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探秘行摄(上)

布衣行者

香山静宜园位于京西香山公园南部。主要景点和建筑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香山因此而成为北京西北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改名“静宜园”。园内的大小建筑群50余处,经乾隆帝命名题署的二十八处,即所谓“静宜园二十八景”,它们是:(1)勤政殿(2)丽瞩楼(3)绿云舫(4)虚朗斋(5)璎珞岩(6)翠微亭(7)青未了(8)驯鹿坡(9)蟾蜍峰(10)栖云楼(11)知乐濠(12)香山寺(13)听法松(14)来青轩(15)唳霜皋(16)香嵓室(17)霞标蹬(18)玉乳泉(19)绚秋林(20)雨香馆(21)晞阳阿(22)芙蓉坪(23)香雾窟(24)栖月崖(25)重翠庵(26)玉华蚰(27)森玉笏(28)隔云钟。<br>静宜园于清咸丰十年(1860)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次遭受外国侵略军的焚掠、破坏,大部分建筑都已荡然无存。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修缮保护工程陆续启动,勤政殿、翠微亭、璎珞岩、青未了、隔云钟等景点建筑陆续修复完成并对游人开放,成为游客游览香山的重点打卡地。<br> 勤政殿,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位于香山公园东大门内。勤政殿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静宜园驻跸期间,处理朝政和接见王宫大臣的场所。勤政殿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月牙河及殿两侧的假山。2002年7月,勤政殿复建工程动工,2003年7月竣工,成为建国以来复建等级最高、单体建筑最大的一组宫殿型建筑。 静翠湖及对瀑亭,位于勤政殿南侧,香山公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其前身为静宜园时的"带水屏山"。重新修葺后,取名静翠湖。1991年,建对瀑亭,为单檐歇山式敞厅,“对瀑”二字仿乾隆御笔。 青未了,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静翠湖以东山脊上,此建筑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为五间四面环廊的歇山式殿阁,殿外檐悬有乾隆御书“青未了”匾额。1860年青未了被英法联军焚毁,仅余基址,2015年修复后的敞厅殿阁精美绝伦,内外梁柁檩枋等处均绘有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的彩画,此处罕有人至,为一清幽之所,厅中远眺,可遥望香炉峰,对面为香山寺,俯视下方可见清澈的静翠湖。青未了西南的山坡为驯鹿坡。 从青未了远眺昭庙及琉璃塔 翠微亭,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璎珞岩东南、静翠湖南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此地处于古树,绿荫,沟壑,山岩之间,故有"翠微"之称。翠微亭1860年被毁,1991年在原址上复建了单檐八角攒尖顶带头拱、面积为47平方米、柱高为39米的翠微亭。亭旁石壁上乾隆御制翠微亭石刻保留至今:<br>须弥与一芥,大小岂争差?<br>亭子不嫌窄,翠微良复赊。<br>入诗惟罨画,沐雨欲蒸霞。<br>莫羡痴黄派,倪迂各擅家。<br>丙寅乾隆御题 璎珞岩,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静翠湖西南,北侧是原静宜园最大的行宫虚朗斋(现为香山饭店)。璎珞岩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垒砌的假山,旧有泉水从山上流下,俗称"小瀑布",淙淙水声悦耳动听,叠石下有潭,潭前建有小亭,匾书"清音",再后为敞厅,内有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厅周围遍植绿竹。<br>璎珞岩岩石上有乾隆御笔诗刻留存,诗曰:<br>滴滴更潺潺,琴音大地间。<br>  东阳原有乐,月面却无山。<br>  忘耳听云梵,栖心揖黛鬟。<br>  饮光如悟此,不复破微颜。<br>  丙寅小春御笔 "绿筠深处" "西山首游"牌坊 知乐濠,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为古香山寺前石桥下方池,鱼游其中,自得其乐。乾隆帝取《庄子·秋水篇》寓言故事予以命名。 看云起,建于乾隆十年(1745),是驯鹿坡西南侧山坡上的一座凉亭。其名称源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原建筑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11年按原貌复建。 蟾蜍峰,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是位于香山静宜园欢喜园外南侧峭壁上两块巨石,形似蟾蜍,张着嘴,鼓着肚,昂首西望。据史料记载,乾隆帝曾在欢喜园殿堂卷棚廊下饮茶观景,看到院外南侧峭壁上的“蛤蟆”,张嘴鼓肚,随命名为“蟾蜍峰”。 路边小景 流栖亭,从蟾蜍峰迂回向南,山巅之上有一方亭,匾书“流栖亭”。此处为香山公园南侧最佳观景点,登临此处,居高临下整座香山公园几乎可以一览无余。 听法松,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香山寺正殿门外古松高耸百尺,自殿中视之状若偏袒阶下,好似在探向殿内听老佛师说法。相传在东晋有位高僧讲经时因讲得义理明澈,竟使顽石感化,点头称是。乾隆为与古代顽石闻经点头故事相比美,命奇松为听法松。 香山寺,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据记载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将二寺合一,金章宗赐名"大永安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称"永安禅寺"。清乾隆年间,在原址上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香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严整壮观,曾为西山诸寺之冠。香山寺于1860年、1900年分别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烧,仅存知乐濠、听法松、娑罗树御制碑、石屏等遗物。2017年11月28日,经过5年修缮香山寺景区重新开放。<br>疫情原因,香山寺后半部分暂未开放。 来青轩,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来青轩始建于明代,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在遗址上改建公寓。1926年3月香山慈幼院部分学生迁居于此。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后,来青轩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办公居住地。 楞伽妙觉,香山寺以北,来青轩西侧的山坡上建有无量殿。这组建筑由三座南北排列的院落组成。南面的一座较大,为无量殿。北面两组较小,分别是观音殿和关帝庙。三座院落均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条狭长的通道。通道南端建有山门一座,额题“楞伽妙觉”,联曰:”风旗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都是乾隆御笔。通道北端止于一座小型城关式建筑。 “飞秀”乾隆御笔石刻。 <p class="ql-block">唳霜皋,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香山寺西北,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原为六方亭。在此常可听到山间鸟鸣与佛寺鼓声相呼应。每当霜天月夜,群鹤长鸣,别具情趣。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在原址建了一座六柱圆亭,亭前有剑石,名曰“白松亭”,四周长有数十株巨大白皮松,松皮洁白如雪,亭也以松为名。2020年按原貌在圆亭下方复建唳霜皋。</p> 绚秋林,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香山公园“玉乳泉”西南侧,原建筑为重檐方亭,平面呈十字。1860年毁于八国联军之手,仅留殿基和乾隆镌题的“叠翠”等石刻。四面出轩的单檐十字歇山式方亭2015年修复。<br>这里树木种类繁多,深秋季节丹黄朱翠,颜色各异,朝阳初照及夕阳返映之下,景色分外绮丽。乾隆皇帝以香山秋色“幻色玄彩、丹黄珠翠”的美丽景色点景于此。亭西侧巨石林立,有乾隆镌题的“叠翠”、“萝屏”、“翠云堆”、“留青”等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