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鰼文化研究与传播》(13)绿水青山仙源红 香飘世界古树茶

南疆卫士

<p class="ql-block">  今天,受贵州习水仙源红古茶树茶业公司和双龙乡党委政府的邀请,县文体旅游局组织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学会、音乐家协会、合唱协会、曲艺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读书协会的同志到双龙乡开展古树茶歌词创作采风活动,进茶厂,到茶湾,看树王,观八仙,走天坑,上青坪,闻茶香,品红茶,访茶农,听故事,谈创作。</p><p class="ql-block"> 三九严寒头九天,一天下来冬也眠,翻山越岭来看你,双龙古树茶仙源,绿洲红城大习水,青山绿水带笑颜。</p> <p class="ql-block">  处在北纬28.3的习水,在上万年的历史遗迹和近三千年鰼文化传承中,低海拔的赤水河边不仅有千年酿造美酒的历史,成就世界酱香白酒特色核心产区,高海拔地区大山深处,还生长着成百年上千年的近三十万株古茶树,成为中国古茶树之乡。古有蒟酱今习酒,史上蜀鰼茶,今有仙源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早就知道古茶树,更知仙源红,但没有走进过茶树地,更没看过茶公司,今天终于看了茶树王,走进了茶业公司,走了一山又一山,看了一湾又一湾,翻山越岭,爬坡下坎,虽是冬季,仍是青山绿水,这些挂牌保护看守的古茶树,分散在山山岭岭中的村寨,村民的房前屋后,朴素的村民日夜守护着这绿色的家圆,公司超出市场价十元的茶青采购是对茶农辛苦脱贫的回报,公司+农户的命运共同体,传承着千年的守候,延续着茶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乡党委书记向我们讲述千年的绿色家园:古茶树、银杏树、红豆杉、金丝楠……舌尖上的山珍美味:天麻、竹荪、马桑菌、麻羊………高山峡谷青山绿水生态凉爽:水泊梁山、桃源洞、天坑、林海深处、乡村民宿…………</p><p class="ql-block"> 豪情满怀的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带着我们上高山、进农家、看天坑、古树下………介绍红军长征过双龙的红色故事,休闲纳凉做旅游的喜悦,乡村振兴谋发展的愿景。</p><p class="ql-block"> 扎根大山做古树茶业的思南人厂长,陪着我们讲茶道,说茶艺,观茶树,谈茶事,信心满满。</p> <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仙源红,中国故事习水绿。昼短夜长难得云开雾散的天气,采风创作人员不顾路窄坡陡,弯急路滑,局派出的公务车和合唱协会主席的私驾车,马不停蹄,带着我们在崇山峻岭中奔跑,青山绿水间,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讲历史、谈感受、说创作。曾在四十年前大山之中工作五年的诗词学会老梁,打开思绪,拨动情思随手写下《古茶树王吟》:您是古老之树,究竟多少岁数?隐在云雾里,长于大山处。根植肥泥沃土,不离大山半步。您饱尝多少风雨?经历几多寒暑?神农曾为您梳头,彭祖曾为您沐足!。您秉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玉露。您高撑一把巨伞,四季枝叶浓绿。多少代人品尝了您的清香,驱走疲惫劳碌?多少商贾奔走旅途,经营发家致富?元稹曾为您吟诗,陆羽曾为著书。您与沸腾之水相吻,结为热情的夫妇!您且苦且甜,您亦沉亦浮。您是人生的写照,淡泊宁静,能卷能舒,潇洒自如。您不分贵贱穷富,不管雅客凡夫。只要相之为伴,就能驱寒解渴,扫除心灵孤独!您不似珍珠,胜似珍珠。有道是:待友酒三杯,敬客茶一壶!</p><p class="ql-block">并创歌词:秋风吹,茶花开,冬天结出茶果来。冰天雪地不害怕,一身绿装呈异采。</p><p class="ql-block">春光到,百花艳,草长莺飞三月天。小伙姑娘手牵手,背起背箩採茶来。</p><p class="ql-block">摘嫩芽,採雀舌。边採边唱乐满怀。千年习茶焕青春,悠悠清香飘四海。</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到双龙的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老汪也随口八仙茶树故事滚滚来。</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意游未,两到双龙的诗词学会老王送来《品尝仙源红》:习水最富饶,神奇蕴其中。精美仙源红,茶王在双龙。二十三回泡,香飘罗马宫。造化本自在,取妙赖人工。次日凌晨写下随笔:喝醉淳厚的习酒,品尝清香仙源红。 茶酒绝佳的搭当,撑起饮品的天空。 至精至美仙源红,值得远近的追梦。 写出《习水茶歌》:</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茶花开,冬天结出茶果来。冰天雪地何所惧,千年古茶呈异采。</p><p class="ql-block"> 春光明媚茶花艳,草长莺飞蜜蜂来。山欢水笑云雾开,牛朗织女採茶来。</p><p class="ql-block"> 喜上茶山摘茶青,茶歌悠悠乐开怀。千年习茶焕青春,悠悠茶香飘四海。</p><p class="ql-block"> 年终考核未能成行,看着《美篇》的县读书协会才女小刘,次日清早写下《茶韵新歌》:山是那座山,树是那株树,千年风霜盼君临,云雾缭绕为你来。 