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叫德海世系三代族谱

智万生 48686423

<p class="ql-block"> 作 者 智万生</p><p class="ql-block"> 编 辑 智喜国</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 智万生</p> <p><b> 遊邀德海智氏家族三代族史&nbsp; </b></p><p> </p><p> </p> <p class="ql-block">  智氏家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很小的族群。遊邀德海家族、如她的姓氏一样,是一个讲家道、重德性、智慧型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  我爷爷兄弟四人,还有一个妹妹叫智红,他(她)们自幼聪明智慧、勤奋好学,思想开放,勇于创新。爷爷智德海是晚清的秀才,在村中德高望重,教了一辈子私塾,他把“读书闯天下,宽厚得人心” 作为教书育人的宗旨,这也是智氏家族的祖训,家风。我的叔叔、堂叔和村中许多孩子在爷爷学堂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二爷爷智锦海、(三爷爷智龙海英年早逝)四爷爷智兰天从小就有经商的天赋。</p><p class="ql-block"> 二爷爷在我堂叔(智炳)幼年时就把他送到口外,包头、绥远、集宁当学徒,从提茶壶,倒夜壶伺候掌柜做起,逐步有了红利(股份)提升成大掌柜,通过十多年艰苦打拼,把生意越做越大,从包头、绥远、集宁做到太原、北京。在太原创建了“晋贸公司”在北京创建了“晋丰行粮栈”。堂叔还是一个富有民族正义感的人。他支持抗日,反对内战。早年就结识了不少党的地下工作者,如张友渔(解放初时任北京副市长)在他们的影响下,曾为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提供服务,以及经济上的资助。</p><p class="ql-block"> 四爷爷与我父亲智炤到口外集宁(现乌兰察布市)创建“广兴店”(经营粮食)并在陶林(现察右中旗)商都、玫瑰营建了分号。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成为集宁地区粮行最大的字号。(集宁县誌有载)祖、父两代人创实业,使智氏家族从衰到盛、闯出了一条人生路。</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爷爷智德海 左四爷爷智兰天、两边右智万喜 左智万录 后排 中 父亲智炤、右二二叔智烈四 叔智姚 左三叔智喜五叔智炯</p> <p class="ql-block">  智氏家族从祖籍走出的优秀人物层出不穷。如智澄是我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慈善家;智兰天、智炳在晋商中名声显赫;智南屏是付作义秘书长,为协助付作义和平解放北平作出贡献;智一桐是我国著名影视演员;智广俊内蒙古卓资育种专家、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智万祥历任张家口万全、蔚县县长、书记、专区行政公署重工业处处长;智万先太原王村商场主任、太原市劳动模范;智万喜集宁印刷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智万福集宁酿造厂副厂长;智万才、内蒙古农大鄂尔多斯教授。他(她)为家族兴旺发达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更令我们骄傲自豪的是在京工作的堂姐、堂哥们。他、她们才华横溢、成就卓越。</p><p class="ql-block"> 智万涛、一九六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讯导航专业、一九六七年毕业分配到四机部所属陕西769军工厂。从车间装配工干起,到调入厂设计科。负责主持研制陆军八一小型电台、单边电台两个项目,分别获一九七八年全国科技大会金奖和国家科技银奖、成为装备全军连以上便携式电台。为部队军事建设做出贡献。随后、调入国家四机部参加筹备全国科技大会、受到华国锋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九八0年他调入国家冶金部机械动力司科技处。一九八五年到二000年他参于领导国家重点项目上海宝钢项目建设、他负责的高炉项目获国家科技一等奖、国家重大装备奖,软件菅理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九八八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一九九三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00八年他从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院长岗位上退休。</p> <p>  智承先、小时侯未读过书、解放后进入北京钢铁研究院、从事金相分析工作、通过自学成才、成为该专业的学术权威和带头人,她带出的六个学生、其中一个己成为现在钢铁研究总院总院中心设计室主任。她还经常出差到广州、上海、鞍山、成都、重庆、广元、宝鸡等企业、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她的许多研究成果让外国专家刮目相看、都不相信她是一个从未受过正规大学教肓的人。</p> <p>  智万枝、从小学开始、年年都是三好学生、班长、少先大队长,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北京师大女附中,与毛主席、董必武、郭沫若女儿一个班读书,并且是班长。初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四机部酒仙桥医院(现清华大学附属医院)从医士干起一步步晋升到主任医师、并在国家卫生刊物上多次发表论文。</p> <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由于政治运动频繁,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我的大哥智有祥、二哥智吉祥、叔哥智万录因为一般历史问题或错话,分别被列为内控对象(公安六条)打成右派、撵到农村、下放到农场监督改造长达20年。在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不但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发挥,而且使自己的亲人子女受到牵连。在那种社会背景下,他们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一直等到国家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现在他们都分别离休、退休,晚年生活是幸福的。</p> <p>  我的奶奶董氏,为救爷爷舍身忘死,不惜生命。