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广州黄花岗公园、珠江灯光秀纪实</h5> 2020年12月1日,我有幸来到位于广州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的黄花岗公园。这里也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时值广州市第六届黄花节举办,在拜谒英烈忠魂之际,也大饱眼福。 此地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黄花岗公园正门, 牌坊门额上以花岗石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竣工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p class="ql-block">步入园区,广州市第六届黄花文化节正在迎接八方来客。</p> 北国寒风凛冽,瑞雪普降。南国和风暖阳,秋菊绽放。金菊傲霜,此时此地更负有特殊的意义。 有备而来的游客。 <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黄花节,摄影发烧友重型装备莅临园区。</p> 爱美的宝贝从小受到熏陶。 盛装而来,留下美好的瞬间。 彩蝶恋花。 ‘’心心相连结”——亦称”黄花结”,暗喻黄花文化节。寓意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团结一致,心心相连的民族精神。 带着双胞胎孙辈游园,苦中有乐! 古榕树下的幸福晚年。 接听电话,不误博弈。 老姐妹自有乐趣。 黄花亭 建于拱桥两侧的默池,正面为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经之道。游客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肃然起敬。 应时应景的书画作品。 孙中山手植树。它出自孙中山先生手泽,是黄花岗墓园繁多的树木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封植。1912年陵园初建时,两粤广仁善堂恭请孙中山先生手植松树四棵,这是仅存的一棵枯萎后制作的标本。<br><br> 2016年,孙中山先生后人在原址新植的松树。 沿着主墓道,终于来到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100多人殉难,潘达微先生将收殓的72具遗骸营葬此地。 建成于1921年的纪功坊,正面有孙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纪功坊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这些青石分别刻上当时国民党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有功的“献石”。纪功坊上的横额,是12个字的篆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由著名的革命党人 章炳麟书写。 献石堆顶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 <br>潘达微,广东番禺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三•二九起义失败后,他以记者身份冒险奔走,终以善堂名义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并以房契作抵押,购得东郊红花岗安葬。以秋日黄花喻烈士不屈的品格,遂更名黄花岗。从此,黄花岗之名沿用至今。1929年潘达微在香港病逝,1951年迁葬黄花岗。<br> 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 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 不忘历史,祭奠先烈的普通群众。 主路上陈列着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抗疫优秀作品。 活泼可爱的幼童等待我为他拍照。 波斯菊色彩斑斓 留言幕布上留下了人们的真诚祝愿——让世界充满爱!明天更美好!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的灯光秀。 皓月当空,玉盘俯视。粤城璀璨,江水彩波。 五星红旗覆盖高楼!祖国,母亲!华夏儿女为你骄傲! 回京多日,忘不了黄花岗的往事和大湾区的繁荣。撷取点点滴滴,与朋友们分享!谢谢!<div> 2020年12月23日于京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