又见茶花开,茶香凝寒馥。鰼国儿女待客真,待客真,奉上古茶请君品,请君品......</p><p class="ql-block"> 走了一山又一山,看了一湾又一湾,翻山越岭来看你,青山绿水带笑颜。高山流水奉古茶,清风明月含笑听。鰼国儿女待客亲,待客亲,奉上古茶情意真,情意真......</p><p class="ql-block"> 擅写诗歌有"现代才子唐伯虎"之称的文坛好友王兄提笔写下《仙源红》:你的身影在群山之中/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翻山越岭寻你踪迹/一晃千年风彩依旧/你是高原上绿色宝石/日月迷恋云雾撩动/一枝一叶儿女情长/一杯一盏敬我爹娘/人间最美仙源红啊/茶香滴滴亦风流/我愿陪你闯天涯呀/梦里梦外是笑容</p><p class="ql-block"> 采风回家收到感动中国歌曲创作大奖,县文化馆专业词曲创作员、县曲艺家协会张华为小刘指导新作《鰼茶咏》:山是那座山,树是那棵树,千年深闺等君临,又见茶花开。走了一山又一山,进了一湾又一湾,翻山越岭只为你,泡上一壶上古茶……</p><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带笑颜,清风明月含笑听,鳛部儿女来迎客,沏上古茶情意真,情意真......鰼部儿女来迎客,沏上古茶情意真,情意真......</p><p class="ql-block"> 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书画家老何不但作画,而且写成歌词《记住我——仙源红》:花儿开了,你不在。日月精华揽入怀。叶子绿时,你不在。云雾缭绕诉说爱。枝繁叶茂你不在,千百年轮刻入怀。幽香弥漫你不在,茶经有我红头盖。 山岭青,水绿来,古树茶边百花开。记我姿,识我态,打扮一新步入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创作上有突破,频频获奖的文化馆创作员小张的《习茶韵》,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生命如歌 山峦叠嶂</p><p class="ql-block"> 习部地灵 孕育千山</p><p class="ql-block"> 黔山秀水一壶古茶</p><p class="ql-block"> 泡尽人间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历经风霜 沧桑可见</p><p class="ql-block"> 古木参天 名满人间</p><p class="ql-block"> 古茶驿道守护双龙</p><p class="ql-block"> 日月精华尽揽入怀</p><p class="ql-block"> 啊……</p><p class="ql-block"> 千年岁月初梦依就</p><p class="ql-block"> 屹立习部香飘人间……</p><p class="ql-block"> 啊……</p><p class="ql-block"> 千年岁月初梦依就</p><p class="ql-block"> 屹立习部香飘人间……</p><p class="ql-block"> 香飘人间……</p> <p class="ql-block">  习水关于茶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周朝。《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清代雍正六年之前习水属巴蜀之地,而当时的茶叶是作为贡品进献给周武王的。贵州茶史专家管家骝在《贵州产茶史•拾遗》曾写道:“据《史记•货值列传》记载,汉武帝时,巴郡的茶叶已被运到甘肃武都出卖。而巴郡包括今贵州境内习水之地。”也就是说,习水售茶的历史最早至少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遵义府志》载有:“明洪武年间,习水温水大坡的大核坪、小核坪,良村的锅厂坝呈红圈子一带,天水池至大白塘尖山都有成片大茶树。”在习水县城郊区菁口、园林场和新场大项等地均可看到百余年生的大茶树。陈橼在其编纂的《茶业通史》也提到:“黔北习水河或栽培型或栽培后抛荒的大茶树。”</p><p class="ql-block"> 双龙乡境内有三株较为古老的茶树。仙源红古茶树茶业公司将这三株古茶树分别命名为茶王树、八仙树和秀才树,从茶树的生长状况看,茶王树有相当的年份。茶树的树姿比较直,茶树树干的直径有大约三四十公分,树的高度有五六米,茶树遮盖面积能达六七十平方米,其分支比较繁密,叶子相对其他茶树的明显要大很多。茶树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树要慢很多,而茶王树的直径能与其他上百年的乔木相媲美,将其称为千年古树有一定根据。</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习水县境内发现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有58棵,800年以上的有300多棵,500年以上的有300多棵,200年以上的有10000多棵,多为乔木型,共计有23万株之多,是贵州省120万株古树茶最多的县。</p><p class="ql-block"> 习水古树茶己走出大山香飘世界,期待着古树茶歌走出习水唱响五洲, 期待着县内外的文化人写出古茶树之乡的文章来,更期待着歌颂鰼茶的歌词歌曲早日问世,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p>