那是七七事变后,日寇抢掠、土匪横行,爷爷为了保住家里的粮食,被土匪绑架,奶奶作为人质替换爷爷,结果饿死在东山上。</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张娥云,身残志坚(一条腿残废),十八岁到智家,父亲常年在口外,家里四代同堂多时二十多口人,母亲十五年如一日,做在人前,吃在人后。与妯娌和睦相处,伺奉老人,养育子女。三十三岁才离开老家与父团聚,五年后(一九四六年)丧夫,那时我年仅三岁,为抚养我长大成人守寡一生。就是到了晚年,一九六四年,已经年近六十的母亲回原籍探望养育她十二年的奶妈,又遇上了从未见面、已九十高龄的续婆婆病危,母亲端屎倒尿,一直到安葬送终。母亲的一生,在她心里永远装的是对祖辈的孝心、对晚辈的爱心。</p> <p>  嫂子刘翻传十七岁嫁给年仅十五岁的大哥,六十九年如一日与我哥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在家处逆境的各个历史时期,用她瘦小脆弱的身躯顶天立地支撑着这个家。解放初期,全家 赖以生存靠卖香烟的烟屋被土匪砸了,纸烟被土匪抢劫一空,紧接着比我小一岁的侄儿文林病故,一个月内六个多月大的侄女林凤打针因过敏身亡。大哥为了生计又东借西凑筹钱,买牲口赶车,没过多日骡子又死了。面对天灾人祸、支离破碎的家庭,嫂子每天到被服社打工,晚上还要带回二十个制作帽子的材料,与我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一直要干到快天明。嫂子以超负荷的劳累使全家度过难关。一九六二年因为大哥一般历史问题,一家人被撵到农村。大哥常年在白云矿给生产队赶马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是嫂子撑起这个家。特别是到了秋收麦收季节,烈日炎炎,眼望一望无际成熟的麦田,嫂子双跪在地、汗流浃背要一束束的割完三、四拢麦子。现在回想起来都让人痛。一九八二年国家落实政策,一家人回到集宁,为了营造自己的安乐窝,嫂子和泥脱坯,检砖头。一个人站在一米多高的架板上砌砖垒墙,一干就是几个月。可以说嫂子这一生,受了常人没有的罪、吃了常人没有的苦。</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爱人焦吉珍、从小在城市长大。一九六九年与我结婚后,她对我这个非常贫寒不堪负重的家庭。不嫌弃、不抱怨、无侮无怨,与我同甘共苦、撑起抚养母亲、关心照顾大哥的责任。那时,我经常外出学习、下乡、出差不在家。是她按时给母亲寄生活费。一九七九年,侄儿智柱高从农村转学到我家里读高中。高中毕业后、送侄儿应征参军,体检遇到麻烦,她三番五次去找人武部领导、医院负责体检的院长。最终,把侄儿送到部队。侄儿从战士一直晋升到付师长。一九八四年、大哥的工作单位倒闭,生活没有来源。她总嘱咐我给大哥寄生活费。为減轻大哥负担。她让大哥两孙女巧梅、喜梅来平山打工。二00八年大嫂离世后,她怕大哥孤独、冬天冷、又把大哥接到石家庄住了两个冬天。妻子一生对金钱看的很轻,对自己的亲人却看的很重。</p> <p class="ql-block">  在家族史上也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那就是我的父亲。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寒,主要靠爷爷教私塾维生,在走西口的年代,父亲跟四爷爷到口外创实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打拼,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他经营粮食生意的“广兴店”人气兴旺、生意兴隆,成为集宁地区最大的粮行。并拉扯了许多智家子弟来口外学生意。如我家的四个叔叔、堂叔梁付叔、堂哥智万祥、我舅舅张伟….…。从此,使爷爷“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步从贫困走向殷实富裕。但是,在他事业成功之后,主要是由于日本鬼子掠抢。加上他地位的变化,生活方面不检点。使家境惨败、迫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人生不归路。</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六年、四十六岁父亲上吊自杀,在他临终的时候,仅有一句遗言,那就是“对许多人的对不起”。遗憾的、悲伤的、绝望的离开了人世。父亲一失足而千古恨,告诉后人:创业艰难,败业容易。同时、也告诫后人,在家庭婚姻问题上,只要是掉进婚外情这条鸿沟,就意味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p> <p>  值得欣慰自豪的是智氏家族后继有人、人才济济。目前,智氏家族已经传承到第六代。第四代、第五代大部分是建国以后出生的,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他们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朝气蓬勃、思想开放、有文化、有思想、有追求,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北国的呼市、包头、集宁、赤峰到南国的广州、深圳、南宁、桂林、柳州,从祖国首都北京、东部沿海天津、石家庄到西部的西安、兰州都有智氏家族后代奋斗的足迹。在他(她)们中有从戎在军中的校、尉军官、有国家、地方政府公务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财务主管、工程技术人员、事业单位医护人员、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银行职员等。可以说,智氏家族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衷心祝愿他(她)们能为家族争光,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失,往事不能如烟。目前我的祖辈、父辈都已经离开人世。我的两个哥哥都向九十高龄迈进,叔哥、堂叔哥(姐)都是耄耋老人,我虽小些,也年过古稀。因此,挽救、编写智氏家族史、家史,成为我们这一代和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p> <p>  我是家族第三代、年龄最小的曾孙,对祖辈父辈的往事知之甚少,恳请我的兄长、姐姐们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不妥之处请指正。同时也希望智氏家族的晚辈,能够把族史家史续修下去,使之延绵不断,让后人从孩提起就熟悉自己的家世渊源,了解祖辈、父辈的人生经历,吸取他们的人生教训,传承他们做人的种种美德,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做事,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的义务和责任。</p> <p> </p><p> 二0一三年一月三十日</p><p> </p><p> 写于平山上东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