)。我理智地推测下,波波和小白领没准真在一起了——毕竟各自思想文化水平差距不大,三十大几了只会耍酷卖萌、开个货车,“干不完的体力活、抽不完的劣质烟”,人生没什么发展前途的阿郎Out了!</p><p> 罗大佑在结尾唱到:“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的样子。”各位看官,您闹明白了吗?“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提灯笼干嘛?照亮、看书!</p> <p>  用99分钟看完这部豆瓣评分8.5的片子,不肝不氪,不吃亏不上当,没准儿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学习吧,您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