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堡郭氏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 何万志/整理</p><p class="ql-block"> 在子牙河中下游的岸边有一溜村子,叫一堡、二堡、三堡……早在五六百年前,这里人烟稀少,似乎只有河水任意地流过,官方为防水患,加固河堤,不断地征民夫来到这里,久而久之,在这里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个个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二堡郭氏墓志文载:“二堡郭氏先祖于清道光四年 从胜芳镇以北楼上村迁至罗塘村,世代绵延至第七世祖,泽久公迁至二堡。七世祖弟兄七人,泽久公排行在四,膝下五子,长子树德,次子树瑞,三子树兴,四子树槐,五子树华,即分为五支(五个号)。后二堡树兴公承嗣罗塘村七世祖泽沛公,故二堡郭氏实为四支。二堡郭氏先祖在清末兴盛时曾挂千顷牌。土地拥介七万三千余亩。书香门弟,曾考中举人一人,秀才数人,可谓名望乡梓。……”</p> <p class="ql-block">注: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罗塘村是贾口洼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人们靠种地打渔为生。传说,郭家哥几个一起出去逮鱼,兄弟们都能逮到好多,唯独老四逮得甚少。不涝的年头,人们就种田,老四辛辛苦苦,顶着星星去,戴着月亮回,累没少受,到头来打的粮食还是比兄弟们少,加之老四媳妇是天津人,过日子不知节省,日子还要靠兄弟们接济。但老四媳上过学,有文化,有个性,私下里和老四说,这样也不是个长法,得自己想办法,人挪活,树挪死,不如出去闯荡闯荡,不信就混不上饭吃。老四想,倒也是,一气之下担筐卧篓,带着妻儿远走高飞。他们先是来到了辛章,天黑了还没找到憩息之地,妻子打座观天象,看东南方星空灿烂,照如白昼,迷信东南方是希望所在,能发家。于是连夜往东南方奔。</p><p class="ql-block"> 这天,他们来到了子牙河南堤的二堡村。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无边水域和遍地的芦苇,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芦苇中有无数的野鸭,他们会捕鸭的技术。自己没有资金,开始给老王家打鸭网,由于技术好,他每天都能逮好多鸭子, 收入颇丰,老王家给他的提成也多。这是1840年的事。后来,王家老俩口无子女,年纪也大了,就把鸭网折给了他。他更加起早贪黑地劳作,收入也越来越多。不仅全家生活有了保障,还有些剩余。搭起了几间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传说, 1848年一个凌晨,郭泽久带着儿子们划船行驶在贾口洼水域,突然发现水下齐刷刷地上放着五根巨大的圆木,儿子们就要下水去捞,郭泽久叫住他们, 对他们说这不是一般的原木,应该是漂着的 ,怎么会沉在水底呢, 其中必有蹊跷。他让儿子们赶紧下网围住了这片水域 ,这样其他捕鱼或抓鸭的人就不会进入这里了 。 天黑后,爷几个把五根圆木到船上运回家掩埋起来 。后来有人这一带找过, 听说是江南运往北京的皇杠,押运官在途经贾口洼时故意抛下准备私吞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爷几个心理踏实多了 。</p><p class="ql-block"> 1852年,郭家买了一块宅基地,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口大缸,爷几个马上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奥秘, 为了掩人耳目 ,互相使了个眼色 ,搞了一个假打仗的游戏 。挖地基只能先停下来 ,夜里挖出了一缸财宝。原来更早的时候, 二堡村里有个水贼 ,功夫十分了得, 专门儿偷盗过往船只上的贵重之物 。后来此人突然中风人事不省, 他的家人也先后去世, 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 那个人卖掉房子流落他乡, 早已没有下落 。再后来 买这房子的人也没有翻盖过, 因此这缸宝物没有被发现。郭家利用这些财富开始了他的原始积累,逐步走向辉煌 。</p> <p class="ql-block"> 郭家重视封建道德伦理的传授和文化教育。聘请有资质的教师为其子女传道授业,培养出来许多文武举人秀才。同时在大革命到来之时,过早地接受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同时也过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受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郭氏子女纷纷觉悟,有的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的参加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人离家出走后,大都更名改姓,与家庭失去了联系。如建国初期曾在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政治部工作的高天辉就是二堡郭氏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的兴衰是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当清王朝走到了它的末路,加之外强势力的入侵,郭家也随之没落。日本侵略中国后,郭家曾遭日伪军的两次抢劫,郭家把剩余的财产捐献给了抗日战争。家人有的逃亡津京,有的逃亡东北,有的参军抗日。</p><p class="ql-block"> 郭家的后代多在外地 ,甚至出国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有的从政, 有的经商 ,有的办企业, 也有的进入学术领域 。在当地人们最突出的印象是郭家特别会治眼 ,有非常出众的眼科大夫 。郭家有成就的人物数不胜数 。据不完全记载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三代“章”字辈的有:庆章,清末大城县候补县长;瀛章,武秀才,中医;炳辛、纶章,皆为秀才;弯章,名医,曾有天津、胜芳、王囗等地患者赠匾7块;宪章,举人。第四代“象”字辈的有:象乾,秀才,中医,去了天津;象泰,秀才,去了天津;象恒,秀才,去了北京;象震,日本留学;象暄,中医,为边守靖家庭保健医生,在津;象豫,武汉地质大学校长,后去了加拿大;象程,去了北京;象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政治部军级干部;象慧,女,中共地下党员,学生运动领导人,解放后任北京市某小学校长。第五代“绍”字辈的有:绍宗,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在北京鸡鸣山工作;绍祉,民国时期任山东范县县长;绍箴,曾任天津园林局工会主席;绍仲,天津大学教授;绍什,武汉地址大学教授;绍杰,天津市百货公司建筑科科长;绍新,解放战争时参加解放军,随大军南下,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转业任军梁城粮站会计;绍云,曾任天津精密机床厂厂长 ,文革时下放家乡。 </p> <p class="ql-block"> 何万志2011年秋于天津访问舅父郭绍云、郭绍参、姨母郭绍平、表弟郭维岩,后又访问表哥郭维森并参考有关资料等写成。2020年再次完善整理。</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中华英烈网</p><p class="ql-block">2、《我经历的北平地下党》(作者:张大中)</p><p class="ql-block">3、《晚年周恩来》《心底的怀念 》作者:高文谦</p><p class="ql-block">4、《我所结识的名门后裔》(作者:邵纯. 来源:纵横2008、11、26)</p><p class="ql-block">5、《我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作者:清华大学 张绪潭)</p><p class="ql-block">6、高文宜回忆母亲傅秀:</p><p class="ql-block">《两地金银花——母亲十年祭》</p><p class="ql-block">7、《台头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